復工成爲現在市場關注的一個熱點,現在復工情況如何?對經濟及有色市場有多大影響?此文就此展開簡要分析。
首先我們認爲:
1、從幾組交通數據和耗煤量來看,當前人員到崗、企業生產情況並不樂觀;從運輸能力來看,可能至少要到3中上旬才能實現較全面的復工。
2、疫情讓中國經濟按下了暫停鍵,對1季度經濟衝擊較大,甚至可能導致GDP負增長。但疫情並不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3、有色品種而異,疫情最主要影響在於拿去了“極低庫存”這個重要支撐。銅價不再擁有“看漲期權”,回歸中性;鉛鋅則將面臨明顯下跌。
一、從交通運輸數據和耗煤量推演復工情況
疫情以來各地出臺了不同的復工時間進度表,從實際執行情況來看,根據企業性質、準備條件、員工到崗情況有不同的復工節奏。
員工到崗情況是一個關鍵約束指標。
從交通運輸部數據來看,節後(初四到正月二十一)累計發送旅客2.2億人次,同比去年下降了84.6%。
這個數據是否意味着節後返工和到崗的人數同比下降比例?這裏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節前返鄉人數有沒有明顯下降?如果節前下降得多,節後自然也下降得多。二是這其中有多少旅客並不是返鄉。
針對第一個問題,考慮到疫情大爆發是臨近除夕,因此對回鄉旅客行程影響較小,從百度遷徙大數據也可以發現,節後同比下降很多,但節前基本與去年持平。從交通運輸部數據來看,因爲只公布了初四以後的數據,今年初四前累計發送旅客12億人次,跟去年同期12.5億差別不大。對於第二個問題,最近兩年全國春運期間發送旅客都在30億人次左右。這其中主要包括返鄉和旅遊。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綜合測算顯示,2019年全國春節期間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扣除掉這部分,則大概有86%的春運旅客旅行目的是返鄉。86%乘以84.6%,大致可以得出結論還有72.7%的返鄉旅客還沒有回城。30億人次乘以86%(參與返鄉人次),再減去14.2億人次(截止當前返程總人次),等於11.6億人次。按去年運力瓶頸1300萬爲基數,則需要9天。考慮到車站加強管理,運力肯定會明顯打折,則按運力計算可能也還需要2-3周甚至更長時間,也就是3月中上旬才能完成返鄉旅客的返家和到崗。
我們再從另外兩組數據中尋找線索。根據百度遷徙數據,我們跟蹤了全國主要省份及城市的節後遷出數據。打開APP 閱讀最新報道
我們再從另外兩組數據中尋找線索。根據百度遷徙數據,我們跟蹤了全國主要省份及城市的節後遷出數據。
同比來看都有70-80%下滑,甚至更高。廣東,上海稍低,浙江較高,同比超過90%的下滑。
此外,根據高德的主要城市交通擁堵延時指數(平均一次出行實際旅行時間與自由流狀態下旅行時間的比值)來看,當前的擁堵指數與春節期間最低值持平,而大幅低於去年同期值,可見當前主要城市到到崗人數仍然較低。另外一方面,由於疫情影響,即使返回原地也可能因爲減少外出出現而導致擁堵程度降低,但即使這樣也意味着對當地消費的明顯拖累。
因此從以上幾組數據來看,返工率還是比較低(可能在3成以內),全部返崗至少需要到3月中上旬。當前復工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因此從以上幾組數據來看,返工率還是比較低(可能在3成以內),全部返崗至少需要到3月中上旬。當前復工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因爲缺少更高頻的能檢測宏觀經濟變化和工業生產的數據,我們用6大發電廠耗煤量來觀察。節前耗煤量保持了較明顯的增長,但是節後則基本維持了春節期間的最低水平,初五至正月二十一,同比下滑了25%,創了有歷史記錄以來低位。居民用電佔比14%,假設這部分用電量不變,則其他與經濟生產方面相關的用電就會有更大規模的同比下滑。值得注意的是這組數據只能代表部分火電發電數據,與發電量無法一一對應,只能做一個大致參考。
從耗煤量環比數據的變化趨勢看,基本持平,可以看出復工進度較爲緩慢。
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體現在很多方面,最直接的方面是爲應對疫情居民流動大幅下降,多數生產及消費活動按下了暫停鍵。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比我們在1月26號發表的文章《肺炎疫情對銅價的影響》中要大很多,重新評估後的觀點我們也在多種渠道表述過。
我們以一個簡單的思路,用復工情況來粗略計算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主要思路是首先了解春節期間,很多(但並不是全部,也無法準確估算)生產經營活動活動按下了暫停鍵後,對經濟影響究竟有多大。其次此次疫情相當於幾次“春節效應”(大部分但並非全部生產暫停),以次來估算對1季度GDP的拖累。並沒有其他更好的高頻經濟數據,因發電量的變化趨勢與經濟一致,我們用春節期間發電量的環比變化來計算。我們考察了過去6年春節期間用電量佔前後各兩個月用電量均值的比例,均值是80%,可以簡單理解爲春節期間全民休假對生產活動單月造成的衝擊是20%。全國就業人口接近8億,其中3億農名工,剩下5億假設休假7天,農民工休假14天,則平均休假9.6天,對一個月經濟衝擊是30%,但並非全部休假,且即使部分員工生產也能維持,再乘以70%,與上文提及與春節因素對單月生產造成20%影響比較一致。當前疫情對不同行業,地區開工影響不一,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等地要求不早於2月9號開工,而實際各個基層政府對企業開工條件還有更嚴格要求,因此全國來看至少相當於延長開工10-15天以上,相當於多過1-1.5個春節。估算對1季度GDP的拖累將會在6.6%-10%(20%/3*1,20%/3*1.5)。我們前面強調,GDP增長跟用電量並不能一一對應,因此用這種方式估算並不十分準確,但仍然具備一定參考價值。1季度實際GDP需要等待統計局數據。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將會全面而深遠。對中國及全球供應鏈造成的巨大衝擊,中國經濟下滑對全世界經濟的拖累以及由此造成的負向循環,對中國餐飲、住宿、旅遊等行業的巨大打擊,對政府赤字的壓力,對全社會槓杆率的壓力,以及對很多公司的不可逆的衝擊等,都需要時間去平復。正是認識到上述局面的復雜性,決策層近期出臺了一系列穩定增長的政策,將會逐漸實施,最終讓中國經濟走出V型反彈。這次疫情對短期中國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但並不會改變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
三、 對有色市場的影響
疫情對商品及有色金屬價格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維度。
一個是疫情本身的變化,新增疑似以及新增確診人數變化等;二是對經濟及商品需求造成的衝擊。目前來看疫情已經出現拐點,隨着返工潮來臨局部可能出現擴散,但整體基本可控。這種情況下市場很可能會開始博弈第二維度,對經濟的影響。股票反應的是長期股利貼現,因此對短期宏觀經濟波動並不敏感,但商品不同,宏觀經濟直接決定需求。我們認爲隨着商品市場開始博弈需求,部分品種價格還將有明顯下行。
當前所有有色品種供需均受到疫情的影響,但上遊受影響程度遠小於下遊。冶煉廠春節期間大多數不停產,下遊則停產多,因此每年春節庫存會明顯累積。這次疫情影響大體相當於多過了幾個春節,會看到庫存的明顯累積。近期供應影響主要體現在局部原料運輸問題,硫酸運輸問題,而下遊則廣泛分布,春節期間大多數會停產。特別是當前復工進度較慢,需求缺失持續的時間會明顯放大,我們紛紛上調了1季度的過剩量級。
當前所有有色品種供需均受到疫情的影響,但上遊受影響程度遠小於下遊。冶煉廠春節期間大多數不停產,下遊則停產多,因此每年春節庫存會明顯累積。這次疫情影響大體相當於多過了幾個春節,會看到庫存的明顯累積。近期供應影響主要體現在局部原料運輸問題,硫酸運輸問題,而下遊則廣泛分布,春節期間大多數會停產。特別是當前復工進度較慢,需求缺失持續的時間會明顯放大,我們紛紛上調了1季度的過剩量級。
1季度過剩放大對有色品種帶來怎樣的影響?不同品種不一樣。一般來說,銅的定價周期長,因此銅價短期受庫存變化小,主要反應全球需求的中長期前景,鉛對庫存的敏感性最大,其他品種居中。
以銅和鋅這兩個品種來說明疫情衝擊的影響。
去年年底市場一直比較以來看多銅,除了中美貿易協議帶來的全球經濟修復,供應的不確定性以外,最主要原因在於歷史極低的庫存水平。50來萬噸的全球顯性庫存是多年來的新低。因此只要供應端,如廢銅政策或者批文收緊,銅礦幹擾率放大,或者需求超預期好轉,則極低的庫存下銅價就很容易反彈,反過來下跌空間有限,相當於有一個兜底的看漲期權。
但隨着1季度明顯累庫存(預計1季度末庫存會上到100萬噸),這個銅價支撐最重要的必要條件就會消失。銅基本面會回歸到一個中性的狀態。
鋅的情況就糟糕得多。之前鋅市場遠期明顯過剩,但鑑於庫存創歷史低位,價格下跌過程不順。隨着1季度明顯累庫之後(預計1季度庫存到55萬噸以上),這個最重要的支撐也會消失,鋅價就會面臨大幅下挫。鉛的情況接近鋅,隨着庫存累積,鉛價也將明顯下跌。
當前我們比較看空鉛、鋅;銅和其他品種自身基本面矛盾不大,當前相對中性,後期根據宏觀政策以及經濟形勢發展來調整價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