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爲“創新敢爲擔當 做優做強做大”的2017中國500強企業高峯論壇9月9日——10日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在其中的輕量化材料產業發展專題論壇上,專家學者共論鎂、鈦、鋁等有色金屬對輕量化材料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並對其前景進行了展望。本文對部分觀點加以摘編,以饗讀者。
丁文江:鎂是綠色材料,具有很多應用價值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江以“綠色之鎂、稀土栽培”爲題發表了演講。
鎂爲什麼是綠色的?丁文江表示,“綠色”有兩個指標,一是提煉一噸新的金屬和回收一噸金屬能源消耗之比越低越綠色,“回收一噸鎂跟提煉一噸鎂能耗之比大概是5%左右,如果是鋁回收大概是7%——9%,鋼有20%。從這個角度來說,從回收的能源之比來講,鎂是綠色的”。
二是看材料是不是可持續利用。丁文江表示,“鋼、鐵按全世界的消耗速度,全世界還有70年就沒有了,鋁還有220年,只有鎂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而所謂“稀土栽培”,丁文江表示,鎂在生活中用的比較少。因爲鎂有一些缺點,比如在強度、變形能力、耐腐蝕方面的劣勢。怎麼來突破這樣一個瓶頸?丁文江表示,可以用稀土來改善。
丁文江表示,“我做鎂做了32年,很慚愧,到現在鎂還沒有真正走向世界,在我國也沒有真正得到大規模工業化應用。但不管怎樣,32年也有一些進步。”
具體有哪些進步呢?丁文江介紹,第一是對鎂有了一系列的研究進展,第二是工藝技術有了一系列的突破,第三是在一些關鍵重要部件的應用有所拓展,第四是發展了鎂的一系列功能材料。
丁文江認爲,近些年來,美國、日本精塑材料的研究力量在弱化,都去搞納米材料、生物材料了。而當制造業回流的時候,他們就沒有人才了。中國應該把握這個機會,在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時候,金屬的功能性會越來越強。
曹春曉:鈦合金將在航空業迎來廣闊前景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春曉以“鈦與航空發動機的不解之緣”爲題發表了演講。
去年1月份,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組建方案,並於8月份正式掛牌成立。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也於今年已正式啓動。航空發動機是高科技的結晶,難度很大,也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集中表現,是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標志。
“一代材料技術,一代航空裝備,是世界航空發展史的真實寫照。”曹春曉表示,而其中鈦合金是航空材料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員,而發動機在航空裝備中起着重要作用。鈦在上世紀50年代的問世,大大促進了航空發動機的發展。航空發動機的需求強有力地推動了鈦的發展。兩者之間是辯證關系,互相依賴,互相促進,成就了鈦與航空發動機之間的良緣。
“展望未來,鈦合金這匹黑馬一發而不可收,並不斷擴大它的勢力範圍,一黑到底。”曹春曉表示,鈦鋁合金將迎來非常廣闊的前景。美國NASA預測,鈦鋁化合物在航空發動上的應用量到2020年就可以達到20%。而我國鈦鋁金屬鍵化合物研究也取得了很大進展。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制了鈦鋁合金低壓渦輪葉片精密鑄件。
劉祥民:未來20年是鋁材料發力大發展的20年
中國鋁業集團黨組成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祥民在發表演講時介紹,最近十年時間是我國輕量化材料發展和研發的好時期。中國鋁業公司前後投入了約20億元的研發費用實現了材料的更新換代。“目前我們的研究主要以第三代鋁合金爲主和第四代,我們徹底淘汰了第一代和第二代”。
劉祥民表示,中國鋁業公司爲了使材料技術得到很好的發展,建立了專業人管專業事的制度,將9個鋁加工企業組成了鋁加工事業部,“這幾年每年產量提高了15%,中國鋁業公司延展率到80%以上,經營狀況非常健康”。
劉祥民表示,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以後,飛機並沒有得到大量的應用。直到鋁合金的出現才有進展,航空才成爲交通運輸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談到汽車輕量化業務時,劉祥民稱,中鋁公司在該方面是產學研用相結合。“在生產建設過程中,汽車輕量化的材料制造不是主要的障礙,工程化的應用是我們要着力的方向。我們對汽車各個零部件、各個部位結構形成了系列產品,材料性能也得到業界的廣泛贊揚,包括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很復雜的一些部件”。
劉祥民表示,“汽車輕量化或者說推進材料的輕量化一定是多學科、多個行業、多個專業相互跨界結合的結果,一個企業推廣輕量化還是非常困難的。我們願意和大家一起來做這項工作。”
劉祥民認爲,“未來20年,應該是鋁的20年,鋁材料大力發展的20年,在全球給了我們非常好的機會和窗口”。
徐晉湘:按產業鏈形式組織輕量化創新中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會長徐晉湘表示,我國的鎂鋁發展已經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盡管總體跟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是相比之下,鎂是我國幾十年發展中的新金屬,屬於後發的金屬,前景很廣。
在談到輕量化創新中心時,他強調,“如果真正要把我們國家從一個鎂大國變成強國,沒有綜合力量、沒有協同合作、沒有跨部門的工作的話,是完不成的。”“希望借助創新中心的平臺、借助創新的理念和工作機制,能夠把我們國家鎂工業從大變強。”
如何使聯盟真正發揮作用呢?徐晉湘認爲,一定要按照產業鏈的形式組織起來才可能有生命力。“平臺一定要有終端或者整機制造的企業參加。這樣的聯盟才是有生命力的。一定要有牽頭的。牽頭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但是它一定要從產業鏈的頭開始,從市場開始,從應用開始。所以,從鎂行業的角度考慮,沒有終端企業、沒有整機制造業的參加,這個平臺想要有生命力、有創造性、有活力地存活下去很困難。我希望通過這個創新平臺在機制體制上、在運作上能夠找到這樣一套完整的、有中國特色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