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預計全球銅礦產量將達到2200萬噸,其中南美洲的銅礦產量,達到900萬噸,佔比約達41%。其餘產量比較大的地區爲亞洲、北美和非洲,其中亞洲的銅礦產量接近300萬噸,佔比達13%;北美銅礦產量約爲280萬噸,佔比也達到了13%;非洲的銅礦產量也接近280萬噸,佔比約爲13%。
精煉銅供應主要來源於亞洲
銅礦需要經過冶煉廠的加工才能得到我們的精煉銅/電解銅(不包含廢銅)。2020年,預計全球精煉銅產量將達到2170萬噸,其中亞洲的精煉銅產量最高,達到1200萬噸,佔比高達56%。其餘產量佔比超10%的地區是歐洲,歐洲的精煉銅產量約爲260萬噸,佔比約爲12%。由於亞洲地區的冶煉產量佔比過半,因此着重分析亞洲地區的產量分布。亞洲地區的精煉銅生產國是中國,隨着近年銅冶煉產能的集中投放,預計2020年產量將達到880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40%。除中國外,亞洲地區第二大銅冶煉國是日本,產量約爲160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7.4%。
通過對比銅礦生產地區和銅冶煉生產地區可以發現,銅礦的主要產地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而銅冶煉的主要產地在亞洲,因此大量的銅礦需要從南美地區通過貿易流向亞洲地區。
精煉銅需求主要在亞洲
銅的消費區也主要在亞洲地區,可以看出銅產業鏈的布局是從資源端向消費端逐步過渡的。2020年,預計全球精煉銅的消費量將達到2380萬噸,其中亞洲的精煉銅需求量最高,達到1580萬噸,佔比高達66%。其餘需求量佔比超10%的地區是歐洲和北美,歐洲的精煉銅需求量約爲368萬噸,佔比約爲15%;北美地區的需求量達到240萬噸,佔比約爲10%。同樣由於亞洲地區的冶煉產量佔比大大超過50%,因此我們將亞洲地區的產量拆分出來分析。
毫無疑問,亞洲地區的精煉銅需求國是中國,預計2020年需求量將達到1200萬噸,佔全球總需求50%。除中國外,亞洲地區第二大的銅消費國是日本,消費量約爲97萬噸,佔全球總產量4.1%;韓國需求量約58萬噸,佔全球總需求約2.5%。但通過近10年的數據觀測,日本和韓國的需求量保持平穩下降的趨勢,而印度和泰國等東南亞地區的需求量則有明顯的增長。印度的消費量約爲56萬噸,佔全球總產量2.3%;泰國的需求量約38萬噸,佔全球總需求約1.6%。
通過精煉銅生產地區和銅消費地區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兩者的佔比均爲亞洲,但是其中具體佔比情況還是有所不同。中國的需求佔比更大,雖然日本也是銅的需求大國,但是日本地區的需求佔比相對精煉銅供應佔比較小,因而貿易流也是從日本出口爲主。
銅產業鏈的貿易流向主要從南美流向亞洲
通過把銅礦生產地區、銅冶煉生產地區和銅消費地區進行對比,可以發現,銅的貿易路徑主要是從南美、非洲、俄羅斯、大洋洲流向亞洲、歐洲和中東地區。因爲在南美、非洲、俄羅斯和大洋洲地區均出現了銅礦產量、銅冶煉產量到銅需求量逐漸減少的情況;而在亞洲、歐洲和中東地區則出現了銅礦產量、銅冶煉產量到銅需求量逐漸增多的情況。其中上遊生產量和下遊需求量相差的就是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而北美地區則相對較爲平均,大體可以自給自足或者通過產業布局進行高端和低端產業的調配解決供應問題。
鋁貿易流主要從非洲和大洋洲流向亞洲和歐洲
鋁土礦供應主要來源於亞洲、大洋洲和非洲
2020年,預計全球鋁土礦產量將達到9500萬金屬噸,主要集中在亞洲、大洋洲和非洲地區。其中亞洲鋁土礦產量佔比,達到3500萬噸,佔比約達37%;大洋洲鋁土礦產量達2370萬噸,佔比達25%;非洲產量近年增長很快,產量爲2200萬噸,佔比23%。拉丁美洲產量爲1000萬噸,佔比約10%。可以看到,鋁土礦雖然不像銅礦一樣集中分布在拉丁美洲地區,但是三大主要集中地區的產量不相上下,亞洲、大洋洲和非洲三地加起來佔比高達80%。
氧化鋁生產集中於亞洲
在鋁土礦變成電解鋁之前,還需要一個步驟——氧化鋁。2020年,預計全球氧化鋁產量將達到7950萬噸,其中亞洲地區的氧化鋁產量佔比最高,幾乎達到5000萬噸,佔比高達63%。其餘地區產量佔比超過10%的僅爲大洋洲地區,有2000多萬噸產量,折金屬噸約1000多萬噸,佔比接近15%。同樣,由於亞洲地區的佔比過半,因此我們拆分亞洲地區來分析。
亞洲地區的氧化鋁生產國是中國,隨着氧化鋁產能的增加,預計2020年中國的氧化鋁產量將接近8000萬噸,折金屬噸約達5000萬噸,佔全球總產量56%。除中國外,亞洲地區第二大的氧化鋁生產國是印度,印度的氧化鋁產量同樣在增長,但目前產量預計將達730萬噸,折金屬噸約達380萬噸,佔全球總產量5.1%。
通過鋁土礦生產地區和氧化鋁生產地區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鋁土礦供應主要來源於亞洲、大洋洲和非洲,而氧化鋁生產集中於亞洲地區,因此大量的鋁土礦需要從大洋洲和非洲地區通過貿易流向亞洲地區。
電解鋁的生產主要在亞洲
電解鋁由氧化鋁通過電解槽生產而成,所以亞洲地區仍然是的電解鋁生產基地。2020年,預計全球電解鋁的產量將達到6700萬噸,其中亞洲的電解鋁產量最高,達到4200萬噸,佔比高達63%。其餘產量佔比超10%的地區是中東,產量可達670萬噸。傳統的電解鋁生產地區歐洲(除俄羅斯)和北美僅分別佔比7%,俄羅斯佔比6%,產量在440萬噸左右。
同樣,由於亞洲地區的電解鋁產量佔比超60%,因此我們將亞洲地區的產量拆分出來分析。亞洲地區的電解鋁生產國是中國,預計2020年電解鋁產量將達到3750萬噸,佔全球總需求接近56%。除中國外,亞洲地區第二大的電解鋁生產國是印度,產量約爲380萬噸,佔全球總產量5.7%。雖然印度的電解鋁產能增速也很快,但是中國的基數大,印度的整體產量與中國相比還是少了一個數量級。
通過氧化鋁生產地區和電解鋁生產地區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兩者的佔比均爲亞洲,但是其餘地區的佔比有所不同。比如中東地區的電解鋁生產需要更多的氧化鋁進口補充,大洋洲的氧化鋁則幾乎都出口供應給其他地區等。
電解鋁需求主要在亞洲
電解鋁的主要消費地區也主要在亞洲地區,2020年預計全球電解鋁的消費量將達到6700萬噸。其中亞洲的電解鋁需求量最高,達到4600萬噸,佔比高達69%。其餘需求量佔比超10%的地區是歐洲和北美,歐洲的電解鋁需求量約爲900萬噸,佔比約爲14%;北美地區的需求量達到650萬噸,佔比約爲10%。同樣由於亞洲地區的需求量接近70%,因此我們將亞洲地區的需求量拆分出來分析。亞洲地區的電解鋁需求國依然是中國,預計2020年需求量將達到3800萬噸,佔全球總需求57%,與產量相比差不多,有一個很小的缺口。除中國外,亞洲地區第二大的電解鋁消費國是印度,消費量約爲240萬噸,佔全球總需求3.6%;日本需求量約200萬噸,佔全球總需求約3%;韓國需求量約爲120萬噸,佔全球總需求約1.8%。需求的增長地區主要在中國和印度,日本和韓國保持平穩甚至略有下降。
通過電解鋁生產地區和消費地區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兩者的佔比均爲亞洲,但是其中具體佔比情況還是有所不同。中國的電解鋁基本可以做到自給自足,而印度地區甚至有所富餘。日本和韓國雖然也是電解鋁的主要需求國,但是日本和韓國幾乎沒有電解鋁的生產企業,主要來源更多依靠進口。同樣更多依靠進口的地區還有歐洲和北美地區。由於電解鋁的生產是資源消耗型的,電力是較大成本構成之一,且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發達國家的電解鋁有部分依賴進口補充。
鋁產業鏈貿易流主要從非洲和大洋洲流向亞洲和歐洲
通過把鋁土礦生產地區、氧化鋁生產地區、電解鋁生產地區和鋁最終消費地區進行對比,可以發現,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明顯是資源輸出地區。亞洲的鋁土礦產量也很大,但是區內需求量更大,因此也需要進口。歐洲、北美和中東地區明顯在資源方面需要輸入。
亞洲地區由於氧化鋁產能較大,因此需要更多的鋁土礦輸入。主要來源於非洲和大洋洲地區。歐洲地區同樣需要鋁土礦的輸入,以滿足氧化鋁廠的生產。
北美和中東地區則由於電解鋁產能較多,所以需要更多的氧化鋁供應補充,而氧化鋁富餘資源主要來源於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地區。
從終端需求的角度來看,亞洲、歐洲、美洲都有進口需求,但整體大部分可自給自足,俄羅斯則扮演了電解鋁提供商的角色。
可以看到,電解鋁產業鏈的貿易流由於涉及產業鏈環節較多,因此中間環節較復雜,但整體貿易流主要是從非洲和大洋洲這些資源豐富的地區流向亞洲、歐洲和北美地區等較發展快或發達地區。鋁土礦主要從非洲和大洋洲流向亞洲和歐洲。氧化鋁主要由大洋洲和拉丁美洲流向北美和中東地區。電解鋁則主要從俄羅斯和全球各倉庫流向亞洲、歐洲、美洲等主要需求國。
綜上,可以看到,亞洲由於中國的崛起成爲目前大宗商品貿易的主流中心,無論是銅還是鋁,亞洲在供應和需求兩個角度看起來均非常重要。尤其是需求佔比超過50%,但考慮到資源充足方面,我們在資源端的對外依存度還是較高,因而需要注意保障海外的原料和運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