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行業人士透露,基於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水平技術的世界氧化鋁微擾動平推流晶種分解生產線於2019年底在廣西某鋁業公司新建250萬噸氧化鋁項目一期工程投產成功,經過近1年的生產實踐證明,其運行能耗、產品性能指標等均處於行業內水平。
該生產線中的核心設備是直徑16米、高40餘米、容量達8000立方米的大型微擾動平推流晶種分解槽,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節能的微擾動平推流晶種分解槽,尤其是單槽分解攪拌能耗極低、混合攪拌裝置投資大幅度減少,創造了國內外同類分解槽性能、投資成本的最好紀錄,標志着我國氧化鋁晶種分解工藝技術及其裝備的大型化、集約化、綠色化水平繼續位居世界前列,進一步彰顯出我國鋁工業從生產大國邁向技術強國的創新實力。
在此之前,中國鋁業廣西分公司與貴州科學院合作,於2012年將鋁酸鈉溶液微擾動平推流晶種分解技術成功運用於直徑14米、高35米的氧化鋁機械式分解槽,首次在世界上建成機械式微擾動平推流晶種分解全流程生產示範線,建成規模爲5條生產線共計250萬噸,單臺分解槽同比節約混合攪拌電耗62.9%,總體每年節電1595.85萬千瓦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生態效應,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氧化鋁晶種分解攪拌混合裝置的變革,引領了氧化鋁分解裝備設計逐步向攪拌強度減弱化、攪拌裝置簡潔化方向發展,晶種分解工藝也從全混流反應向平推流反應改進。
據悉,氧化鋁微擾動平推流晶種分解技術是由貴州科學院蘇向東博士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的。蘇向東博士團隊深耕鋁酸鈉溶液分解工藝技術及其技術裝備開發領域10餘年,先後開發出直徑8米氣動式微擾動平推流晶種分解槽和直徑14米機械式微擾動平推流晶種分解槽,在國內陸續投入氧化鋁生產應用規模1000萬噸以上,獲得良好的經濟生態效益,先後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貴州省專利金獎等。該項目專利技術已在加拿大、澳大利亞、越南、柬埔寨等國家獲得發明專利授權,奠定了服務“一帶一路”的良好基礎。
近年來,在蘇向東博士的帶領下,貴州科學院、貴州理工學院、貴州省輕金屬材料制備技術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內氧化鋁設計、生產企業積極開展創新合作,繼續深化、拓展鋁酸鈉溶液微擾動平推流晶種分解技術已取得的成果,針對共性裝備,提出“擾動+平推+布料”三位點可選擇性組合的、適應於多工況變化的各種設計方案,並推廣開展生產實踐,建成了多家、多種生產線示範,爲我國氧化鋁工業晶種分解工藝的技術進步、低碳發展積累了豐富案例與成功經驗。蘇向東博士研究團隊將在建設有色金屬強國的偉大實現中不斷勇攀高峯、挑戰極限,爲我國氧化鋁晶種分解技術與裝備的創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