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銀山,比不上綠水青山!要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爲代價換取經濟一時增長的做法,堅持以生態環境保護倒逼轉型發展,堅決不要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GDP,堅定不移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20%以上,11個設區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完成國家下達目標,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力爭二氧化硫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50%左右……
爲了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山西省政府近日下發了一份兩萬多字的文件,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也就是說,要在未來3年內,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省政府要求,此次藍天保衛戰中,我省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第一責任人,各相關部門要履行好各自職責,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
這次不僅僅是三年要求,對損害生態環境的領導幹部,要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最終做到終身追責!
太原、陽泉、長治、晉城等市爲山西省治污主戰場
山西晚報記者梳理文件後發現,此次省政府下發的《山西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文件通知中,涉及了調整產業優化結構、推進產業綠色發展、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高效能源體系、發展綠色交通體系、優化調整用地結構等8個方面的工作,幾乎涉及了防污、治污的方方面面。
3年內,山西將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4市(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和汾渭平原4市(晉中、臨汾、運城、呂樑)等重點區域爲主戰場,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爲重點,以大幅減少重污染天氣爲主攻方向,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狠抓秋冬季污染治理,從而實現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最終目的。
在此過程中,省環保廳每月公布11個設區市和所有縣區的空氣質量排名,各市要定期公布環境保護監管執法信息和超標超量排污的單位名單,及時公開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及應急措施清單,及時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提示信息。
與此同時,將打贏藍天保衛戰年度和終期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爲重要內容,納入山西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辦法。考核不合格的地區,由上級環境保護部門會同監察機關、組織部門等公開約談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實行區域環評限批,取消授予的有關生態文明榮譽稱號。發現篡改、僞造監測數據的,考核結果認定爲不合格,並依法依紀追究責任。對工作不力、責任不實、污染嚴重、問題突出的地區,由省環保廳公開約談當地政府主要負責人。
此外,制定量化問責辦法,對重點攻堅任務完成不到位和環境質量改善不到位的實施量化問責。對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予以表彰獎勵。對損害生態環境的領導幹部,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做到終身追責。
揚塵管理不到位,列入建築市場主體“黑名單”
按照通知要求,經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20%以上,11個設區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完成國家下達目標,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力爭二氧化硫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50%左右。
與老百姓而言,實實在在看到的是每天行駛在道路上的運輸車輛以及在家門口附近的施工工地。對此,文件要求,嚴格落實施工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土方開挖溼法作業、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六個百分之百”要求,安裝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設備,並與當地有關主管部門聯網。將揚塵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納入建築市場信用管理體系,情節嚴重的,列入建築市場主體“黑名單”。
同時,加強道路揚塵綜合整治。大力推進道路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進一步提高道路機械化清掃率。2020年底前,大同、朔州、忻州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70%以上,縣城達到60%以上;重點區域要顯著提高,京津冀及周邊地區4市和汾渭平原4市建成區達到75%以上,縣城達到65%以上。
嚴格渣土運輸車輛規範化管理。新增渣土運輸車輛必須爲新能源車輛,並採取密閉措施。密閉不嚴、車輪帶泥的車輛,一律不得駛出工地。不符合要求上路行駛的渣土車輛,一經查處取消渣土運輸資格。建立倒查機制,對違法渣土運輸車輛同時追溯上遊施工工地責任。
全面整治“散亂污”企業,及時回應熱點難點問題
或許,從今年起,逢年過節時還能偶爾聽到的煙花爆竹聲也將成爲過去式。從2018年起,城市建成區和縣城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其他區域嚴格控制燃放煙花爆竹。此外,安監部門要嚴格控制核發《煙花爆竹經營(零售)許可證》,取締城市及其周邊的煙花爆竹零售網點。全省《煙花爆竹經營(零售)許可證》核發數量要逐年大幅減少。
不僅如此,全省設區市和縣(市)建成區嚴禁燃煤旺火。禁止露天焚燒瀝青、油氈、橡膠、塑料、皮革、樹葉、垃圾以及其他產生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
對於全省部分企業而言,此次文件的出臺,無疑給其頭上懸了一把利劍。按照文件要求,今年起,我省將全面開展“散亂污”企業及集羣綜合整治行動。根據產業政策、產業布局規劃,以及土地、環保、質量、安全、能耗等要求,制定“散亂污”企業及集羣整治標準。實行拉網式排查,建立管理臺賬。按照“先停後治”的原則,實施分類處置。列入關停取締類(淘汰類)的,做到“兩斷三清”(切斷工業用水、用電,清除原料、產品及生產設備);列入整合搬遷類的,要按照產業發展規模化、現代化的原則,搬遷至工業園區並實施升級改造;列入升級改造類的,樹立行業標杆,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全面提升改造生產工藝和污染治理設施。建立“散亂污”企業動態管理機制,堅決杜絕“散亂污”企業項目建設和已取締的“散亂污”企業異地轉移、死灰復燃。
省政府倡導全社會“同呼吸共奮鬥”,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羣防羣治,打贏藍天保衛戰。鼓勵公衆通過多種渠道舉報環境違法行爲。各地要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及時回應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引導作用,設立環境問題曝光臺,每周曝光突出環境問題,報道整改進展情況,形成打擊環境違法行爲的濃厚輿論氛圍。
重點解讀
打贏藍天保衛戰部分政策掃描
1、加快城市建成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推動實施一批水泥、平板玻璃、焦化、低端化工等重污染企業搬遷工程。重點區域城市鋼鐵企業要切實採取徹底關停、轉型發展、就地改造、域外搬遷等方式,推動轉型升級。
2、重點區域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鑄造、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
3、自2018年10月1日起,全省電力(燃煤以外)、鋼鐵、石化、化工、有色(不含氧化鋁)、水泥行業現有企業及在用鍋爐執行相應行業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4、2018年10月底前,11個設區市城市建成區清潔取暖覆蓋率達到100%;2020年10月底前,縣(市)建成區清潔取暖覆蓋率達到100%,農村地區清潔取暖覆蓋率力爭達到60%以上;在保障能源供應的前提下,重點區域平原地區基本完成生活及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5、2018年10月1日前,11個設區市均要將城市建成區劃定爲“禁煤區”,並結合空氣質量改善要求,將城市近郊區納入“禁煤區”範圍,實施聯片管控。2020年10月1日前,縣城建成區均要劃定爲“禁煤區”。“禁煤區”範圍內除煤電、集中供熱和原料用煤企業外,禁止儲存、銷售、燃用煤炭。
6、2019年底前,對民用散煤銷售企業每月煤質抽檢覆蓋率達到10%以上,嚴厲打擊銷售使用劣質煤行爲,嚴禁洗煤廠煤泥、中煤進入民用市場。
7、到202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下降到80%,下降幅度領先全國。
8、2020年採暖季前,運往沿海主要港口、唐山港、黃驊港的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原則上主要改由鐵路運輸。
9、2020年底前,11個設區市城市建成區公交車、出租車、環衛車全部更換爲新能源汽車。
10、大力提高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2020年力爭達到41.5%。
11、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露天礦山摸底排查。對違反資源環境法律法規、規劃,污染環境、破壞生態、亂採濫挖的露天礦山,一經發現依法予以關閉。
12、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制定並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減少重污染天數爲着力點,狠抓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聚焦重點領域,將攻堅目標、任務措施分解落實到城市。
13、重點推動太原、陽泉、長治、晉城4市融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聯防聯控,推動晉中、臨汾、運城、呂樑4市融入汾渭平原大氣聯防聯控。
14、2018年底,省級預報中心實現以城市爲單位的7天預報能力。
15、每年8月底前對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實施更新,黃色、橙色、紅色預警級別污染物減排比例原則上不低於10%、20%、30%。
16、實施秋冬季重點行業錯峯生產。屬於《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限制類的,要提高錯峯限產比例或實施停產。(趙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