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開埠的煙臺港,目前是中國環渤海港口羣主樞紐港,是中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改革開放後,轉制成立煙臺港集團,現擁有芝罘灣、西港區、龍口港、蓬萊港四大港區。煙臺港西港區作爲煙臺港集團發展的核心港區,肩負着港口功能和貨源結構調整的重擔。也被賦予“發揮龍頭作用,建設世界上最深的碼頭,接卸世界上最大的船舶”之厚望。8日下午,“聚焦首批對外開放城市——煙臺”全國媒體行活動走進煙臺西港區,帶領記者親身體驗強港風貌。
改革管理模式 打造完整高效原油體系
煙臺港西港區距離芝罘灣港區35公裏,水深15-28米,是我國沿海爲數不多的深水岸線之一,具有成爲綜合性深水大港的先天優勢。規劃碼頭岸線總長27.9km,佔地面積約33.3平方公裏,可形成各類碼頭泊位70個,年綜合通過能力2.5億噸。規劃形成LNG作業區、通用作業區液體散貨作業區、幹散貨作業區、原油作業區等五個碼頭功能區,預留集裝箱作業區和鐵路輪渡區,碼頭作業區後方規劃物流區、公用配套設施等功能用地。自2005年9月啓動建設,現已完成30萬噸(級)原油碼頭、40萬噸(級)礦石碼頭、540公裏長輸管道、271萬立方罐區以及防波堤、航道、疏港高速等配套項目建設,能源進口體系、礦石混配體系、鋁礬土全程物流體系、集裝箱航運體系四大體系已全部建成。
按照專業化碼頭的要求,煙臺港集團致力構建現代企業的戰略框架,全面推動港口高效有序運行。幾年間,先後有泰山石化公司、西港通用公司、礦石公司西港區作業站、煙臺港萬華碼頭公司等生產單位掛牌成立,貨物吞吐量連年增長,碼頭生產逐步駛入科學化、規範化、高效化發展的快車道。一批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鐵礦石、液體化工、散雜貨通用碼頭泊位相繼建成投產。有了強健的“身軀”,更要有高效運轉的“神經中樞”。而對西港區而言,這條“神經中樞”就是,強化現場調度指揮,統籌貨源開發、生產組織和生產要素。
在採訪煙臺港西港區管道公司中控室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管道運輸的監控大屏幕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工作人員必須時刻盯着屏幕,密切關注着原油輸送管道的監控圖,如果哪條線有比較大的波動,就代表壓力出現了變化,說明可能是管道破損,就得立刻派人去查看。
據悉,管道項目只是煙臺港原油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依託西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270萬立方倉儲罐區和540公裏煙淄管道項目,煙臺港攜手戰略合作夥伴成功打造出了集碼頭裝卸、罐區倉儲、管道運輸於一體的原油體系。值得一提的是,煙淄管道項目於2016年投入使用,是山東省第一條直輸各煉廠的公共服務管道。項目採用高標準保溫、先進的技術工藝,該系統可以通過對原油流速、密度等進行監測和精確計算,實現了原油間的立即切換。該管道從首站到末站4個場站,均具備加熱功能,即使凝點達到30℃的高黏度原油都可照常輸送,可滿足用戶95%以上的原油品種的輸送。集“船舶—碼頭—倉儲—管道—最終用戶”於一體的完整物流鏈條,讓港口與用戶之間實現了“門到門”一站式服務,且具有安全、經濟、環保、快捷等特點。煙臺港原油一體化項目的運營,在進一步調整港口布局、優化港口功能的同時,也爲山東地煉企業發展提供原料運輸保障。
發揮區位優勢 搭建礦石開放“大碼頭”
西港區30萬噸級(兼顧40萬噸)礦石碼頭是渤海灣南岸唯一的、全國沿海港口爲數不多的大型、深水、專業化礦石碼頭,投入試運行後大大提升了煙臺港的大型船舶靠泊和接卸能力,對港口生產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
記者在西港區礦石碼頭看到,滿載幾內亞鋁礬土的“蘭梅”輪正在卸船作業。卸下的優質鋁礬土將通過二程船轉水至濱州套爾河,再經公路運輸直達原料用戶。據工作人員介紹,依託幾內亞博凱內港、濱州套爾河,煙臺港西港區攜手戰略合作方成功建設的自國外礦山開發至國內終端用戶於一體、長達14000多海裏的鋁礬土全程物流鏈發力,2018年實現年鋁礬土出貨量4000萬噸以上。該項目已成爲中國企業深耕“一帶一路”的成功案例,也讓煙臺港西港區發展成中國最大的鋁礬土接卸港。該條鋁礬土運輸航線還開啓了中國至西非海運物流的新模式,利用幾內亞鋁礬土船返程,開通煙臺港-幾內亞散雜貨、集裝箱運輸服務,承運水泥、工程機械、鋼結構、集裝箱等貨種,逐漸發展成爲集鋁礬土勘探開採、陸地運輸、內河港口協作、海上物流運轉、遠洋運輸爲一體的綜合供應鏈系統。
目前,西港區正在推進30萬噸級原油碼頭二期、原油管道復線、LNG碼頭、接收站、管道等被市委、市政府列爲全市重大項目的工程。煙臺港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集裝箱碼頭也將從老港區搬到西港區,各重點項目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未來,煙臺港集團將利用各項優惠政策,加大投資規模,完善港口功能,將西港區建設成中國北方重要的能源進出口、倉儲中轉基地和輻射中國北方乃至東北亞地區的礦石中轉分撥基地,發展成爲以油品、礦石、煤炭、鋁礬土、化肥、鋼鐵、再生資源等爲主的綜合性、專業化港區。(秦雪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