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在由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舉辦的第三屆政府與市場經濟學國際研討會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葛紅林表示,近期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嚴重偏離了產業運營過程中的價格鏈,有色金屬供需面並未發生改變,成本也不支撐該行業出現如此大幅度的價格上漲,資本的力量和資金的推動,才是此輪上漲的關鍵。
他指出,近政策層面對大宗商品加強了調控,但有些機構仍希望推高獲利,這低估了政策的調控決心和能力。
“衆所周知,前一段期,大宗商品價格出現過快的大幅上漲。對於其原因,經濟界存在不同的觀點,而實業界對這一問題的觀點則較爲一致:這嚴重偏離了產業運營的價格鏈。”
“以鋁、銅和螺紋鋼爲例,由於這些品類的價格上漲,如果全成本投資,七個月就能收回成本,這偏離了正常的價格增長區間。” 葛紅林表示,搞實業的都知道,大宗商品供需基本面並未發生實質改變,成本也不支撐價格出現如此大幅度上漲,資本的力量和資金的推動,才是此輪上漲的關鍵。
他指出,自5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有效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的影響後,鋼鐵、銅、鋁等期貨價格出現了回落。但在5月17-18日,價格再度出現反彈。
“因爲有些機構仍想推高獲利,這低估了政策的調控決心和能力。”葛紅林說。
他指出,5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再次強調加強大宗商品市場監管後,一些機構有所收斂,五月中旬,螺紋鋼、銅、鋁價格大幅回調,每噸分別下跌了1100元、6000元、1500元。
葛紅林表示,對於政府的調控,現有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爲上漲是市場行爲,政府不需要調控;但是更多的人認爲,當市場炒作殃及到“六穩六保”時,政府幹預,“該出手時出手”。
“作爲基礎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應該穩字當頭。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合適、相對穩定的價格鏈才有利於產業鏈健康發展,才能行穩致遠。”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