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下半年美國單邊對華發起301調查以來,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
先是美國根據“301調查”結果公布了擬加徵關稅的價值 50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清單;接着於2018年7月6日,對第一輪價值 34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正式徵收 25% 的關稅;接着在8月8日,第二輪 160 億美元商品開始徵稅。
作爲反擊,時間與美國啓動第一、二輪徵稅同步,中國立即對同等規模的產品徵收 25% 的關稅。鑑於中國對美國第一輪徵稅的反擊,7月10日,特朗普又宣布對另外 2000 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 10% 的關稅。這一聲明涵蓋的進口規模之大,幾乎是2017年美國進口中國商品總額的一半。
這對兩國的影響怎樣?兩國的貿易戰會繼續打下去嗎?
表面上看,貿易戰似乎對中國的影響更大
——中國將處於無商品可徵稅
美國和中國經濟相比,受影響的貿易總量是溫和的。根據美國統計數據,近 10 年來,中國對美國平均出口額約爲 4000 億美元,而美國對中國平均出口額僅爲 1000 億美元。從表明上看,如果進行貿易戰持續互徵,中國很快會先於美國無商品可徵,那麼美國肯定是這場貿易戰的贏家。
——中國可能存在金融風險
有人預測,如果貿易戰繼續升級,中國有資金大量流出風險,進而導致金融危機風險。然而,在貿易受衝擊之前,中國政府就開始收緊金融,以控制金融風險。上海股市目前處於熊市區間,較1月份的高點下跌了 23%。這是去槓杆化活動和對貿易擔憂的反映。在過去的兩個月裏,出於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自然反應,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 4.3%。同期,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升值約 5%。
實際上,中國處於較有利的地位
——對美國出口依賴度不斷降低
與十年前相比,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程度更低,尤其是對美國的出口。中國對美出口增加值不到美國經濟的 3%。這反映出中國處於全球價值鏈的末端,其中包括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的投入。
——對改善美中貿易平衡作用有限
歷史上,當美國採取保護措施時,它通常不會導致貿易平衡的改善。相反,就美中貿易而言,25% 的稅收意味着約 500 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將更加昂貴,而美國可能會減少進口。但是,由於人民幣的貶值,美國進口的其他 4000 億美元將稍微便宜一些,而美國將進口更多。歷史表明,對貿易平衡的淨影響將很小。這也是直接影響中國經濟的原因之一。
更多的是損害了美國的利益
——增加美國公司成本,降低競爭力
特朗普認爲,對中國徵稅將解決美國對“中國制造2025”產業政策和不公平貿易做法的擔憂。然而,因爲目前中國處於全球價值鏈的末端,特朗普徵稅大多是對中間投入品和資本設備徵收的。從特朗普 2000 億徵稅清單中看(見圖 2),影響最大的電信設備(240 億美元);計算機部件(150 億美元);汽車零部件(90 億美元);鋼鐵產品(80 億美元);塑料(60 億美元);變壓器、靜態轉換器和電感器(50 億美元);鋁(7.94 億美元)。對中間品徵稅只會增加美國公司的成本,使美國在與中國和西方公司競爭所需的零部件中,更難獲得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根據美國草擬的 2000 億美元徵稅清單,47% 的產品是中間產品(見下圖 1)。
美國半導體協會和半導體工業協會在針對 160 億美元徵稅聽證會上也表示,美國佔半導體全球市場份額的 40%,對中國半導體貿易處於順差,且從中國進口的逾四成半導體產品的生產企業是美國本土企業或者美資企業。半導體主要研發與設計均在美國進行,芯片僅是在中國進行組裝,加徵關稅將提高美國企業成本,不利於研發投入,並損害美國領先地位。
——對美國消費者造成重大衝擊
從圖 1 我們可以看到,根據美國草擬的 2000 億美元徵稅清單,23% 的產品是最終消費品。圖 2 更詳細地說明了受關稅影響的最高產品,包括電腦(80 億美元)、家具(110 億美元)、座椅(100 億美元)、燈具、照明和零部件(70 億美元)、旅行箱(70 億美元)、農業和食品產品(60 億美元)等,這些都是消費品。這直接導致美國進口的消費品價格上升,將貿易戰的後果轉嫁給了美國消費者。
——美國關稅打擊的是美國和其他經濟體,而不是中國
根據美方公布的對 340 億美元中國產品徵稅清單,有 59% 涉及在華外資企業,其中美國企業佔有相當比例。與美國智庫——彼得森研究機構發布的報告所分析的數據相互印證。該報告表明,2014年,中國的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佔中國出口總額的 46%。在對衆多國家出口中,對美國出口的份額要大得多,尤其是創新和勞動密集型生產相分離的行業,如計算機和手機,中國出口到美國的份額佔到 60%,而在中國的外國投資企業出口到美國的份額甚至更大。
許多徵稅的商品是依賴全球供應鏈的專利密集型產業,使美國生產商處於不利地位,並損害在該地區開展業務的美國盟友。徵稅產品大都是從在華美國和他國跨國公司進口的。這意味着,來自美國盟友的美國增值或增值將遭受損失,包括那些做研發的企業,以及將中國進口產品做中間品的企業。
因爲,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參與中國供應鏈,他們向在華運營的子公司提供了大量知識產權和其他投入。就連代表美國半導體制造、設計和研究方面領導地位的美國半導體協會,也發布聲明,對中國半導體徵收關稅實際是適得其反,因爲大部分徵稅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在美國研究、設計和制造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美國企業和工人的利益。與最初提議的2018年4月3日公布的關稅相比,修訂後的關稅對來自非中國企業的產品所佔比例更高,尤其是在運輸設備和化學品方面。
中美貿易戰還將延續——解除中國對其的威脅是美國最終的戰略目標
既然,美國發動貿易戰存在諸多不利,爲啥美國還會不顧一切地向中國全面施壓?道理很簡單,美國還未通過貿易戰達到阻止中國崛起的目的。
其實,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美國通過貿易摩擦阻止日本崛起是前車之鑑。
今天的中國如同當年的日本,無論從經濟還是科技技術上,發展勢頭都很迅猛。1980年到199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規模開始達到美國 GDP 的六成左右,有快速超越美國之勢;其次,日本在汽車、半導體、先進機牀等高新技術領域和競爭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超過同樣把這些作爲支柱產業的美國。而目前,中國經濟規模也達到了美國的 60% 左右,並且依然在較快發展,在科技領域開始轉型升級,並且在 5G、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量子通訊等領域與美國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多數美國人認爲日本取代前蘇聯成爲美國最大的威脅。同樣的,如今美國出現反華情緒,與1980年代的日本所遭遇的高度相似——美國也把中國列爲全球 10 大風險之首。
美國對中國的打壓與當年對日本的打壓如出一撤。開始,美國只針對具體商品進行打壓。而後,美國對日本進入全面打壓階段啓動了超級301條款。這與去年美國對中國發動“301調查”所用手段一樣。也就是說,在這階段,中國已經被美國視爲經濟與科技領域迫在眉睫的威脅。美國需要對中國進行全面的打壓,以解除中國對美國的威脅。
因此,只要這種威脅還存在,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就不會停止。
結論
然而,戰爭沒有真正的贏家。這場由美國挑起的貿易戰不僅傷害了中國,傷害了美國自己,還與美國的諸多盟國發生衝突,攪亂金融市場,讓全球經濟發展蒙上陰影。摩根士丹利曾警告說,全球貿易可能因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受到嚴重破壞,因爲三分之二的貿易商品與全球價值鏈相關聯。就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不得不發出警告,美國的關稅舉措可能會激起來自貿易夥伴的一連串報復措施,可能中斷全球和區域供應鏈,這可能會破壞多年來的全球經濟上升勢頭。
對中國而言,爲了維護自身發展需要,對美國做出強有力回應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美國的這一戰略目標,清楚自己的戰略定位。中國有足夠的能力和耐力應對美國的貿易大棒!(機工智庫研究員/周青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