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30日,第十四屆中俄新材料新工藝研討會在中國南海之濱的三亞召開。本屆研討會以“金屬、陶瓷與復合材料”爲主題,中俄兩國的院士、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對航空航天材料,新能源材料(含蓄電池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納米材料與技術,稀有金屬、貴金屬及高純材料,表面工程技術與材料,激光快速成型、3D打印技術及復雜形狀制品,材料冶金過程新工藝新技術以及功能材料(含難熔金屬、特硬材料及磁性材料)等10大類學術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研討會收到了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的復函,“誠祝會議圓滿成功!”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中國工程院院士黃伯雲,中國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校長彭金輝,中國工程院院士屠海令、邱定蕃、何季麟、孫傳堯、周克崧、邱冠周、段寧、王玉忠、聶祚仁,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黃曉平,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副理事長、中南大學常務副校長胡嶽華,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洪國,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院長夏曉鷗,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伍紹輝,廣東省科學院原黨委書記邱顯揚,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工信部原材料司的代表,以及俄羅斯科學院A.A.巴依科夫冶金材料研究院副院長西馬科夫,通訊院士科姆列夫、格裏戈羅維奇,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教授羅特科夫,俄羅斯聯邦衛生部舒馬科夫器官移植學和人造器官科學研究所教授謝瓦斯吉亞諾夫,羅斯託夫國力古布金石油與天然氣大學教授布雷加耶夫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賈明星主持。
陳全訓會長在致辭中表示,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啓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徵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對外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中國有色冶金界、材料界,是對外開放最早的行業,我們將按照十九大確立的開放方針,繼續加強與俄方的合作,共同努力把研討會推向更高水平。
陳全訓會長就研討會提出幾點建議和希望:一是鞏固既有成果,繼續深化合作。他指出,25年來,隨着中俄合作的推進,活動涉及的領域從有色金屬逐步延伸到航空、化工、醫療等領域。
未來中國的改革開放將進一步深入,希望雙方圍繞關心的話題與需求,繼續擴大和深化合作領域,不斷爲這項傳統交流活動增添新內容、注入新活力。二是強化學術交流,促進產業發展。他希望通過學術研討交流,將成果轉化爲生產力,促進雙方產業的發展與轉型,推動雙方經濟社會的發展,使雙方真正享受到學術成果互利轉化帶來的利益。三是堅持互利共贏,助力“一帶一路”。陳全訓會長表示,高水平、強有力的中俄關系,日益成爲兩國發展振興的助推器,世界和平穩定的壓艙石,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日益深入。圍繞“一帶一路”倡議,中俄可以在有色冶金與材料領域開闢更大的合作空間,取得更大的合作成就。
黃伯雲在致辭中說,近年來,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爲材料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重要的機會。材料技術領域研發面臨新突破,新材料和新結構不斷涌現,全球新材料技術發展迅猛,已成爲各國競爭的熱點。當今材料技術發展迅速,材料制備與應用向結構工程一體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與器械集成化發展。制備及應用過程綠色化已成爲材料發展的重要方向。材料研發的周期縮短,應用材料的快速增長,材料、物理、化學等各學科交叉融合加快,各學科交叉在材料創新中越來越重要。近年來,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中國材料科學界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峯,科技水平進一步提高,在一些領域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但整體看,我們面臨資源環境的矛盾突出,科學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的能力依然不足,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有待進一步提升。我們要實現由材料大國到材料強國的轉變,必須依靠創新驅動、合作共贏。瞄準中俄兩國重大科技戰略需求,結合材料領域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探討交流,讓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新發現永不衰竭地推動兩國材料技術領域邁上新臺階。
屠海令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世界各國對新材料發展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中俄都制定了國家戰略計劃,推進新材料的研發。相信本次研討會將對新材料、新技術的未來發展作出新的貢獻。他還代表本次大會的承辦方之一的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院長張少明表示,有研總院正在以“建一流工程技術創新基地,做百年有色科技服務先鋒”爲目標,建設國家級的技術創新平臺。有研總院願意創建一流的平臺,爲中俄兩國材料技術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俄方專家在致辭中強調,該研討會有力地促進了中俄兩國科技人員的技術交流和合作,已成爲兩國冶金材料界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會議,得到了兩國政府和中俄兩國共同組建的“二十一世紀和平、友好、發展委員會”的支持。1992年7月1日,首屆中俄雙邊新材料新工藝研討會在俄羅斯召開。25年來,中俄兩國參會的科技人員和單位不斷增多,會議涉及的領域逐步擴大,與會代表已發展到有色金屬、冶金、航空、化工、醫療、建材等許多行業,中俄雙邊新材料新工藝研討會在中國、俄羅斯以至世界材料學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通過研討會,讓世界了解了俄羅斯近年來材料工業的新發展,同時,也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後在新材料新工藝方面的發展狀況和欣欣向榮的工業發展新面貌。研討會已成爲中俄兩國材料學界交往和推進科技合作的有效形式。
會議期間,中俄兩國專家各作了10個大會報告,分別介紹了近年來兩國冶金材料界新工藝新材料的研究現狀和最新進展。在30日的會議閉幕式上,頒發了青年優秀論文獎,共10篇優秀論文獲獎。本次會議共有來自中俄兩國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以及政府的300餘人參加。
據悉,中俄雙邊新材料新工藝研討會是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與前蘇聯科學院巴依科夫研究院、強度物理及材料科學研究所共同倡議組織的國際學術會議,每兩年輪流在中國和俄羅斯召開,至今已召開了十四屆。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和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