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老冶煉廠的綠色蛻變
——中國有色集團大冶有色冶煉廠環保整改工作紀實
陽光下的中色大冶冶煉廠
天色蔚藍、空氣清新,挺立的澳爐與潔白的雲朵爲伴,明淨的廠區道路和鬱鬱蔥蔥的花草樹木交相輝映,構成了9月裏中國有色集團大冶有色冶煉廠(以下簡稱冶煉廠)最美的風景。全廠1800餘名職工正以飽滿的幹勁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1年來的環保整改,讓1957年建成投產的老冶煉廠變換了模樣,站上了更高起點,朝着綠色高質量發展目標闊步邁進。
中色大冶冶煉廠硫酸系統全景
堅定一個思想
厚植綠色發展理念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通報的問題令我們警醒,我們必須按照上級要求,以全面、深入、徹底的整改,加快推進冶煉廠轉型升級,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冶煉廠班子堅決扛牢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率先垂範做好整改工作,將整改的信心、決心、勇氣和壓力,層層傳導。
全廠幹部職工利用 “五加二”“白加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學習激發動力、增強定力、提升執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先後舉行廠專題黨委會學習27場次、黨委理論中心組擴大學習11場次,開展“環保大學習大討論”等各類專題學習61場次,廠領導班子成員到車間宣講形勢任務,幹部職工思想受到了洗禮,靈魂受到觸動。
以科學的態度、長遠的眼光制定環保問題整改規劃,組織國內權威設計單位反復論證環保整改方案,選派不同層級人員前往國內多家先進企業學習考察,將學習取得的技術成果融入方案,將汲取到的經驗變成標準,運用於日常管理。
在環保整改攻堅戰中錘煉幹部,將幹部參與環保整改的作風和業績表現納入考核評價,12名新任職青年幹部到安環部門掛職鍛煉,提高安全環保業務管理能力。
把綠色發展理念寫入績效考核責任書,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變爲鮮明工作導向。編寫環保“綠皮書”,以高於行業標準進行指標管控。
“廠遇到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我們與廠同呼吸共命運,一定在規定期限內,把環保問題整改好。”職工的熱情被點燃,精氣神全面提振,每天忙完崗位工作,就找班組、車間要任務,積極參與環保整改。
經過環保整改和環境整治的生產車間外貌
篤定一個行動
保護藍天碧水淨土
“我們決不能容忍冶煉廠帶着環保問題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冶煉廠班子時刻保持政治清醒,以高度的行動自覺推動環保整改。
環保整改工作中,做到應改盡改,既治“已病”,也防“未病”,做到堅決徹底改,以掛圖作戰,協同推進治水、治氣、治土,保護藍天碧水淨土。
治水方面,實施污酸處理站整改,將區域生活污水、雨水全部收集回用;完成污水處理站整改,外排水達到“一級A標準”;按照中長期整改計劃,啓動雨污分流及水處理升級改造項目,實現廠區初期雨水全部回用,污水分質處理後梯級回用。
治氣方面,對紫雜銅、轉爐、熔煉等車間煙氣散排和硫酸尾氣進行全面治理,按照中長期計劃,啓動轉爐環保升級及全廠生產系統完善,廠區排放將進入行業一流水平。
治土方面,進行地下水檢測評估,對地下管道腐蝕老化、防滲層問題進行預防性整治,從源頭防控土壤污染風險。
“環保整改不是打補丁,而是從源頭和根本上解決問題,全面提升我們的本質化環保水平。” 該廠負責人說,“治土雖然不在我們這次整改範圍,但我們必須對企業的未來負責,更要對所處的這片藍天碧水淨土負責。”
污酸處理站整改是該廠去年完成的限期整改項目,已通過公司自主驗收。而通過驗收並不意味着整改工作終結,目前該廠還在向更深層次的源頭治理挺進,開始對污酸渣減量化展開摸索。
轉爐車間煙氣散排治理難度極大。1957年建成的主廠房,設施陳舊,空間局促,令整改無從下手。車間白天攻關、晚上開“諸葛亮”會,在方寸之間做騰挪,先後解決整改難題60餘項。
熔煉車間對工藝動“手術”,開展系統升級攻關,將能用上的“十八般武藝”全部用上,系統性實施的整改措施超過80項。車間負責人表示,“目前,車間煙氣散排問題已經消除,作業區內用鼻子聞、穿白襯衣目標很快能實現。”
像這樣不遺餘力抓整改的事例在該廠比比皆是,這是該廠堅持高標準高質量抓整改的縮影。整改期間,該廠整改和升級改造指揮部人員白天抓整改,晚上開會審方案做盤點,經常工作到深夜。技術人員經常揣着壓縮餅幹下現場,鉚在現場一幹就是一整天。領導班子成員吃住在廠,有的連續4個月甚至半年無休。
環保整改每取得一點成果,該廠就用制度去鞏固它、用精細管控去維護它,利用每周六的問題復盤,先後修訂完善管理制度35項。每天的調度晨會都會盤點環保管理情況,今年以來,全廠廢氣、廢水在線監測指標持續改善。
中色大冶冶煉廠澳爐生產區域消除煙塵問題後,環境發生巨大變化。
擘畫一張藍圖
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感謝你們,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美,空氣越來越清新了。”冶煉廠附近的洪峯村村民向入村宣講環保法規的該廠管理人員展示自己蔬菜豐收的喜悅。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讓羣衆滿意就是我們工作的標準。”冶煉廠在環保整改中,擘畫着自己的高質量發展藍圖,他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該廠大踏步邁開了節能增效,減污降碳的步伐。在環保整改中,對多套設計不合理的生產設施進行了改造,天然氣節約明顯;開展揚塵整治揭榜掛帥攻關,回收含銅粉塵;實施精礦庫、煤倉密封,減少揚塵損失;停用熔煉制粒系統後,每小時減少用水4噸,年節約電費200餘萬元;實施“高冰銅品位、高氧濃”攻關以來,噸銅煤耗下降10%,年節約成本2000餘萬元,隨着攻關的推進,該廠將努力實現少開一套硫酸系統,年創利將超億元。尤爲可貴的是,上半年,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較上年同比減少34%和30%,建廠65年來,如此大幅度減排還是第一次。
轉型升級全面展開,“數字冶煉”建設擺上議事日程,信息化、智能化控制系統建設正在形成方案。高純陰極銅、高純硫酸、高純金、高純銀等產品開發研究逐步展開,產品升級成爲該廠科研攻關的重要方向。
黨建與生產經營管理融爲一體,“黨建+環保”“黨員示範區”等創建活動,促進和保證了重點工作高標準、高質量落實。環保整改以來,職工有了“星級”標準的排班室,工作生活環境全面提檔升級,全廠通過拆除廢棄建築騰出的1.46萬平方米土地,將按照“一軸一心多點花園”方式進行綠化美化,人在景中,廠在畫中將變成現實。
“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將廠建設成爲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標杆。”歷經65年創業發展,冶煉廠淘汰了反射爐、拆除了諾蘭達爐、建設了澳爐,持續推進冶煉工藝技術升級,用奮進的步伐努力追趕時代,今天他們擘畫藍圖再出發,未來一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