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2017年以鋼鐵、煤炭、有色、化工爲代表的傳統行業業績“大逆襲”,在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中的盈利增長表現亮眼。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2017年重在去產能不同的是,2018年周期性行業供給側改革將更加注重環保約束,去槓杆將加速。同時,商品價格仍將保持高位,企業盈利有望持續好轉,周期性行業投資機會仍然值得關注。
傳統行業去產能提速
“2017年是鋼鐵行業去產能的攻堅之年。這一年我們解決了行業多年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取消‘地條鋼’,這一事件將載入我國鋼鐵工業的史冊。”中國鋼鐵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顧建國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地條鋼”的取締,改善了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惡性、不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高了整個行業的盈利能力與經營效益,爲鋼鐵行業下一步供給側改革奠定了基礎。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共取締“地條鋼”生產企業630多家,涉及產能1.4億噸至1.6億噸,8月底已提前完成了鋼鐵行業2017年去產能5000萬噸的目標。
去產能導致供給收縮,鋼材產品價格出現上漲,行業盈利大幅改善。2017年相關鋼鐵綜合指數從年初的135點,上漲至12月15日的174點。螺紋鋼價格從年初的3300元/噸,漲到現在將近5000元/噸。截至2017年10月,全行業虧損企業僅1400家,相比2015年的2400家下降近50%。統計顯示,截至12月21日,A股11家鋼鐵類上市公司中已發布2017年業績預告,只有一家預虧,其餘全部預喜。
2017年,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也取得積極成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截至今年8月末,全國已退出煤炭產能超過4億噸,超額完成2016年、2017年去產能目標任務。2018年有望提前完成煤炭去產能目標任務。
去產能使煤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全國煤礦數量從2015年的1.08萬處進一步減少到7000處左右。前10個月大型企業產量比重提高到71.2%,其中前十家企業產量比重接近43%。”姜智敏表示,目前全國已經建成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1200多處,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75%以上。其中,建成年產1000萬噸及以上的特大型現代化煤礦59處,產能超過8億噸。
去產能導致煤炭價格上升,煤炭企業盈利得到大幅提升。今年以來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均價611.5元/噸,比去年上升138元/噸,增長29.2%。姜智敏透露,今年前十個月,煤炭協會統計直報的90家大型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含非煤)27295.5億元,同比增長23.3%;利潤總額(含非煤)爲1183.5億元,去年同期爲181.7億元。
統計顯示,截至12月21日,13家煤炭開採上市公司,除三家不確定,其他全部預喜。今年前三季度,煤炭上市公司淨利潤合計同比增長253%。
2017年電解鋁行業去產能進程提速並進入實質性階段。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表示,目前已有537萬噸電解鋁違法違規建成產能停產,619萬噸違法違規在建產能停建。
數據顯示,1-9月份,8244家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052億元,同比增長17.3%;實現利潤總額1730.2億元,同比增長50.9%。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50家有色金屬上市公司公布2017年業績預告,近八成預喜。前三季度,有色金屬上市公司淨利潤合計同比增長105.82%。
“與煤炭和鋼鐵行業通過行政手段化解過剩產能不同,化工細分子行業衆多、產能較爲分散,而且經營主體以民營企業居多,強制性行政手段無法取得顯著效應,只有通過市場化來實現供給側的自發性改革。”光大證券化工分析師裘孝鋒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頂層設計下環保約束成爲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推手。
新環保法的實施對化工行業供給側改革產生極大影響。截至9月15日,第四輪環保督察組交辦的環境舉報,責令整改3260家,立案處罰9181家,罰款46583.84萬元,立案偵查297件,行政和刑事拘留364人,約談4210人,問責5763人。以農藥、純鹼、氯鹼等行業爲例,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農藥、純鹼、氯鹼上市公司淨利潤合計同比增長94.47%、354.34%和72.11%。截至12月21日,148家化工上市公司發布2017年業績預告,近八成預喜。
供給側改革步入新階段
2018年,對於鋼鐵、煤炭來說,產能置換將成爲重要手段,去槓杆將進入加速期。對於有色金屬和化工來說,環保約束仍將是行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
按照3年合計去化1.4億鋼鐵產能,2018年仍有2500萬噸的去產能任務。工信部原材料司鋼鐵處處長徐文立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2018年鋼鐵行業要做好重點地區的去產能工作,鞏固好取締“地條鋼”的成果,防止產能反彈,做好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工作。“防止新增產能成爲取締‘地條鋼’以後鋼鐵行業面臨的又一個挑戰性工作,而產能置換是控制新增產能行之有效的手段,新的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明年將實施,產能置換將成爲明年去產能的重要抓手。”
2018年煤炭去產能任務仍然艱巨。根據各省和中央企業陸續出臺的去產能計劃,2020年前各省合計去產能8.5億噸。雖然兩年時間產能已去掉4.6億噸左右,但按照各省去產能計劃,未來3年仍將去掉3.9億噸的產能。
業內人士介紹,煤炭行業存在去產能加速而置換相對滯後情況,盡管置換進來的新礦獲得發改委放行,但建設礦井到生產礦井仍需地方國土、安監部門審批,同時受建設周期影響,從批復到生產還有較長的路要走,造成政策調控和效果顯現存在一定的時滯。今年批復的新礦或在2018年至2019年逐步投產放量,供應壓力或顯現。2018年產能置換進度將加大,保障供應的穩定。
2017年,傳統周期行業去產能效果明顯,但去槓杆不盡如人意。中國冶金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雖然今年鋼鐵行業負債率有所好轉,但距離中鋼協期望的60%合理水平仍有不小差距。鋼鐵企業要實現健康高效運營,要將負債率降到50%左右才行。
據興業研究統計,截至2017年9月底,申萬發債鋼企整體資產負債率爲69.08%,相比年初下降1.79個百分點,全部債務資本化比率爲61.97%,相比年初下降2.19個百分點。興業研究預計,未來2-3年,鋼鐵行業有望保持較高的盈利水平,加之資本支出規模較小,高自由現金流的狀態有望持續,內生性去槓杆將呈現加速趨勢。
姜智敏透露,前十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負債總額3.74萬億元,同比增長2%,資產負債率68.24%,處於較高水平,協會統計直報的90家大型煤炭企業資產負債率爲70.7%。“特別是,部分承擔去產能任務的企業由於債務得不到及時處理,資產負債率上升明顯,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提高。”
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東北特鋼和重慶鋼鐵破產重組方案將對於後續的破產重整形成指導,而中國神華和國電電力的合並也將形成示範。債轉股方面,2017年鋼鐵、煤炭行業已經形成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具備一定的可復制性,2018年更多的類似案例有望出現。
周期股機會值得期待
2017年,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周期行業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企業盈利好轉,這也成爲投資周期股的主要邏輯。2018年,隨着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深入,周期行業商品價格有望繼續保持高位,企業盈利將進一步改善,周期股投資機會仍值得關注。
“2018年,我國經濟發展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建築、機械、汽車、造船、家電、集裝箱等行業鋼材需求仍將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由此預測2018年鋼材需求總量小幅增長。”冶金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肖邦國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預計2018年我國鋼材實際需求量爲7.30億噸,同比增長0.7%;2018年中國粗鋼產量爲8.38億噸,同比增長0.7%。
信達證券認爲,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A股普鋼企業平均ROE接近20%,相較2015年行業最低點的-17%有較大幅度改善。目前,A股普鋼企業平均銷售毛利率12.13%、銷售淨利率4.96%,相比2016年分別增加2.13%、3.5%。預計2018年A股普鋼行業上市公司平均銷售毛利率仍將維持2017年平均水平。
中信證券認爲,從估值角度看,目前煤炭類上市公司淨資產水平對應的P/B估值在1.2倍,處於歷史較低區域,板塊長期的平均估值在1.5倍左右。在景氣度維持高位的預期下,估值仍有明顯的吸引力。從P/E角度看,預計2017年盈利水平將恢復到2013年的水平,目前股價對應2017年P/E水平約在10倍左右,屬於歷史估值相對較低的水平。根據歷史估值水平,板塊估值通常在15倍左右。且從P/B估值看,目前估值水平還有30%以上的提升空間。在事件驅動或煤價預期催化下,2018年鋼鐵板塊上漲空間仍然值得期待。
安信證券有色金屬首席分析師齊丁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2018年以後,有色金屬供給收縮的邏輯仍在,但很難獨立推動價格和板塊大漲。有色上漲的主要驅動力將逐漸轉化爲需求。
裘孝鋒認爲,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環境保護稅法》將接力環保督查,通過環保成本的差異化繼續推動化工行業的整合。“數輪環保督查和各地細則出臺後,違法成本和環保成本的上升加速了化工行業落後產能的出清,環保成爲重塑化工行業供需格局的重要推手。受益於環保趨嚴、未來仍有上漲空間的相關龍頭上市公司值得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