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雲匯 鋁業資訊 正文
廣告

向着科技強國不斷前進——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引領科技創新發展紀實

2024年06月24日 08:47:00 人民網-人民日報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科技創新提出一系列新論斷、新要求,對建設科技強國進行全局謀劃和系統部署,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站在我國和世界發展的歷史新方位,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我國科技發展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方法進行系統總結,開闢了馬克思主義科技學說的新境界,開闢了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新境界,開闢了新時代創新發展的新境界

藍天夢、創新藥、智能造、未來車……上海張江科學城未來公園,前來參觀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的人絡繹不絕。

202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裏,細致看完每個展位,有感而發:“上海取得的這些科技創新成果,讓我感到很踏實,有了更大的信心、更足的底氣。”

從一顆螺絲釘也要進口到大國重器彰顯創新底氣,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推動國家進步、造福人民生活。

我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建成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研發體系和工業體系,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生產力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科技創新風起雲涌,爲人類社會帶來深刻變革和重大影響,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國家興衰的“歷史邏輯”,提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明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強調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到2035年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科技強國……

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統攬科技事業發展全局,不斷拓展新視野、提出新命題、作出新論斷,推出一系列奠基之舉、長遠之策,爲建設科技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一次次踏入創新要素最活躍的地方。

在新年賀詞中“點贊”重大科技成就,在賀電回信中致敬科技工作者……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國之大者”,見證中國創新爬坡過坎的拼搏。

“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峯的必由之路”。

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博弈,習近平總書記從應對風險挑戰的維度揭示科技創新的“倒逼邏輯”,提出“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從時代進步的維度揭示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邏輯”,提出“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

這是直面復雜多變內外部環境的清醒研判: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

“一個互聯網企業即便規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嚴重依賴外國,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裏,那就好比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

“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解決這些“卡脖子”問題,最終要靠自己。

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我國在農作物種子、石油天然氣、基礎原材料、工業軟件、科學試驗用儀器設備、化學制劑等方面全力攻堅,加快突破一批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設備、疫苗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

“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統籌科技創新對發展和安全的支撐能力,黨中央、國務院2016年發布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接續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前瞻謀劃2021—2035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加強戰略、規劃、計劃、項目的相互銜接和壓茬推進,在事關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的基礎核心領域瞄準前沿,部署一批戰略性重大科技項目。

進行新型舉國體制的安排,提出持續深入的要求。“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

2024年5月27日,編號爲B—919G的國產大型客機正式交付東航,這是東航接收的第六架C919飛機,也是東航增訂100架C919飛機訂單的首架機。

就在10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商飛公司考察時登上C919大型客機展示樣機,詳細了解有關設計情況。他指出:“我們要做一個強國,就一定要把裝備制造業搞上去,把大飛機搞上去,起帶動作用、標志性作用。”

C919大飛機實現商業運營,國產大型郵輪投入運營,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鋰電池、光伏產品揚帆出海……

奮進在建設科技強國的大道上,我們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我國科技實力和整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在若幹戰略必爭領域實現“後發先至”,爲推動國家發展轉入創新驅動軌道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在習近平總書記擘畫指引下,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施,我國科技創新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道路

黨的二十大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出重要部署,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同意將其中涉及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內容提交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統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部署同步推進。

2023年3月1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其中一項備受關注——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中央科技委員會辦事機構職責由重組後的科學技術部整體承擔……

向深水區挺進,啃難啃的骨頭。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科技體制改革正確方向。

——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講到了科技工作者的心坎裏,更找準了改革的關鍵處。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需填報的表格由57張精簡爲11張;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全面實行“無紙化”申請,爲科研人員節省大量“跑腿”報材料時間;國家科技計劃按照不超過5%的比例開展隨機抽查,檢查數量和頻次進一步減少。

以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四唯”現象和“立新標”爲突破口,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爲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和“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氛圍正在形成;

以“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支持科學家大膽探索,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廣大科技工作者勇闖創新“無人區”,更多青年在重大科研任務中挑大樑。

——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和政策環境。

加快對分散在40多個部門的近百項科技計劃優化整合,科技資源配置分散、封閉、重復、低效的痼疾得到明顯改善;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提出143項政策措施,科技體制改革“施工圖”一目了然;

《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密集出臺;

…………

全面發力、多點集成。改革對科技工作的系統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讓創新資源的配置進一步優化,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顯著提升。

2024中關村論壇爲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項科技成果搭建交易共享平臺;上百家科研院所集中在雄安新區發布大批前沿成果……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開闢新賽道,塑造新優勢。

“按比例賦權”“先確權後轉化”“先使用後付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更多創新主體踊躍發明創造,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到貨架,從實驗室搬上生產線。

“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

“墨子”傳信、“神舟”飛天、“北鬥”組網、“嫦娥”探月、“蛟龍”入海、“天眼”巡空……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顯示,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十二位。

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斷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科技強國建設必將一路壯闊,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助力賦能

“要着眼國家戰略需求,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超前布局,全面釋放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效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並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又一次對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

今天,科技創新滲透於生產力諸要素中,轉化爲實際生產能力,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從在地方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到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發展新質生產力”;從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到指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隨着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敏銳洞悉時代所需、發展所急、大勢所趨,創造性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大論斷,深刻回答了“什麼是新質生產力、爲什麼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區塊鏈作爲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一次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展望科技前沿。

浙江“要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湖南“要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方面下更大功夫”,重慶要“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次次深入基層考察調研,打開未來布局。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走進山西太鋼的生產車間,85後技術員廖席正在進行“手撕鋼”的艱難探索,總書記的鼓勵讓他燃起新的希望。

3年後,全球最薄“手撕鋼”研制成功,這家全球最大不鏽鋼企業從巨額虧損實現鳳凰涅槃。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在高端制造業科技創新上不斷勇攀高峯,在支撐先進制造業方面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誰能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誰就將擁有新的戰略資本和戰略優勢;誰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誰就能牢牢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動權。

科研院所、工廠車間、青青校園,習近平總書記邀科學家交流座談,向“大國工匠”慰問勉勵,對青年學生諄諄教誨,弘揚中華民族尚賢愛才的優良傳統,揭示人才對科技創新、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平方公裏陣列射電望遠鏡、深時數字地球、海洋負排放……在一系列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中,我國科技工作者積極承擔項目任務,深度參與運行管理,和各國科學家共同開展研究,爲解決全球重大問題挑戰貢獻“中國智慧”。

“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爲什麼近代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曾經,科學史上著名的“李約瑟之問”,發人深省。

回望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歲月,習近平總書記一語揭示出歷史演進中蘊含的深刻邏輯。

“歷史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能單就經濟總量大小而定,一個民族是否強盛也不能單憑人口規模、領土幅員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國落後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後。”

而今,向“新”而行、以“質”致遠的中國,舉世矚目。

北京亦莊,自動駕駛汽車往來穿梭;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通用大模型體系成爲多個行業的智能助手;安徽合肥,超導量子計算機產業鏈基本形成;在位於長春的中車長客試驗線上,我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成功以時速160公裏滿載運行……

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圖景日新月異,創新中國的逐夢徵程步履堅實。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正確引領下,創新驅動的“中國號”航船正在新時代航程中乘風破浪,向着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吳晶、胡浩、胡喆、張泉)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24日 01 版)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的原創內容。來源未注明或非鋁雲匯的文章,刊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決策建議。
科技 強國 不斷 前進 相關的信息

安泰科技:公司通過霧化法生產的FeNi粉末、FeSi粉末、一體成型電感粉等多種金屬粉末,可用於生產金屬軟磁粉芯、一體成型電感產品

有投資者向安泰科技(000969)提問, CPU/GPU主頻不斷提高,對穩定供電和濾波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一體成型電感卻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與傳統的鐵氧體電感相比,採用金屬軟磁的一體成型電感,飽和磁通密度是鐵氧體的2倍以上,具有更高的頻率和更小的體積,能夠更好地響應大電流變化。 請問安泰科技有哪些材料,應用在金屬軟磁的一體成型電感嗎?公司回答表示,您好!公司通過霧化法生產的FeNi粉末、F
2024-06-28 15:30:50 安泰科技

安泰科技:公司生產的顯示用難熔金屬靶材主要應用於MiniLED等領域

有投資者向安泰科技(000969)提問, 在集成電路芯片相關靶材方面,公司進展如何?公司回答表示,您好!公司生產的顯示用難熔金屬靶材主要應用於MiniLED等領域,公司高度重視應用於半導體領域的新產品預研、技術開發和市場拓展等工作。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謝謝!點擊進入互動平臺 查看更多回復信息
2024-06-28 15:30:46 安泰科技

安泰科技:公司有包括難熔合金、稀土永磁、金屬多孔材料等多項產品應用於航空航天、衛星等相關產業

有投資者向安泰科技(000969)提問, 在我國的嫦娥六號月背採樣返回任務方面,公司有哪些相關材料產品應用嗎?公司回答表示,您好!航空航天是公司的主要服務領域之一,公司有包括難熔合金、稀土永磁、金屬多孔材料等多項產品應用於航空航天、衛星等相關產業。感謝您的關注!謝謝!點擊進入互動平臺 查看更多回復信息
2024-06-28 15:30:41 安泰科技

楚江新材:子公司頂立科技正加快推進高純碳粉產業化進程,並積極圍繞“四高兩塗”開展相關技術和產品的研發

有投資者向楚江新材(002171)提問, 王總好,戴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目前,我們基本實現高純碳粉的國產化及批量化生產,填補了國內先進材料缺口。”那請問這個批量化生產是不是代表高純碳粉已經不再是小批量生產了?而是已經產業化了?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資者,您好!子公司頂立科技正加快推進高純碳粉產業化進程,並積極圍繞“四高兩塗”開展相關技術和產品的研發,相關進展請關注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感謝您的關
2024-06-28 15:30:35 楚江新材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揭曉 有色金屬行業15項科技成果榮耀上榜

6月24日上午,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頒獎並發表重要講話。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50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
2024-06-26 09:02:00 2023年 國家 科學 技術

龍磁科技:公司的一體成型電感產品正逐步進入客戶的小批次認證

有投資者向龍磁科技(300835)提問, 公司生產的金屬軟磁粉是否是一體成型電感原材料?公司的一體成型電感是否已經小批量供貨?公司回答表示,您好!金屬軟磁粉芯可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光伏、LED、5G通訊等多方面,公司的一體成型電感產品正逐步進入客戶的小批次認證,感謝您的關注!點擊進入互動平臺 查看更多回復信息
2024-06-25 15:34:16

龍磁科技:公司金屬軟磁已根據規劃落實建設部分產線,當前生產正常運行中

有投資者向龍磁科技(300835)提問, 董祕您好!請問貴公司用於消費類電子的一體成型電感已經量產了,年產多少噸?二期建設進度如何?聽講全球Ai服務器用的一體成型電感缺貨,公司一體成型電感用於Ai服務器嗎?金屬軟磁規劃產能多少?滿產滿銷嗎?謝謝解答公司回答表示,您好!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和客戶反饋動態調整技術路線並投放產能,並持續關注軟磁材料及其下遊應用行業的發展狀況,開發適銷產品。公司金屬軟磁已根據
2024-06-25 15:34:08

龍磁科技:公司的一體成型電感業務處於起步階段

有投資者向龍磁科技(300835)提問, 董祕;您好!請問貴公司芯片電感軟磁粉芯及一體成型電感產量各多少?請盡快回復,謝謝!公司回答表示,您好!公司的一體成型電感業務處於起步階段,將根據市場需求和客戶反饋動態調整技術路線並投放產能。感謝您的關注!點擊進入互動平臺 查看更多回復信息
2024-06-25 15:34:07
更多與 科技 強國 不斷 前進 相關的信息
微信免費鋁價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