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託強國有我,行走贛鄱感恩奮進。7月2日,江西理工大學產教融合分隊創新試驗221班26名同學以“企”爲路線,深入稀土企業和科技創新平臺,切實感受新時代江西省在稀土產業振興的發展成就。
江西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楊斌,江西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鍾明榮、院長鄧顯超,江西理工大學稀土學院黨委副書記李振帶領青年學子參觀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成果展廳、燒結爐車間,與優秀校友座談交流,參觀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通過“校企攜手,一課多師”的形式,打造了一堂生動的思政實踐大課。
觀成果展廳
樹牢科技創新與稀土創新信念
在金力永磁科技成果展廳,楊斌與學校青年學子一道感受我國稀土行業科技進步,見證國家稀土戰略在江西、在贛州的生動實踐,並在展廳爲青年學子上了一堂思政大課,學子們深受教育、深受啓發。
學生參觀金力永磁科技成果展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楊斌指出,江西理工大學設立稀土創新試驗班,旨在給中國稀土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領軍人才。他勉勵青年學子,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樹牢科技報國、稀土報國的信念,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緊密服務產業發展需要,在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實現人生價值。
與校友座談
在稀土領域展現青年擔當與作爲
在金力永磁黨建工作室,江西理工大學校友黃長元、劉路軍、陳運鵬從新能源和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等的產業實踐和專業培養等方面與同學們進行交流互動,並勉勵學子學好專業知識,在國家稀土領域創新上展現青年擔當。
“黃長元學長爲我們介紹了金力永磁釹鐵硼磁體在電機、汽車工業等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勉勵我們要學好專業課程,提高個人英語水平,爲國家稀土領域貢獻青年力量,也爲我本科學習方向指點了迷津。”創新試驗221班孔宇曦說。
探一線車間
了解生產工藝流程和科技成果運用
“什麼是燒結?燒結過程會使壓坯產生哪些變化?”產教融合分隊的學子們來到燒結爐車間。在這裏,42臺燒結爐火力全開,運行平穩。金力永磁研發工程師陳運鵬詳細講解了燒結爐生產線的燒結運作模式、生產工藝流程和產研成果運用。
“企業實踐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此次同學們深入車間了解一線設備和工藝,對材料研發過程和批量化產業化過程的差異有了更加清晰地認識與了解。希望大家在深耕專業的基礎上實現自我價值,創造社會價值,不負母校栽培。”
學生在金立永磁生產現場參觀。
訪國創中心
聆聽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舉措
最後一站,江西理工大學產教融合分隊的同學們來到全國稀土領域唯一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江西首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
學生參觀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
“高真空電弧熔煉爐,可以在密閉的爐體容器內抽真空並通入惰性氣體,由爐頂通入的電極通電引弧,借電弧產生的高溫來融化原材料,以獲得高純度的金屬或合金材料。”在實驗室,同學們圍站在一起,聽着磁相變材料與磁電效應學科團隊,江西理工大學稀土學院23級研究生王瑞啓介紹着團隊科研制備材料的基本設備。此外,同學們還對國創中心科研項目孵化情況、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舉措進行了深入地了解。
“今天,我們帶領學生走進企業,同學們深入金力永磁產業一線,了解國創中心促進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國家使命,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起來。”鄧顯超表示,本次大思政實踐活動不僅加強了學校思政課教學效果,更加堅定了青年學子們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念與科技報國的決心。
師生走進企業,走入技術研發一線,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政課形式新穎,不僅讓同學們切身體會到稀土產業的高速發展,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託,也使江西理工大學青年學子更加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爲又善作善成,在鍛造金屬的“風骨”中,爭做祖國的棟樑。
據悉,此次“校企攜手”同上一堂思政課是江西理工大學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沿着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足跡開展暑期實踐活動的生動寫照。江西理工大學將持續不斷深入探索並開發以“企”爲路線的思政課新內容、新形式,積極探索構建“大思政課”建設新樣態,推動校企“雙向賦能”,不斷書寫“大思政課”鑄魂育人新篇章。
(曾張仁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