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7月11日消息:周四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下跌,因爲需求前景依然缺乏亮點,尤其是頭號金屬消費國中國的需求前景不佳。此外LME注冊倉庫的銅庫存持續增長,凸顯供應過剩壓力。
截至周四格林尼治時間1607,LME三個月期銅下跌1.04%,報每噸9,788美元。
銅價通常被視爲衡量全球經濟健康狀況的指標。2024年迄今期銅上漲14.4%,延續了2023年銅價上漲2.0%的走勢,反映出主要礦山關閉以及生產中斷,可能導致2024年全球礦銅供應趨緊,而礦銅供應緊張可能導致銅冶煉廠減產,與此同時,綠色轉型以及人工智能等行業帶來的額外需求將導致全球供需長期短缺,引發基金做多熱潮,推動銅價在5月20日觸及歷史峯值11,104.5美元。自那之後,銅價在多頭平倉以及現貨需求不的壓力下震蕩回落,迄今較歷史高點下跌11.9%。
倫銅在6月27日觸及10周低點9,485.5美元後,迄今已經反彈3.2個百分點,因爲人們預期美聯儲可能在9月份啓動貨幣寬鬆周期,而中國下周舉行三中全會,有可能出臺更多刺激措施促進經濟增長,有助於支持銅價走高。
瑞士寶盛銀行分析師卡斯滕?蒙克表示,有關中國刺激措施的傳言有助於銅價收復部分失地,但是現在市場似乎再次變得謹慎,對經濟刺激的希望似乎在消退。他認爲政府在房地產行業政策的重點是恢復信任,而不是掀起新一輪建設高潮。
未來幾天中國將發布貸款和社會融資總額數據,這可能有助於了解未來需求。
LME銅庫存持續增長,對銅價構成壓力。周三,LME銅庫存增加了11,300噸,總庫存達到206,775噸,創下2021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幾乎是5月中旬水平的兩倍。大部分交割點位於韓國和中國臺灣的注冊倉庫,這也是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交割倉庫。
中國通常是精煉銅的淨進口國。但是由於跨市套利窗口開啓,加上國內需求疲軟,促使中國銅生產商擴大出口。5月份時有報道稱,中國銅生產商計劃出口多達10萬噸銅,當時COMEX期銅在投機資金追捧下出現了逼倉行情,推動銅價創出歷史新高。
Marex金屬策略師阿拉斯泰爾?蒙羅表示,向LME交付的現貨銅仍在不斷抵達。這和中國銅產量增長以及冶煉廠計劃向LME交貨有關。
6月份中國銅產量達到100.5萬噸,同比增長9.5%。在國內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冶煉廠將現貨在期市交割,作爲獲得利潤的最後手段。
由於市場對近期供應缺乏擔憂,LME現貨銅相對三個月期銅的貼水創下每噸160美元以上的新高。
周四,LME三個月期鎳從周三觸及的14周低點反彈。在必和必拓集團表示將從10月起停止澳大利亞鎳業務後,基金和交易員將空頭平倉。不過LME期鎳最終收盤下跌0.5%,報每噸16,800美元,因爲交易所庫存增加帶來壓力,自11月以來,LME的鎳庫存增加了一倍多,達到98,382噸。
其他金屬的收盤報價爲,LME期鋁下跌0.2%,報每噸2,478美元;鋅下跌0.2%,報每噸2,960美元;鉛上漲0.7%,報每噸2,194美元;錫下跌1%,報每噸34,6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