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興安嶺南麓,科爾沁草原腹地,一條秀美的河流蜿蜒流淌,仿佛張開的巨大懷抱。霍林郭勒市,就安靜地“生長”在這河流的懷抱中。
這是一座因煤而建、緣鋁而興的新型能源工業城市。沐浴着國家改革開放的春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經過40多年的接續發展,走出了一條“用煤發電、用電煉鋁,到綠電煉鋁、鋁後精深加工”的綠色化、合金化、高端化的循環發展之路,打響了“中國·綠電鋁之城”新名片。
破與立
煤電鋁破題起步
6月28日—29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主辦的2024年第五屆中國鋁工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霍林郭勒市召開,國內鋁行業院士、專家、學者、企業家400多人齊聚一堂,分析討論行業發展現狀和前景。會上,綠電鋁被高頻提及,無論是嘉賓致辭,還是主旨報告,綠電鋁備受關注,爲鋁加工業帶來“綠色新風”。
“霍林郭勒市在短短十幾年時間,把鋁產業做到這麼大規模,在全國、全世界都是很耀眼的。目前產業升級、產業規模、創新程度都有很大提升。霍林郭勒市風光資源豐富,綠電和煤電配套,後續發展綠電鋁這是必由之路,也是可行之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常務副會長賈明星對霍林郭勒市鋁業發展給予充分肯定。
多年來,豐富的煤炭資源爲霍林郭勒市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產業結構單一、發展活力不足、傳統產業佔比高等短板,霍林郭勒市破立並舉,逐綠而行,開啓新“鋁”程。
時針撥回2004年,作爲全國煤電就地轉化實現“煤從空中走”示範項目的霍林河坑口電廠開工建設。同年,霍煤鴻駿鋁電公司20萬噸電解鋁項目正式投產,標志着該市煤電鋁產業破題起步。
經過10年大力實施能源轉化戰略,霍林郭勒市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成功吸引了國家電投、山東創新、杭州錦江、江蘇鼎勝、福耀集團、山東靖帆、北方鋁業等一批大型央企、國企、民企落戶投資創業,產業結構已經從起初的“一煤獨大”轉變爲如今的“煤電網鋁加”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產業模式,發展新動能“破繭成蝶”,建立起了“中國·綠電鋁之城”的城市新名片。
如今,從薄如蟬翼的鋁箔到高精尖的鋁合金材料,從交通用鋁到電子產品用鋁,鋁在霍林郭勒市實現了“七十二變”,其產品涵蓋了汽車零部件、全鋁家居等高端應用,鋁產品價格也翻着跟頭上漲。
目前,霍林郭勒市已形成3525萬噸煤炭、270萬噸原鋁、232萬噸鋁後加工產能,原鋁產能佔全國的6.5%、全自治區的45%,原鋁就地轉化率達到86%。電池箔產能佔全國的40%,球型鋁粉產能佔全國的80%,汽車鋁型材產能佔全國的20%,鋁板基產能佔全國的16%。預計到2026年,霍林郭勒將形成600萬噸氧化鋁、500 萬噸電解鋁、100萬噸再生鋁、450萬噸鋁後精深加工的綠色低碳鋁基新材料產業集羣。
遠與近
綠電鋁積勢蓄能
對於電解鋁工業而言,沒有電,就沒有鋁;同理,沒有綠色電,也就沒有綠電鋁。綠色電是綠電鋁生產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近10年來,我國新增電解鋁產能布局,儼然就是一場“尋電記”,具備電價優勢的霍林郭勒市吸引了不少電解鋁企業入駐,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評價爲“中國最適合發展煤電鋁產業的地區”。
霍林郭勒市委副書記、市長嵇海洋介紹:“我市及周邊地區具有全國最好的風資源,年發電小時數達到4400小時,目前,我市已獲批新能源指標406萬千瓦,正在全力建設中。到2025年末,新能源裝機規模將達到591.3萬千瓦,年發綠電230億千瓦時。綠電消納佔比將達到50%以上,年可節約標煤69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00萬噸,年可生產綠電鋁170萬噸,綠電鋁佔比達到63%。”
爲推進煤電鋁向綠電鋁成功進階,霍林郭勒市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機會,近可開拓思路,構建風光火儲多能互促、協同供應、梯級利用的現代能源供給體系,積極推進增量配電網建設,遠可打破藩籬,向鄰居興安盟科右中旗“借東風”。
自2019年被納入國家第四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以來,爲增強綠電綜合供給能力、降低用電成本,霍林郭勒市成立國有電投公司,以工業園區微網爲基礎,建設增量配電網項目,並陸續接入新能源,爲鋁產業發展“加電助力”。
“目前,配電網已接入新能源15萬千瓦,供電區域內共有用電企業37家,用電負荷9萬千瓦,1—6月份供電量爲3.05億千瓦時,其中綠電量爲6100萬千瓦時。預計到年底供電量可達到6億千瓦時,其中綠電量達到2.5億千瓦時,清潔能源替代比例達40%。”霍林郭勒市電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政綜合部部長董進迪介紹。
在此基礎上,爲破解新能源建設用地不足,2023年,霍林郭勒市開啓了跨盟市產業協作,開展新能源跨區域合作,即新能源項目異地建設,綠電由霍林郭勒市企業消納,助力打造綠電鋁之城。目前,霍林郭勒市電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已在科右中旗境內建設50萬千瓦的新能源項目,其產生的綠電將全部輸送回霍林郭勒。內蒙古錦聯鋁材公司也將在興安盟科右中旗建設64萬千瓦的新能源項目,預計到2025年6月建設完成。該公司工程部主任趙文斌介紹:“項目投產後預計每年將產生26億千瓦時綠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0萬噸,可生產20萬噸擁有‘綠證’的綠電鋁產品。”
霍林郭勒市充分發揮“頭頂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的獨特優勢,進一步擴大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總量優勢、組合優勢。
“今年年內電價達到0.38元/千瓦時以內,明年電價降至0.35元/千瓦時,不僅電價低廉,而且產品綠電佔比高,完全能夠應對碳關稅壁壘,使產品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嵇海洋介紹道。
提與降
新質鋁再攀高峯
走進霍煤鴻駿電解車間,一排排電解槽內液態電解質隨着電化學反應在劇烈沸騰,這些“翻滾”的鋁液“富含”30%清潔能源,24小時之後就會由專車運送到產業鏈下遊生產企業。
“眼前的電解槽改造後全部使用全石墨化陰極澆鑄技術,較半石墨化陰極電解槽在降低生產能耗、提高電流效率等方面有着更爲突出的優勢。全部電解槽改造後,預計噸鋁直流電耗可降低150千瓦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挖潛,實現噸鋁綜合交流電耗低於13450千瓦時。截至目前,400kA電解系列累計已完成78臺全石墨化陰極節能槽,年節約電量1188.9萬千瓦時,年節省3627.453噸標準煤(等價值),運行效果較好。”內蒙古霍煤鴻駿鋁電公司營銷中心副主任朱曉東介紹道。在全國首批綠電鋁產品認證中,霍煤鴻駿完成了8.6萬噸重熔用鋁錠、9.9萬噸電解原鋁液認證,大比例的綠電轉化爲綠電鋁。
與裝載綠電鋁的鋁水車同行,10多分鍾就能到達下遊企業內蒙古聯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在該公司電池箔生產車間,新建成的無塵生產線正馬力全開、高速運轉,一派繁忙景象。爲進一步構築競爭優勢,贏得發展主動權,該公司將高端鋁箔作爲轉型發力的重要方向,在超薄雙零鋁箔、高端電池箔、空調箔等領域持續發力,率先突破了使用鋁水進行生產的技術瓶頸,生產出“雙零”級別的0.006mm的高端鋁箔,相當於頭發絲的1/50,其附加值卻是普通鋁箔的2~3倍,走在行業前列。
各企業環環相扣,走好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的有效實踐,也是霍林郭勒市鋁產業逐綠前行的生動注腳。
在辯證中求發展,在發展中赴未來。如今,因鋁而興的霍林郭勒市,持續破解阻礙鋁產業向新、向好發展難題,從清潔能源到智能制造,從煤電鋁到綠電鋁,在新“鋁”途上一座“中國·綠電鋁之城”正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