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鋁鄭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州研究院)堅持胸懷“國之大者”,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通過“六個聚焦”的生動實踐,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在行動中,體現在成效上。
聚焦“四個特強”
提升原創技術策源力
在“科技+資源保障能力”方面,鄭州研究院完成了“鋁土礦有害雜質源頭阻斷工業試驗研究”,開發了“高硫高鐵鋁土礦選礦技術”,推進“煤下高硫高碳鋁土礦選礦提質技術”,形成資源獲取技術創新上的“三駕馬車”。在“科技+綠色低碳低成本數智化”方面,該公司2項技術入選中國企業綠色低碳優秀實踐案例,2項技術入選“有色金屬行業十大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2項成果獲河南省“零碳中原杯”創新大賽一等獎。在“科技+高端新材料”方面,該公司完成了6N高純鋁提純技術放大試驗,單爐產能由30kg提高至40kg;高純鎵在結晶率達到30%的情況下,產品達到7N水平;完成了超精細納米級高純氧化鋁50nm~100nm、100nm~200nm的實驗室技術開發。在“科技+小金屬研發”方面,該公司重點開展高純鎵下遊產品、進口礦提鎵和高效提鎵樹脂、高純偏釩酸銨、電池級碳酸鋰制備技術研究。
聚焦“四大平臺”
加強卓越創新驅動力
在自主創新平臺建設上,鄭州研究院國家級平臺達到11個,實施國家項目6項;2024年上半年,實施國家、地方及公司各類項目100項,新承擔國家行業標準33項;申請中國專利129件、國際專利13件;獲批成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在協同創新平臺建設上,該公司與上海交大、西北工大和安徽工大建成了3個協同創新平臺,籤約了5個技術開發合同;在應用技術平臺建設上,與上海恩捷聯合建立了“先進塗覆材料聯合攻關應用實驗室”,確定了6個研發方向進行聯合攻關;在支撐轉化平臺建設上,18項成果實現了產業化應用,創效益2億元以上。
聚焦“新質生產力”
增強“新中鋁”建設牽引力
鄭州研究院打出“組合拳”。一是打好“右勾拳”,提升傳統產業迭代升級。 “12300kWh/t-Al技術”節能集成技術累計推廣至2800餘臺電解槽,電解鋁輔機節能技術推廣率75%;焙燒爐餘熱利用技術、蒸發器節能優化技術,在4家氧化鋁企業實現推廣;“二次鋁灰處理技術”累計在全國建成40萬噸處理生產線。二是打好“左勾拳”,積極培育新興產業。該公司年產1000噸5N高純鋁產業化示範取得開工批復;年底將形成330噸粗鎵生產能力,有望形成50噸6N以上高純鎵生產能力;新法煉鎂技術取得新突破,準備進行工業試驗;年產4000噸鋰電池隔膜材料擴建項目實現達產達標達效;新能源用易燒結氧化鋁、特高壓用電工填料氧化鋁同比增加66%和35%。目前,該公司已成爲國內質量最好、產量最大、服務最好的供應商,彰顯了中國鋁業的品牌形象。
聚焦“科改行動”
打造科技創新能動力
鄭州研究院加強董事會建設,完善了公司治理相關制度16項;堅持市場化選人用人,通過社會招聘、雙聘制柔性引才等措施,引進高端急需人才;實施項目負責人制,建立和實施了五級研究員制,加大股權激勵、項目分紅、項目跟投等中長期激勵工具運用;構建了“院+團隊”管理模式,組建了高純鋁研究所、高純鎵研發團隊,成立了精細氧化鋁分院。2022年和2023年,該公司連續兩年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爲“科改示範企業”。
聚焦人才強企
提高科技創新競爭力
一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鄭州研究院近年來引進各類人才115人,其中,博士26人、碩士79人,並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趙中偉等3名教授爲高級技術顧問;二是厚植人才土壤,該公司堅持自主培養主渠道,通過導師帶徒、大項目帶動,企業掛職鍛煉等方式,着力造就創新人才和團隊;三是優化用才生態,該公司建立了正向激勵和有效約束相結合的機制,完成了164名五級研究員聘任,給項目負責人“五權”,真正實現“權責利”統一。該公司積極弘揚科學家精神,支持科技人才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和“一輩子幹成一件事”的執着,潛心研究,專注創新,切實打通人才價值實現通道。
聚焦黨建引領
強化創新奮鬥凝聚力
鄭州研究院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指示精神,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上半年,新立“兩帶兩創”項目32個,開展“黨建+科技創新”“黨建+產業發展”“黨建+管理改革”等活動,通過主題黨日、“新中鋁”大討論、“黨紀學習教育”等載體,將黨建工作做實、做細、做深,營造了科技創新良好生態。
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對照“新中鋁”建設現實需要,鄭州研究院將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批示精神指引下,緊緊圍繞“4+4+N”“四個特強”“四大平臺”,做強專業研究院戰略部署,牢記傳統產業迭代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發展兩大使命,答好科技創新的時代答卷,以新成果、大成果,爲“新中鋁”建設貢獻更大的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