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戰略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摘自在2024中國鎢工業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黨委書記、會長 葛紅林
明年,中國鎢業協會將迎來成立40周年。40年前,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發出“振興鎢業”的號召,仍言猶在耳,激勵一代代鎢業人接續奮鬥。40年來,中國鎢業協會在服務政府和行業、企業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行業各方的肯定和贊揚。希望中國鎢業協會及行業各方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賡續鎢工業紅色基因,胸懷“國之大者”,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增強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大局意識,加快推動鎢產業高質量發展,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 當前我國鎢產業的發展態勢
鎢被譽爲“高端制造的脊樑”,是我國的優勢礦產,其儲量、產量、消費量和貿易量均居全球第一。今年以來,我國鎢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主要產品產量穩步增長,高端精深加工產品比例和行業效益不斷提高。
一是鎢產業經濟效益持續向好。據中國鎢業協會初步統計,1—9月份,鎢產業實現營收626.89億元、利潤64.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23%和11.52%,營收利潤率爲10.22%,創下歷史同期最高值,鎢資源的戰略價值和經濟效益持續提升。未來,隨着新一輪穩增長政策的持續加碼,特別是財政增量措施的推出及政策效應的進一步顯現、市場需求的持續回暖,包括鎢在內的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前景良好,有望實現更加穩健的增長。
二是鎢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持續加快。近年來,在產業各方的積極推動下,鎢工業“十四五”規劃逐步落實,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集中度持續提升。鎢產業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贛州特色鎢材料產業基地、株洲先進硬質材料產業基地、廈門先進鎢基材料產業基地、成渝鎢基高新材料產業基地等各具特色的鎢產業基地;硬質合金產業集羣建設取得新成果,基本建成株洲、廈門、自貢、贛州、九江等多個硬質合金產業集聚發展區;涉鎢上市企業取得新突破,歐科億、華銳精密、蘇州新銳等一批民營企業發展勢頭迅猛,獲得資本市場認可並成功上市,目前涉鎢上市企業已有30餘家。
三是鎢產業進口替代率持續提升。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08—2023年,中國硬質合金進口量與行業總產量佔比持續下降,年均復合下降7.48%;中國硬質合金出口量與行業總產量佔比持續在20%~25%,總體呈上升趨勢。硬質合金進口替代率和出口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噴霧幹燥塔、粉末還原爐等裝備基本實現國產化,生產過程也實現全自動化;電動伺服壓機、塗層爐、五軸精密磨牀等設備逐步實現國產化。
四是鎢產業應用領域持續擴大。作爲重要的戰略金屬,鎢是國防軍工、航空航天、國民經濟建設等各個領域不可或缺的基礎原材料,近年來,又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方面發揮重要支撐作用。鎢的明星產品不斷涌現,如微鑽、數控刀片、核聚變材料、盾構刀具、光伏用切割鎢絲等更是異軍突起。以光伏切割鎢絲爲例,其2023年產量增長迅猛,達到900億米,同比增長195.1%。
➤ 當前我國鎢產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短板
看到鎢產業發展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鎢產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短板。
一是中低端產能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象較爲突出。當前,APT、硬質合金耐磨零件、地質礦山工具(鑿巖用球齒)、工程工具用硬質合金等中低端加工產能過剩,高端產品產量比重偏低。行業產能利用率不足,鎢精礦、APT、硬質合金產能利用率不到70%,特別是APT產能過剩尤爲嚴重,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
二是高端鎢制品及配套裝備“卡脖子”風險問題較爲突出。當前,高端刀具依賴進口,據海關統計,每年進口金額達100多億元,同時,行業關鍵裝備,如高精度電動壓機、檢測設備、精密機牀、塗層裝備等嚴重依賴進口。
三是國際話語權、定價權受制於人的情況較爲突出。目前,國際先進企業主導了產品標準制定,鎢市場的定價權依賴於國際報價機構。雖然我國有明顯的鎢資源和產業優勢,但未在行業整體效益、產品定價權等方面得到較好的體現,戰略金屬價值亟待提升。中國鎢行業利潤率9%,在國內有色金屬品種中排在前列,但國際頭部鎢企業總體利潤水平在20%以上。
➤ 實現戰略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鎢及相關有色金屬,是國民經濟發展和現代國防安全不可替代的基礎材料和戰略資源,我們必須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戰略資源的價值最大化。借此機會,我講幾點意見。
一是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鎢產業轉型升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質生產力,爲我們在新發展階段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能和構築發展新優勢提供了重要指引。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要義,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和產業優勢,在產業鏈薄弱環節催生、培育新質生產力新動能。二要緊盯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目標,聚焦顛覆性工藝創新和流程再造,開展延鏈補鏈強鏈行動。三要以數字化礦山、智能化工廠、智慧型企業建設爲抓手,推動鎢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打造行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促進鎢產業蝶變更多的新質生產力。
二是積極構建協同創新平臺,加快提升自主保障能力。當前,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及早擺脫對國外關鍵設備裝備的依賴,早日解決軟硬件系統方面的“卡脖子”問題,顯得尤爲重要和緊迫。一要強化風險意識,築牢底線思維,鼓勵行業一流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生產企業合作與交流,強化基礎性、前瞻性、關鍵性課題研究攻關。二要加快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鎢制品、裝備的研發和應用,補齊短板,盡快消除減少被“卡脖子”的風險和隱患,提高“軟實力”,增強“硬實力”。三要充分利用現有粉末冶金(中南大學)、硬質合金(中鎢高新)和鎢工程中心(廈門鎢業)等國家重點研發平臺,多出成果,多出精品,提升鎢產業的自主保障能力和安全水平,爲我國現代高端制造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三是不斷擴大應用領域,充分實現戰略金屬價值。鎢是我國的優勢戰略資源,但受中低端產能低水平重復建設、高端產品競爭力不強等因素制約,鎢的戰略金屬價值一直未得到充分體現。鎢產業要爭做有色金屬工業中的“明星”產業,要在提高經濟效益、提升國際話語權上下大功夫。一是推動產品轉型升級,打造更多的世界級、高附加值的高端鎢產品,努力將優勢的鎢資源做大、做專、做精、做強。二是拓展產品新型應用場景,提升創新應用能力,擴大市場盈利水平,提升鎢戰略金屬價值。三是提升國際競爭力。要對標國際先進,開展鎢高端產品的特殊功能和深加工關鍵材料的研發,並擴大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5G通信、精密加工等領域的應用。
四是持續加強行業自律,積極維護良好產業生態。今年7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國家有關部委也對行業協會提出了加強行業自律的要求。鎢行業要積極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和有關部委要求。一要緊扣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拋棄過於看重規模數量及速度的發展情結,在新增冶煉及初加工產能方面,要科學理性,避免盲目投資和跟風投資。二要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鼓勵上下遊企業通過資產整合重組,實現優勢互補,提升整體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三要探索建立行業內自律監督與企業誠實守信有機結合的自律管理模式,提高整體的自律水平,營造產業良好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