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調院基礎所稀貴礦產勘查中心(以下簡稱“稀貴中心”)組建於2022年3月份,現有成員18人,平均年齡37歲。他們是最早在“鋰都”宜春奮戰的找礦隊伍之一,在轟轟烈烈的宜春大會戰中勇當先鋒,取得了顯著的找礦成績。這是一支充滿幹勁與朝氣的隊伍,累計探獲氧化鋰資源量超過500萬噸。這些驕人的戰績爲稀貴中心在海外追尋“鋰”想之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跨海尋鋰 直掛雲帆
2023年8月份,江西九嶺鋰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江西省地調院基礎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委託江西省地調院基礎所對其控股的非洲尼日利亞Ogapa鋰礦開展地質勘查工作。自此,稀貴中心的找“鋰”事業正式跨出國門。
2023年9月份,江西省地調院基礎所精選7名技術骨幹組成項目組,奔赴尼日利亞,7人中有6人是黨員、1人是預備黨員,皆是經歷過宜春大會戰錘煉的技術骨幹,足見江西省地調院基礎所對該項目在非洲取得良好開局、站穩腳跟、產出成果的重視和決心。
“稀貴中心在國內的重點工作依然圍繞鋰礦勘查開展,國內外業務雙線並軌,不管在哪邊遇到技術難題,大家都會集思廣益,共同解決。”談到稀貴中心的工作部署,稀貴中心主任曾慶友充滿自信地說。
穿雲渡海,一路顛簸,剛到尼日利亞,大家便一邊調整時差,一邊熟悉礦區資料。
“下半年是當地的旱季,是開展地質工作的絕佳時機,我們落地就開幹。” 鍾建昇是項目組中工齡最長、找礦經驗最豐富的成員,他負責項目前期工作的部署安排。
“吃飯在露天廚房,辦公、睡覺在集裝箱。大風起兮塵飛揚,難不倒我地質郎。”談起艱苦的礦區生活,項目成員張連湘以詼諧幽默的打油詩總結。他的樂觀從容在項目攻堅時刻感染了整個團隊。
再艱苦的生活條件,地質人都視若等閒,但當地瘧疾盛行且醫療條件有限,成了項目組開展工作的“攔路虎”。在半個月內,項目組7名成員相繼感染,盡管早有心理準備,但與瘧疾狹路相逢,還是給大家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非洲探鋰 千淘萬漉
“工作區及其周邊地區的地質工作程度低,地質資料匱乏,礦業開發相對落後,植被茂密、浮土覆蓋較厚,要在這裏實現找礦突破難度不小。”前期對礦區的勘查讓項目負責人潘世語倍感壓力。
爲了盡快找到找礦線索,項目組針對民採洞及沿露頭相對較好的溝系開展調查和取樣分析。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時也是最艱苦的路,沿溝系開展工作被毒蟲騷擾的幾率更大。
“在野外的叢林雜草內,螞蟻和毒蟲隨處可見,它們的巢穴築在地上、浮草和爛樹葉下,一不小心踩上去,螞蟻便會順着鞋子和褲筒往上爬,即便隔着褲子也會被叮咬。被咬後皮膚立刻紅腫起包,痛癢難耐。”填圖組成員俞寒飛對此深有體會。
經過1個月的鏖戰,加上多年對鋰礦的勘查經驗,項目組快速圈定了含礦花崗偉晶巖脈,並趁熱打鐵進行槽探和鑽探揭露驗證。
首孔即見礦,給項目組注入了強大信心,但好景不長,關鍵孔位ZK8-1達到終孔位置時並未見礦,給項目組潑了一瓢冷水。
“8號勘探線以北受構造影響發生了倒轉,ZK8-1孔再加深50米。”曾慶友時刻關注項目進展,並下達指令。
這一果斷的決定達到了預期效果,該孔在加深至17米時,順利揭露出含鋰花崗偉晶巖脈,厚度達30.3米,項目進展瞬間柳暗花明。生活之苦、工作之勞、毒蟲之害,在這一刻陰霾盡散。
隨着找礦成果的逐步提升,勘查階段轉入詳查。經初步估算,礦區南礦段探獲氧化鋰資源量35萬噸,標志着江西省地調院基礎所在海外探明的首個大型鋰礦牀誕生。
聚力追鋰 長風破浪
2024年5月份,江西九嶺鋰業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委託江西省地調院基礎所在津巴布韋和莫桑比克開展鋰礦探、採礦權篩查及盡職調查工作,加上續作的尼日利亞項目,稀貴中心除國內尚未結題的人員外,其餘成員悉數出徵。
項目人員在津巴布韋和莫桑比克工作期間所遭遇的困難和挑戰,較在尼日利亞時有過之而無不及。非洲旱季驕陽似火,但這並未阻擋他們用雙腳丈量充滿未知與希望的非洲土地。他們用紙和筆描繪出一個個地質演化的故事,用羅盤指引礦藏的方向,用地質錘敲開巖石的“心扉”,用放大鏡觀察“鋰”想與希望。
在短短3個月內,他們完成了98個礦區、總面積約100平方千米的調查評價工作。在調查的305條偉晶巖脈中,發現了22條含鋰雲母和鋰輝石礦化較好的花崗偉晶巖脈,其中,包括1處大型、1處中型和3處小型規模潛力的鋰礦牀,獲得了業主的高度認可和贊揚。
從江西宜春到遠跨重洋的非洲大陸,稀貴中心的地質隊員憑借精湛的技術、優良的作風、堅韌的精神和卓越的業績,在江西地質人“走出去”的路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他們表示,將一如既往地砥礪前行,以青春之力、青春之智書寫地質報國的絢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