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至今,滬鋁連續五周收跌,本周再度回歸行業加權成本價附近運行。
產能集中落地
隨着電解鋁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深入,落後產能置換以及已置換後產能的投放都在加速完成。1月17日工信部發布的《關於電解鋁企業通過兼並重組等方式實施產能置換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規定了電解鋁產能置換的最後期限爲2018年12月31日。據阿拉丁統計,2011—2017年官方認定淘汰的電解鋁產能在467.9萬噸,目前已公告完成置換的產能爲375.38萬噸,其中68萬噸已經投入使用,剩餘307.4萬噸產能具備投產資格,其餘可置換產能指標爲92.52萬噸。
考慮到置換指標的成本等因素,目前企業購買指標後投產意願較強:其一,盡管目前電解鋁市場價格低迷,但指標購買企業多數處於生產成本較低的地區,其電解鋁生產成本較全國加權成本每噸仍有近千元的利潤空間。其二,部分產能屬於“已建成、不合規”,產能建設完成卻不能投產,導致企業資金壓力較大;而購買產能指標花費的5000—6000元/噸成本則更加劇了這種狀況,企業投產訴求迫切。以目前的生產成本計算,一季度中國投產電解鋁產能預計約在140萬噸。
高庫存風險仍存
國內電解鋁庫存在經歷了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年初以及2017年三季度的兩輪出口下滑後,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位置。截至2月5日,倫敦金屬交易所全球鋁庫存爲107萬噸左右,相比之下中國國內的電解鋁社會庫存則已經達到167.8萬噸,最高時一度超過175萬噸。由於中國出口政策的限制,中國電解鋁出口通常以鋁材出口的形式實現,電解鋁直接出口量較小。考慮到國內70%左右的鋁液就地轉化率,電解鋁庫存堆積是鋁材消費不暢的直接反映。
此外,採暖季過後,構成電解鋁生產主要成本的電力、氧化鋁和預焙陽極價格也面臨下行風險。
出口增長不穩定
2017年以來國內鋁材出口明顯復蘇。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鋁材出口數量累計424萬噸,累計同比增長4.1%;12月當月出口鋁材39萬噸,同比增長14.71%。盡管我國鋁材出口溫和復蘇,但增長仍不穩定,且未來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即將到來的2月是傳統淡季,歷年鋁材出口同比大幅減少,短期國內庫存仍有上行壓力。二是1月22日,美國商務部發表聲明稱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已向總統特朗普提交有關進口鋁產品是否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調查報告。如果特朗普最終認定進口鋁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將有可能對鋁產品進口政策做出關稅或其他非貿易調整。2017年中國對美國主要鋁產品全年出口量約在80萬噸,如果美國對中國出口的鋁制品採取貿易保護措施,將導致本已過剩的電解鋁行業短期面臨更大壓力。
總之,由於國內社會庫存大量積壓和消費淡季臨近,採暖季過後,鋁價仍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東海期貨 王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