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經濟活動分析會上,遵義氧化鋁有限公司生產運行中心負責人正在通報今年一季度的生產指標數據,“焙燒氧化鋁27.20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4%,實產氧化鋁27.23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9.3%,累計氧化鋁實際成本較考核成本每噸低29.72元。循環效率153千克每立方米,關鍵設備非停3次,環比下降50%、隔膜泵機組運轉率94.25%......”會場裏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在內困外憂的情況下,遵義氧化鋁全體員工凝心聚力、精準發力、,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戮力同心抗凝凍
1月26日,持續的低溫天氣在這一天到達峯值。經歷了一夜悽風冷雨的洗禮,管道凍裂、風管堵塞、閥門卡死、設備停運,生產隨時面臨中斷可能。災害天氣給了所有人來了一個防不勝防。該公司立即啓動應急機制。
“一定要做好儀表及管控系統點巡檢,從現在起,所有人分片區每小時巡查一次,值班人員負責處理管道及設備保溫搶修工作。”計量儀表管控工序工序長安中林第一時間召回休息人員,應對極端天氣。
溶出工序鹼液槽頂,工序長熊剛正在與技術人員研究怎樣疏通進鹼管。因爲天氣嚴寒,該進鹼管有餘料堵塞,如不及時疏通將會影響絮凝劑配制。經過論證,他們決定採用物理消融的方法。唐勇作爲應急小組組長,率先脫掉棉衣系上安全帶投入到搶險中,8米高的管架上,他們交替上下澆淋管道外壁。零下5攝氏度的天氣,他們卻幹得滿頭大汗。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70多米的管道全線疏通。
這邊崗位員工戮力同心保生產正幹得熱火朝天,那邊,另外一件棘手的事情出現了。因道路結冰,交通封閉,倒班員工無法及時趕到廠區交接班,人員保障面臨挑戰。“熱力工序零點班與白班人員已安排就位”“已聯系交通局中午開放部分路段”“可安排員工錯位交接班”“建議到廠生產人員全部住倒班宿舍,直到冰凍天氣結束”“建議增加運力,集中在中午時間安排車次”,此時的微信羣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獻言獻策。在集體智慧的火花下,至次日2點,所有生產崗位人員均回到廠區待命,生產的連續性得到有效保障。
因爲行動響應迅速、應急機制完善、後勤保障給力,雖然天公不作美,1月份,該公司仍然完成產品產量9.43萬噸,超出計劃1.4%。
扭住保供牛鼻子
受資源現狀制約,區域內高品位鋁土礦外流,200萬噸的年供礦量不能有效保證,這對於一個年吞吐量260萬噸的生產企業來說,無疑成爲制約發展的牛鼻子。
“作爲公司的‘糧食部’,我們一定要搶抓資源外購與獲取,我們有決心,更有信心邁過這個坎。”礦產公司經理廖志強鼓勵大家。
爲掌握礦體賦存情況和開採條件,與其他企業洽談合作做準備,礦產公司相關人員每天查閱礦區地質資料到深夜。3月份他們聯系了11家企業,其中6家提出合作意向。
在拓寬供礦渠道的同時,礦產人還將目光對準自有礦山仙人巖鋁鎵礦山Ⅱ號主採場。受林地使用手續困擾,該礦石Ⅱ號主採場工作面一直無法拓展。爲盡快辦理林地審批手續,礦產公司組織人員深入研究林地使用相關政策,並積極與林業主管部門溝通,3月份獲得了貴州省林業廳林地使用審核同意書並完成採伐證辦理。
據地質勘查,辦理該林地區域能增加鋁土礦石開採量約27萬噸,可爲該公司礦石保供、降低供礦成本提供保障。
聚焦設備深挖潛
“設備是公司生產力的基本構成要素和重要體現。”該公司負責人在生產例會上表示,設備穩定,生產的連續性才能保障,發展的根基才會扎實。目前該公司面臨着設備老化、故障頻發、非停偏多等難題,需要通過精準管理、標準維護、基準預防,打破設備管理瓶頸,完善預防維修機制,深度推進標準化作業,扭轉事後救火的被動局面。
生產保障中心將目光對準進口設備國產化。2015年,該中心在隔膜泵驅動系統解體檢修國產化項目上嘗到甜頭後,便細心鑽研起其他進口設備的國產化。“打破對國外隔膜泵技術壟斷的依賴,我們的成本能節約不少,這便是提質增效攻堅戰的生動案例。”在項目成果分享會上,設備主管楊賢周激動地說。
通過不斷摸索進口隔膜泵檢修技術、開展備件國產化實踐,該公司打破國外維修壟斷的技術困局,2月份成功實現隔膜泵液壓系統過渡段更換與備件國產化,單體檢修降本達49萬元。截至目前,隔膜泵檢修國產化工作累計節約1369萬元。“下一步,我們將在隔膜泵隔膜腔與隔膜壓蓋方面開展國產化論證與嘗試,力爭取得更進一步的突破成果。”該公司生產保障中心經理鍾爲民在檢修平衡會上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既要深耕高精尖,也要鑽研老頑疾。”爲有效實現溶出機組“縮短檢修工期、延長運行周期”的目標,檢修管控工序應用“頭腦風暴”全面梳理機組停機檢修各個環節,並聯合電氣、計控、溶出工序,從施工前生產、備件和人員準備以及施工過程組織、跟蹤與監督等各個方面進行優化,充分發揮黨員流動監督崗作用,管理人員全天24小時跟班監督作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成功將溶出機組檢修工期由原72小時縮短到62小時。
通過嚴把人員關、質量關、技術關、維護關和效率關,該公司設備管理取得實質性成效,穩產高產的生產形勢愈加明朗。2月28日,溶出套管旁,隨着最後的餘料放完,1號溶出機組進入檢修狀態,值班長馬永輝激動萬分:“我們實現了溶出4個機組同時連續運行14天,又創歷史新高。”隨後,熱力工序傳來捷報,2號循環硫化牀鍋爐已連續安全平穩運行382天,創投產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帶”出思路“創”出效益
走進鞠克舉勞模創新工作室,一套自主設計的沉降槽用扭矩傳感器正借助員工自行搭建的DCS系統進行模擬測試,中鋁集團勞模鞠克舉告訴記者,他們正在自主設計沉降槽扭矩傳感器線性、精確度等問題,這是今年“兩帶兩創”的重點項目,成功後將徹底解決進口傳感器價格昂貴、採購周期長的問題。作爲該公司創新創效的多產地帶,2018年該創新工作室計劃完成8個創新項目,努力創造效益200餘萬元。截至目前,已開展優化熔鹽壓力檢測等3個項目,創效32萬元。
“兩帶兩創”項目活動開展以來,廣大黨員幹部將生產經營中的重點和難點作爲項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黨員領跑、羣衆跟跑的方式凝聚強大合力,該公司不斷開創效益的造血點。同時,該公司組織項目推進會,撥付費用用於技改實驗,組織人員交流學習……一系列創新創效項目成長成熟、落地實施,該公司全年預計可實現收益2800餘萬元。(作者:衛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