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雲匯 鋁業資訊 正文
廣告

環保稅影響幾何?節能減排將變得“有利可圖”

2018年05月04日 17:36:56 《法人》

  截至4月30日,我國首部“綠色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已滿四個月。新法明確,對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四類污染物,過去由環保部門徵收排污費,現在改爲由稅務部門徵收環保稅。

  這一改變將給企業和社會帶來什麼影響?環保稅具體將怎樣徵收?徵收的準備情況如何?

  節能減排“有利可圖”

  環保稅確立了多排多徵、少排少徵、不排不徵和高危多徵、低危少徵的正向減排激勵機制,有利於引導企業加大節能減排力度。一方面,環保稅針對同一危害程度的污染因子按照排放量徵稅,排放越多,徵稅越多;另一方面,環保稅針對不同危害程度的污染因子設置差別化的污染當量值,實現對高危害污染因子多徵稅。

  以大氣污染物爲例,排放同樣數量具有較高危害性的“甲醛”,所要繳納的環保稅是普通“煙塵”的24倍。這種政策處理,有利於引導企業改進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特別是減少高危污染物的排放。

  根據《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三條的規定,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排放標準30%的,減按75%徵收環境保護稅;低於排放標準50%的,減按50%徵收環境保護稅。

  這一徵收機制,帶來企業的發展思路轉變,節能減排成爲“有利可圖”的事情。

  開徵環保稅將使企業短期面臨一定的壓力,但隨着企業加大節能減排力度,調整企業產業結構,推進產品轉型升級,就能夠減少稅收成本,最終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共贏。

  從建立綠色稅收體系的要求來看,我國長期以來缺少針對污染排放、損害生態環境行爲的專門稅種,這限制了稅收對污染、損害環境行爲的矯正力度,弱化了稅收的生態環境保護作用。

  開徵環境保護稅,增加了政府保護環境的手段,有利於與其他保護生態環境的手段形成合力,發揮環境治理的協同效應,通過環境保護稅立法過程,也增強了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強化了企業治污減排的責任。

  稅率動態調節

  除了對環保稅徵收機制的關注,企業和社會還非常關心環保稅的具體徵收稅額。

  按照制度平移原則和因地制宜的要求,環保稅在具體稅額確定上,採取了“國家定底線,地方可上浮”的動態調節機制。

  具體來說,稅法以現行大氣、水污染物排污費徵收標準作爲單位稅額下限,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考慮本地區環境承載能力、污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目標要求,“上浮適用稅額”,以滿足不同地區的環境治理實際需求。

  環保稅法規定的稅額下限爲:大氣污染物每污染當量1.2元,水污染物每污染當量1.4元;稅額上限爲不超過最低標準的10倍。

  各省份按照稅法授權,出臺了符合本地區實際的稅額標準。以環境問題較爲突出的京津冀地區爲例,北京市按照10倍的上限確定了本地區適用稅額,即大氣、水污染物適用稅額分別爲每污染當量12元和14元;河北省則按照最低標準的8倍,確定了環京13縣大部分水污染物的適用稅額。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按環保稅法規定上限執行的表決稿,獲得全票通過。

  遼寧、吉林、江西、陝西等省份則執行了最低標準,即每污染當量分別爲1.2元和1.4元。

  還有一些省份採取了適中的稅額,如江蘇規定大氣和水污染物徵收稅額分別是每污染當量4.8元和5.6元,四川分別爲3.9元和2.8元。雲南省規定,今年稅額爲大氣污染物1.2元,水污染物1.4元;從2019年1月起,執行稅額提高到大氣污染物2.8元,水污染物3.5元。

  爲促進各地保護和改善環境、增加環境保護投入,國務院決定,環境保護稅全部作爲地方收入。此前,排污費徵收後實行中央和地方1∶9分成的收入劃分原則。

  環保稅作爲地方收入,能夠調動地方積極性,讓地方更有效地防控環境污染。從高確定稅額標準,充分體現了“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有利於強化排污者責任。

  違法成本大幅提高

  從排污費到環保稅,絕不是簡單的名稱變化,而是從制度設計到具體執行的全方位轉變。稅比費具有更強的剛性,違法成本提高了。

  我國法律規定,如果認定企業偷稅,稅務機關將追繳企業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和滯納金,並處相應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還要被追究刑事責任。特別是對上市公司而言,一旦有關於稅收方面的負面新聞,將嚴重影響公司股價,違反稅法的成本更高。

  而此前,對企業排污費謊報瞞報、拒不繳納等情況,《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僅規定了3倍以下的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整頓等措施,在實際執行中威懾力明顯不足。

  中央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力度加大了。環保稅法最大的意義在於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污染者付費”的原則,稅務部門依據法律條款嚴格執法,多排放多繳稅成爲企業生產剛性的制約因素。

  不僅如此,從“費”到“稅”的轉變,還有着巨大的制度意義。收費與收稅都是政府的一種財政行爲,但有性質上的不同,對於具有稅收性質的收費應當轉變爲稅收,這有助於規範政府收入體系和優化財政收入結構。

  在稅收徵管方面,排污費改環保稅後,徵收部門由環保部門改爲稅務機關,由於環境監測具有相當的專業性,對於稅務部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環保稅以污染物爲徵稅對象,無法直接查賬徵稅,與其他稅種有着重大差異。污染物排放具有瞬時性、隱蔽性、流動性的特點,徵收環保稅對污染物排放監測的專業技術要求較高,離不開環保部門的配合。爲此,環保稅法科學設定各方責任,確立了“稅務徵管、企業申報、環保監測、信息共享、協作共治”的全新徵管機制。

  2017年7月,國家稅務總局、環境保護部籤署《環境保護稅徵管協作機制備忘錄》,強化部門合作,明確職責分工。財政部、稅務總局、環保部隨後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做好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準備工作,明確要求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領導下的多部門協作機制。

  環保稅順利開徵只是邁出了第一步,下一步還要健全問題響應處理機制,及時分類分級研究處理基層落實難題和納稅人意見建議。

  財稅、環保部門要持續跟蹤做好改革政策效應分析,特別是在環保稅首個申報期和實施半年、一年等重要時間節點,分區域按照納稅人行業、規模、污染物排放類型、污染源劃分標準、典型企業類型等,多維度精準分析減排效果,爲國家環境治理決策提供支撐,爲進一步完善環保稅制度體系打牢基礎。(周軍)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的原創內容。來源未注明或非鋁雲匯的文章,刊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決策建議。
環保稅 相關的信息

環境保護稅開徵滿4個月 實現收入44億元

財政部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473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188億元,同比增長12.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9285億元,同比增長9.5%。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6567億元,同比增長14.6%;非稅收入1906億元,同比下降12.9%。  今年前4個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019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中央
2018-05-15 16:44:01 環保稅

環保稅首個徵期開出首張稅票 生態治理發展望提速

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2018年4月1日進入環境保護稅首 個徵期。當天上午,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財務人員從上海浦東新區稅務局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上海市開出的首張環境保護稅稅票,這是我國環境保護稅首 個徵期開出的首張稅票。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財務人員告訴記者:“公司主要研發和生產用於汽車、建築、高鐵等行業的新材料,環境保護費改稅後企業因污染物排放量低於國家標準,享受到了稅收優惠
2018-04-02 13:28:13 環境保護稅 汽車 建築

環保稅即將開徵 甘肅確定最低檔稅額標準

從甘肅稅務部門獲悉,甘肅環保稅的徵收標準確定,大氣污染物適用稅額爲1.2元/污染當量,水污染適用稅額爲1.4元/污染當量。環境保護稅對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四種污染物徵稅。《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對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分別規定了每污染當量1.2元至12元和1.4元至14元的稅額標準。考慮到甘肅經濟發展現狀和環境承載能力,甘肅省人大常委會決定,甘肅適用稅額爲最低檔
2018-03-30 14:16:50 環保稅 甘肅

環保稅4月1日將迎首個徵期

認定納稅人26萬多戶,稅務系統精簡報表全面備戰《經濟參考報》記者27日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4月1日環境保護稅將迎來首個徵期,目前各地稅務機關已根據環保部門移交的污染源基本信息和排污費歷史數據,識別認定環保稅納稅人26萬多戶,正抓緊做好納稅人基礎信息採集等工作
2018-03-06 10:32:00 環保稅

環保稅首個申報期臨近 30省份明確適用稅額

備受關注的環境保護稅已經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即將於一季度徵收的首個申報期也日漸臨近。1月10日,從財政部、國稅總局、環保部獲悉,目前各地已經普遍成立環保稅徵管準備工作小組,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環保稅各項徵管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2018-01-11 16:00:56 環保稅

企業主與環保專家爭議:環保稅對企業影響有多大?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從1月1日起,直接向環境排放氣、水、固體和噪聲,需要繳納環保稅,預計一年徵收額可能達到500億元。徵收環保稅是引導企業綠色轉型的必然,但是對企業的影響也客觀存在。環保稅對企業影響有多大呢?近幾天,企業主與環保專家開始爭議起來了
2018-01-11 09:20:13 環保稅 電解鋁

環保稅開徵在即各地稅率不同 年徵收或達到500億元

作爲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目前,各地基本上已明確環保稅適用稅額標準,做好開徵準備工作。根據環保稅法要求,應稅大氣污染物的稅額幅度爲每污染當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的稅額幅度爲每污染當量1.4元至14元。具體適用稅額的確定和調整,可由地方人大常委會在法定稅額幅度內決定。

環保稅開徵在即 各大行業影響不一

作爲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目前,各地基本上已明確環保稅適用稅額標準,做好開徵準備工作。環保稅開徵之後,大氣和水污染物排放企業受影響最大。同時,環保標準的提升以及稅收優惠調節機制等因素,也將極大地促進相關環保產業的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屬於大氣污染物排放行業
更多與 環保稅 相關的信息
微信免費鋁價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