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經濟數據向好,引起了市場關於“新周期”的廣泛討論。但是,隨着7月、8月經濟數據全面回落,“新周期到來論”全面證僞,大宗商品價格明顯的回落,鐵礦石從最高點下跌25%,幾乎回吐2017年6月以來全部漲幅,焦煤、焦炭從最高點跌幅也已經超過20%,回吐2017年6月以來漲幅的50%以上。
我們並非一直看空中國經濟,事實上早在2016年初我們就提出“中國經濟L型下半場,偏執看空中國經濟必犯大錯”:這一輪經濟周期開始於2016年初,高點在2017年中。
市場在2017年7月開始討論“新周期”時,實際上已經是這一輪經濟周期的尾聲。
海清FICC頻道認爲,2017年二季度市場上熱議的“經濟新周期歸來”觀點,更像是一波大宗商品的炒作行情,完全違背了供給側改革的初衷。供給側改革本來是“中醫療法”,結果卻被市場炒作成了“興奮劑”;供給側改革本來是解決供給端與需求端的缺口問題,結果卻被市場炒作成了新版本“四萬億”,認爲供給可以無限收縮,導致價格可以無限上漲。
我們在8月11日、9月17日《大宗漲價現尾聲證僞“新周期到來論”,“煤飛色舞”行情終會是陷阱》、《泡沫之殤——警惕以“新周期”之名投機炒作,毀掉供給側改革的初心!》中指出,2017年下半年經濟總需求面臨高位回落,經濟高點同樣會逐漸顯現,這一輪大宗商品漲勢結局將與2016年的上漲行情截然不同,大宗商品是大坑。
一、 大宗商品下跌超20%,“煤飛色舞”是大坑
2017年6月經濟數據大幅好轉,引起了市場關於“新周期歸來”的激烈討論。不少觀點認爲,2017年6月之後,大宗商品價格、周期股票價格出現了暴漲,春江水暖鴨先知,有關資本市場的大漲反映出經濟“新周期到來”。對此,我們的觀點是,市場的邏輯明顯屬於“本末倒置”,不應該用資產價格的上漲反推經濟新周期歸來,經濟走勢的判斷更多地從宏觀分析框架入手,資產價格走勢僅能作爲一個輔助驗證的工具。
關於經濟新周期以及大宗商品走勢,我們的觀點是,“經濟周期並非開始於2017年初,而是2016年春;2017年下半年大宗商品是大坑”!
目前來看,由於新周期歸來的“供給側+房地產+出口”三大微觀動能趨弱,隨着2017年經濟總需求的下降,經濟高點已經出現,同時,9月之後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的局面,我們的觀點得到充分的驗證。
對此,海清FICC頻道進行過系列報告,8月8日《所謂“新周期論”實屬“後知後覺”,進出口創新低揭示經濟動能高峯已過》、8月11日《大宗漲價現尾聲證僞“新周期到來論”,“煤飛色舞”行情終會是陷阱》、8月14日《經濟數據全面不及預期,“新周期到來論”再次被證僞》、8月31日《經濟周期見頂震蕩,2017債市先苦後甜》、9月14日《“新周期到來論”全面證僞,降準時間窗口到來,重申2017債市“先苦後甜”》、9月17日《泡沫之殤——警惕以“新周期”之名投機炒作,毀掉供給側改革的初心!》。
從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上看,我們的觀點同樣能夠印證,大宗商品價格從9月初最高至今已經下跌超過7%,其中,鐵礦石從最高下跌已經近25%,焦煤、焦炭下跌超過23%,銅、鋁、鋅、錫有色下跌超過6%。總體上,2017年9月至今不足一個月,大宗商品價格已經相繼下挫,煤飛色舞行情“陷阱浮現”。
二、與2016年不同,近期漲價行情並無需求端配合
由於2017年下半年經濟走勢面臨需求下滑的局面,這與2016年全球經濟復蘇下外需增長、以及房地產投資上升支撐總需求的情形完全不同,據此我們大致可以將2016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的飛漲行情,分成兩個階段:一是2016年初-2016年11月,大宗商品價格飛漲“1.0版本”;二是2017年6月至今,大宗商品價格飛漲“2.0版本”。
2016年1月-2016年11月的“1.0版本”,大宗商品價格大漲,一方面,2016年初推動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導致供給曲線下移、供需缺口出現“縫合”;另一方面,2016年房地產價格大幅上行,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明顯上臺階,以及全球經濟復蘇背景下出口大幅好轉,對經濟的需求形成了較強的支撐。因此,去產能下供給曲線的下移,疊加房地產投資、出口回升推動需求曲線上移,共同帶動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回升。
2017年6月-至今的“2.0版本”,大宗商品價格再一次出現快速上漲,但是,我們觀察各項經濟指標,PMI、工業增加值、房地產投資、出口等並未出現與大宗商品價格同樣的回升,反而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回落。那麼2017年6月以來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又是爲何呢?究其原因,我們認爲,主要與供給側改革、環保等因素進一步加大去產能力度導致的。目前,不少鋼廠、煤炭廠的庫存量處於歷史過低水平,同時,環保限產也使得新的供給相對有限,從而推動了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
總體上,2016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的飛漲行情,我們可以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016年1月-12月的價格飛漲,這一階段具有明顯“量價齊升”的特點,大宗商品價格飛漲的背後是經濟復蘇;但是在第二階段中,2017年6月至今的價格飛漲卻出現了明顯“量價分離”的情況,價格飛漲缺乏需求端的支撐,漲價行情只靠供給側獨木難支。
三、警惕“運動式”去產能導致“國進民退”或“滯脹”
2017年6月以來,環保去產能持續加碼,並且存在一些“運動式”的現象,不少小企業直接關停,根本沒有“活路”,這使得供給直接從“過剩”轉向“短缺”,大幅推高了商品價格,與此同時,由於大宗商品市場與金融市場緊密相連,“金融擴大器”的功能放大了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的漲幅,從而進一步推高了商品現貨價格。
同時,由於目前總需求已經出現了回落,這樣未來將只有兩種情況:
(1)一種是上遊行業的價格不會傳導至下遊行業,去產能的直接結果是價格上漲和存量利潤重新分配,突出表現爲“國進民退”、“保大抑小”、“扶持上遊抑制中下遊”;(2)另一種是上遊價格轉移到中下遊,這意味着出現一輪全面通脹或者“滯脹”,需要警惕以“新周期”之名投機炒作,毀掉供給側改革的初心。
(1)情形一:通脹不向下傳導,“國進民退”
回顧2016年以來的經濟走勢,我們可以發現,2016年以來中國經濟企穩走好、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這使得PPI同比增速出現了明顯的回升,但是由於中小遊在產業鏈中處於弱勢地位,以及居民的日常消費並未出現明顯回升的情況下,價格並不能進一步向下傳導,CPI同比增速並未跟隨上行,上遊價格上漲向下遊行業傳導有限,但“國進民退”、國企對民企擠出問題突出,這完全符合上述第一種情況。
具體來看:其一,上遊對中小遊擠出明顯,中遊企業利潤增速甚至下行,中下遊行業的“雪上加霜”;其二,供給側改革更利於國有企業利潤的回升,而私營企業的利潤回升中主要是價格因素,私企除去價格所剩無幾;其三,民間投資回升全是價格因素,實際同比持續下滑,民間投資卻一直是一蹶不振,因此,總體上,這一輪經濟的企穩走好下,上遊價格的上漲並未傳導至下遊,國有企業對民間資本擠出明顯,“國進民退”問題突出。
(2)情形二:通脹向下傳導,導致“滯脹”或“全面通脹”
盡管截止2017年8月,尚未出現PPI向CPI的傳導,但我們無法排除第二種可能性:
如果PPI同比持續過長時間,可能會使得價格向下傳導,在總需求面臨下滑可能性的情況下,中國進入“滯漲”或“全面通脹”。
我們觀察到,目前具體執行去產能的過程中,存在一些“運動式”的現象,不少小企業直接關停,根本沒有“活路”。如果未來繼續過度“運動式”環保、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將會導致大宗商品持續大漲,中下遊行業利潤空間被過大壓縮,中下遊行業有可能出於“生存壓力”而擡升商品價格。
同時,由於大宗商品市場與金融市場緊密相連,金融市場對價格的上漲有進一步促進的可能,政策層需要警惕以“新周期”之名投機炒作,這將會進一步導致價格水平上升及向下傳導,在總需求不會明顯擡升的情況下,中國進入“滯脹”或“全面通脹”,對於經濟的打擊將會更爲嚴重。
總結起來,我們認爲,在總需求高位回落的情況下,如果未來通脹仍未向下傳導,那麼“國進民退”現象將會進一步明顯,不利於經濟內在動力的回升;如果未來出現了上遊價格上漲向下傳導,有可能導致經濟“全面通脹”或者“滯脹”。無論是哪一種,政府都並不樂見。
“四萬億”的初衷是通過行政手段刺激需求,從而扭轉經濟周期,這一出發點是正確的,但是最終由於“運動式”擴張需求端導致了2012年-2015年的持續“通縮”;反觀當前的“去產能”,其初衷是通過行政手段減少供給,從而扭轉經濟周期,但是否存在“運動式”去產能導致“人爲滯脹”的可能性?
與“四萬億”一樣,任何初衷正確的政策都可能會“過猶不及”,政府需要高度警惕以“新周期”之名投機炒作,毀掉供給側改革的初心!
四、大類資產配置:商品大坑、股市結構市、債市走牛
1、關於商品市場,警惕以“新周期”之名投機炒作,2017年下半年大宗商品是大坑。供給側改革的初衷是“中醫療法”,而不是給市場打“興奮劑”。我們認爲,由於政策維“穩”,“運動式”環保去產能難以持續,再加上,這一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量價背離”情況明顯,隨着房地產投資、出口增速回落,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缺乏總需求的支撐,需求面回落+政策面維穩意味着大宗商品價格“空中樓閣”,2017年下半年大宗商品是大坑。
2、關於股票市場,我們認爲,2017年下半年結構性行情:其一,大宗商品價格回落趨勢下,警惕“煤飛色舞”成爲大坑;其二,證金公司概念股,在“十九大”之後存在逆轉可能;其三,雄安新區概念、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制度紅利股票,需要區別政策能否帶來企業業績的改善,“留一份清醒、留一份醉”。
3、關於2017年下半年債市走勢,我們維持觀點:2017年債市“先苦後甜”。一方面,目前“維穩”訴求遠超過其他因素,以及央行定調“維護債券市場平穩運行”,“貨幣政策收緊去槓杆”是市場誤判,存在通過“降準+公開市場回落”解決資金結構性問題、穩定市場預期的可能;另一方面,“穩”字基調以及總需求回落下,大宗商品價格見頂回落,8月商品價格、經濟數據大幅走弱,經濟過熱、通脹上行的預期將被證僞,預期的修正將利好債市,堅定看多2017年下半年債券市場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