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國家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城市綜合試點建設以來,上海(常態化)、江蘇(全省常態化)、唐山(資源庫已經建立,但是沒有開展)、北京、佛山分別建立了可服務城市運行保障工作的需求響應資源庫。經過多年的試點培育,我國需求響應試點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導,電網企業支持,新型電能服務機構和電力用戶參與的需求響應工作體系。2018年6月8日,河南省發改委印發《關於2018年開展電力需求響應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在鄭州、駐馬店、信陽市和蘭考縣四地,符合條件的用戶和負荷集成商可以在備案後,參與日前和日內需求側響應試點工作。現已有北京、上海、江蘇、佛山、河南(部分地區)實行需求側響應。
今夏,山東省經信委印發《關於開展電力需求響應市場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開展需求側相應,旨在提高用電精細化水平,培育售電側主體增值服務能力,形成需求側、供給側協調參與電力電量平衡的新機制,逐步形成佔最大用電負荷3%左右的需求側機動調峯能力。更多地方將參與到電力需求響應市場工作中去。
需求側相應試點的全國鋪開,儲能又多了一種收益回報機制。山東此次試點通知明確規定,儲能可以參與並獲得收益。從目前公布的補貼標準來看,山東需求側響應市場收益要明顯好於北京等地(非儲能收益)。
商業儲能參與電力需求側響應一方面可緩解政府財政壓力,使國家減少對發電廠投資建設。新建發電廠動輒幾十上百億元,政府財政負擔太大,商業儲能可通過參與需求側響應,引導用電單位充分利用峯谷電價在用電高峯期放電,低谷期充電,這樣既緩解了電網運行壓力,又減輕了政府負擔。
另一方面,商業儲能可提升用電單位經濟效益。削峯填谷是比較適合儲能梯次利用的市場,用電單位可利用尖峯、高峯、平段和低谷四個電度電價差別獲取電價差收益。
當前我國儲能參與需求側響應,電網會給一定的補償費用,或者依靠峯谷價差獲得收益。有一點需要注意,參與需求響應是要接受電網的調度。
今年6月18日,國網上海電力首次在上海實施的大規模“填谷”式電力負荷需求響應就有儲能參與。據悉,此次負荷需求響應單次最大提升負荷105.93萬千瓦,響應時段平均填谷負荷87.28萬千瓦,填谷負荷量佔夜間電網低谷負荷總量的8.42%,爲國內目前同類電力需求響應中低谷負荷佔比最高、參與負荷類型最全、參與用戶總數最多的一次。
期間共有88戶自主申報用戶、5家負荷集成商(涉及522戶)參與,涵蓋工業生產移峯、自備電廠、冷熱電三聯供、冰蓄冷空調機組、電力儲能設施、公共充電站、小區直供充電樁等全類型可控負荷。
文件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