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賈明星,男,漢族,1963年3月出生,籍貫,陝西。1985年7月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材料專業,工學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現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黨委常委;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中國有色金屬學報》編委會主任委員。
賈明星同志長期從事有色金屬工業科研、生產、技術、信息化等工作,在開展有色金屬行業政策研究、推動行業科技進步、引導行業健康發展、提升行業管理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先後參與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規劃、《有色金屬工業調整和振興計劃》《關於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結構轉型增效益的意見》《中國制造2025》有色金屬部分等起草制定工作,爲國家有關部門制定有色金屬行業宏觀政策提供了決策參考和專業支撐服務。主持完成國家有關部委委託的多項研究課題,榮獲國家和行業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共12項。發表論文20餘篇,主編專著和起草行業標準30餘部。在分管主抓有色金屬行業科技、質量、環保等方面也取得了積極成效。組織開展行業先進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獲行業和國家表彰,有力地推動行業科技進步及成果轉化;積極推動有色金屬產品標準制修訂、有色金屬工程建設標準化等工作,對提升有色行業產品質量、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扎實開展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加強行業碳交流能力建設等,爲推進有色金屬工業節能減排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引言
有色金屬產業作爲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在我國經濟建設、國防建設、高技術新興產業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有色金屬工業戰線上的廣大幹部職工艱苦奮鬥、砥礪前行,行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偉大成就和輝煌業績,實現了許多深層次、根本性的偉大變革。在這個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們更需要靜下心來,認真回顧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仔細總結幾代有色人努力奮鬥的寶貴經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推向更好地滿足人民新需求、支持國家新發展、適應科技新變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取得巨大成就
解放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十分落後,基礎薄弱。1949年,全國有色金屬產量僅有1.33萬噸,且僅能生產銅、鉛、鋅、錫、銻5種金屬,有色金屬工業亟待恢復和發展。
毛澤東等第一代中央領導人,在全力恢復處於崩潰狀態的有色金屬工業的同時,對包括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內的重工業體系進行了頂層設計,合理配置各種資源和各類型企事業單位,完成了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爲後來建立獨立完整的有色金屬工業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到1962年,我國已建立初步完善的有色金屬工業體系,包含企事業單位近300家,從業職工41.7萬人,資產總額36.03億元,10種有色金屬產品產量達到26.09萬噸,是1949年的20倍。通過自主創新,我國掌握了全部64種有色金屬的提取和加工技術,成爲世界上少數掌握全部有色金屬生產技術的國家,保障了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等第二代中央領導人研究和制定了有色金屬工業的改革方案和對外開放部署。按照“優先發展鋁、積極發展鉛鋅、有條件發展銅、有選擇地發展其他有色金屬”的戰略思路,加快建設了一批基建和技改項目,特別是先後從國外全套引進了大型預焙鋁電解槽和銅閃速熔煉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技術裝備水平。改革開放後,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率先與國際接軌,產品價格與國際市場同步,許多有色金屬企業從技術裝備、產品研發、市場運營到企業管理等各個方面,開始向國外先進企業學習,與國外先進企業同場競技,我國有色金屬企業現代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蓬勃發展,進入了規模擴張最快、經濟效益最好、技術進步最明顯、國際合作最廣泛、綜合實力增強最爲顯著的發展階段。2002年,我國10種有色金屬產量達到1012萬噸,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開始向世界有色金屬工業大國邁進。
21世紀前15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快速發展,資產總額年均增長18.7%,10種有色金屬產量年均增長13.4%,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7.5%,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15.9%,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3.7%,利潤總額年均增長23.7%,我國常用有色金屬產量、消費量均超過世界總量的40%。十八大以後,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產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和進一步開展國際合作方面的工作更加扎實、改革更加深入、效果更加顯著,成績更加偉大,我們已經完成向世界有色金屬工業大國的跨越,邁出了由大國向強國轉變的堅實步伐。
(一)有色金屬產品產量大幅度增長
從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再到現在,我國有色金屬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截至2018年底的數據如表1所列。
(二)有色金屬產品消費量大幅度增加
2018年,中國精煉銅消費量達到1185萬噸,是1978年的29倍,是1953年的330倍;中國原鋁消費量達到3650萬噸,是1978年的81.7倍,是1953年的6186倍;中國全銅人均年消費量9.5 kg,全鋁人均年消費量27.5 kg。
(三) 有色金屬外貿進出口總額大幅度增加
1950年有色金屬進出口額爲2.87億美元,1978年升至8.08億美元。改革開放40年來,有色金屬外貿總額逐年增加,加入世貿組織之後,進出口總額出現了快速增長。2018年中國有色金屬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605.3億美元,其中進口額爲1151.6億美元,出口額爲453.7億美元。
(四)有色金屬工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升
1949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企業資產總額爲0.25億元, 1978年躍升至115.42億元,2017年資產總額達到4.4萬億元,從業職工300餘萬人,銷售收入5.6萬億元。
1949年我國有色金屬企業僅有10餘家,1978年增加到602家,2018年我國規模以上的有色金屬工業企業達到8324家。
(五)主要產品技術經濟指標顯著進步
科技創新帶動了產業的技術進步。近年來,我國主要有色金屬產品的技術指標明顯改善,節能環保取得顯著成效,鋁錠綜合電耗、粗銅冶煉綜合能耗等指標都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18年,原鋁綜合交流電耗爲13577 kWh/t,同比減少22 kWh/t;銅冶煉綜合標準煤能耗下降到230.7 kg/t,同比減少9.3 kg/t;鉛冶煉綜合標準煤能耗下降到341.5kg/t,同比減少了34.4 kg/t。
有色工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加強
(一)有色金屬工業技術裝備進步顯著
科技進步是產業發展的動力。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通過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顯著提升了有色金屬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支撐了有色金屬產業由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目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裝備水平已總體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1 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高度重視有色金屬工業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在興建一批現代化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創新,突破了一水硬鋁石生產氧化鋁等針對國內資源特點的工藝技術。同時,創建了一批有色金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奠定了產業技術創新的基礎。
20世紀60年代,我國有色金屬工業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密切協作,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依靠國內力量自主開發了大量有色金屬新材料,以及有色金屬產業急需的礦山、冶煉、加工技術,基本滿足了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要。
1978年以來,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得到確立。目前,我國已有多個以企業爲主體組建的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這些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實現了科技與經濟的有效結合,在突破產業發展技術瓶頸、增強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 自主技術創新實現了由弱到強的轉變
新中國成立初期,有色金屬工業技術能力薄弱。礦山採選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冶煉設備簡陋,金屬回收率低。雖然鎢精礦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卻沒有鎢冶煉和硬質合金的生產能力,只能給國外供應礦山原料。經過持續不斷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我國最終掌握了全部64種有色金屬的提取和加工技術,保證了“兩彈一星”和“三線建設”等國家重大項目對有色金屬材料的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有色金屬工業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20世紀80年代,通過產學研聯合技術攻關,我國自主解決了金川、包頭、攀枝花三大復雜共生資源綜合利用問題,大幅度提高了技術能力,爲國民經濟全面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原材料支撐。
3 先進技術成爲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依靠技術進步,通過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技術再創新,開發了一大批行業共性、關鍵技術並用於生產,顯著提高了技術裝備水平,大大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明顯增強了產業的競爭力。
許多骨幹企業的技術裝備已經達到或領先世界先進水平:自主開發的氧氣底吹連續煉銅新技術、“雙閃”煉銅工藝、氧氣底吹?液態高鉛渣還原煉鉛工藝、低能耗“三連爐”直接煉鉛技術、新型陰極結構、600 kA鋁電解槽技術、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工藝技術、無氨氮排放萃取分離稀土新工藝等一批先進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我國高速鐵路、大型電力裝備、光伏產業、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應用有色金屬材料的規模進入世界前列,產品質量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基本滿足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國防科技工業等重點領域對有色金屬相關高精尖產品的需要。
(二)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提高
改革開放後,國家十分重視科技的發展。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作爲國家有色金屬工業的管理部門堅決執行國家的政策方針,把發展行業科技作爲重點工作之一,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行業技術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明確了利用先進技術裝備推進生產建設的發展思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成立後,明顯加快了提高行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建設,開展了各種節能降耗、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和保護環境工藝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努力彌補科技創新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積極改變科技發展處於跟蹤爲主首創爲輔的局面。其中一項工作就是根據國家獎勵辦公室部署,以社會力量獎的形式設立行業獎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同中國有色金屬學會聯合申請了“中國有色金屬科技進步獎”,在原各工業部門中首先獲得了批準,並成爲以“中國”冠名的兩個部門獎項之一,還保留了推薦國家級獎勵的權力。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激發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突破了各種阻礙生產建設發展的關鍵技術,根據市場需求有針對、有目標地強化深加工技術和產品研發,促進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整體生產技術達到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在地質勘探技術、採礦選礦技術、冶煉技術、加工技術和新材料技術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
1 地質勘探技術方面
找礦是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第一步,尤其在有色金屬資源嚴重短缺的當下,找礦技術的進步爲有色金屬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地質勘探技術的最新進展包括: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科院、中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完成的“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項目和中南大學等單位完成的“大深度高精度廣域電磁勘探技術與裝備”項目(獲得2018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尤其是中南大學何繼善院士領銜開發的廣域電磁勘探新技術,在探測深度、信號強度和分辨率上均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了電磁勘探技術由粗放到精細的巨大跨越。
2 採礦選礦技術方面
在取得鋁土礦、銅鉬礦、鉛鋅礦等多項技術突破之外,還在低品位難選礦、復雜難選礦、多金屬難選礦的選礦技術、裝備藥劑、綜合利用與節能減排等方面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掌握了鎢、鉬、錫、金、鎳、鉭鈮等金屬的選礦關鍵技術,對有色金屬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引領與支撐作用。主要由中南大學、湖南柿竹園公司、洛陽欒川鉬業集團等單位完成的“鎢氟磷含鈣戰略礦物資源浮選界面組裝技術及應用”項目,針對含鈣礦物浮選分離的世界性難題,通過系統的基礎研究,開發出與資源特點匹配的選礦技術,解決了復雜鎢礦、膠磷礦和高鈣螢石等戰略礦產資源的高效利用問題,對於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支撐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做出了貢獻。在再生資源利用技術方面也有許多新的進展,主要由北京科技大學等單位完成的“復雜組分戰略金屬再生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項目獲得2018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主要由荊門市格林美新公司等單位完成的“電子廢棄物綠色循環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發明了電子廢棄物中有價金屬梯級分離回收新技術,推動了我國資源循環產業的發展。
3 冶煉技術方面
我國以500 kA和600 kA大型鋁電解槽技術和新型陰極結構等鋁電解節能技術爲代表的電解鋁工業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我國以氧氣底/側吹煉銅、氧氣頂吹煉銅、雙閃煉銅技術爲代表的銅冶煉工業技術,已經進入世界一流水平。鉛、鋅、鎳、錫冶煉技術也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鎂、鈦、鎢、鉬冶煉技術以及稀土冶煉分離技術方面更是取得了重大技術進步。冶煉技術的最新進展包括:主要由中南大學等單位完成的“冶煉多金屬廢酸資源化治理關鍵技術”項目和“基於硫磷混酸協同浸出的鎢冶煉新技術”項目(均獲得2018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以及主要由深圳市中金嶺南公司、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等單位完成的“鋅清潔冶煉與高效利用關鍵技術和裝備”項目,該項目聚焦鋅冶煉清潔生產與高效利用的共性需求,從源頭減排、全過程優化和裝備升級3個方面,開發了系列鋅冶煉清潔生產及稀散金屬綜合回收新技術及智能化大型裝備,首創鋅精礦“一段低溫同步還原、二段高溫氧壓浸出”新技術,建成世界首座綜合回收鎵鍺的鋅加壓浸出廠,對於鋅冶煉行業科技進步、轉型升級、節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中南大學“基於硫磷混酸協同浸出的鎢冶煉新技術”項目所開發的成套技術及其成功應用,產品指標達到了APT-0級標準,已覆蓋我國近20%鎢冶煉產量,投資成本和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實現了鎢冶煉生產的高效、經濟和環保,化解了環保和經濟雙重壓力,爲綠色冶金發展開闢了方向。
4 加工技術和新材料技術方面
我國在加工技術和新材料技術方面的進步更是日新月異,從C919國產大飛機用的高性能鋁合金模鍛件到殲20戰機用的高性能鈦合金,從高速鐵路和超高建築用的特種鋁型材到深海探測用的鈦合金殼體,從由河南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等主要完成的“高強高導銅合金關鍵制備加工技術”到多家有色企業實現的異形、薄壁和內螺紋銅管材生產技術,從航空航天用的超大規格鋁合金板材和大尺寸硅基復合材料到民用的高性能鋁合金架空導線、鋁合金車廂、步道橋和家用的鋁合金家具、旅行箱,從由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主要完成的“高性能金屬粉末多孔材料制備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2017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到由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北京康普錫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的“球形金屬粉末霧化制備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從內蒙古大唐國際公司主要完成的“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多聯產技術開發與產業示範”項目到由多氟多公司主要完成的“鋰離子電池核心材料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關鍵技術”項目,我國特種鋁型材、銅管材和其他有色金屬加工材、高性能鋁合金、鈦合金和其他有色金屬合金材料的生產技術已經跨進世界先進行列,加工技術和新材料技術已經成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未來發展的主攻方向和主要領域。
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努力建設現代化有色金屬企業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經歷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曲折發展,終於在改革開放浪潮的推動下實現了騰飛。
作爲最早與國際接軌的行業,有色金屬企業必須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國內有色金屬市場中經受住考驗,才能生存下來並真正做大做強。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着決定性作用,企業只有適應市場才能發展。在這方面,一批民營企業走在了前面,快速引進先進適用技術,大量生產物美價廉產品,迅速培育和佔領市場,利用市場完成原始積累和融資,實現在技術、產品和資金上的飛躍。民營企業在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歷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迅速騰飛的民營經濟,爲國有企業填補了很多空白,同時也大幅度提升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整體實力。比如山東的魏橋、南山、信發等民營鋁企業,都是鋁行業中的生力軍。
國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經過改革的陣痛後,有色金屬國企在着力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框架的過程中,積極推進“產權清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離、科學管理”的現代化企業制度,不斷提高企業的發展活力、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市場應對能力,許多大型國企進入國際市場並取得了優異成績,成爲開展國際合作的主力軍。比如中國鋁業於2007年從資本市場斥資8.6億美元收購祕魯銅業千萬噸級特大型銅礦,至今仍爲中鋁帶來巨額利潤。2017年全年實現利潤1.3億美元,2018年上半年利潤超過2017年全年。2018年6月1日,該礦二期擴建項目開工,企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另外,中國鋁業依靠自主開發的氧化鋁和電解鋁核心技術,在越南、委內瑞拉、土耳其、南非、厄瓜多爾、印度等許多發展中國家建設了多個項目,2019年5月,中鋁國際更是成功籤訂意大利電解鋁廠升級改造項目合同,成爲中國企業在歐盟國家執行的第一個電解鋁項目,將對歐洲電解鋁行業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又比如,中國五礦集團聯合體於2014年7月正式接手祕魯邦巴斯特大銅礦,以70.05億美元完成股權交割,實現了中國金屬礦業史上的最大海外並購交易。
有色金屬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融資,也取得了積極成效,促進了有色金屬企業的體制改革和發展。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的有色金屬企業既有民企也有國企,涉及銅、鋁、鉛、鋅、錫、鎳、鎢、鉬稀有金屬和稀土金屬等多個有色金屬品種。有色金屬企業在境內境外資本市場都獲得了大量資金,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的發展。正是一大批現代化的國企和民企一起,撐起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大好河山。
加強國際合作,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走向世界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取得的輝煌成就之一,是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轉變,通過改革開放和加強國際合作,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闊步走向世界,確立了有色金屬大國地位。走進新時代,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許多深層次和根本性的變化,中國已經改變和正在繼續改變世界有色金屬產業的格局,中國已經從單方面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裝備,轉變爲向國外出口國際一流的先進技術裝備;從單方面學習外國先進經驗,轉變爲向世界提供中國技術、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一)我國已經成爲具有重要影響的有色金屬生產和消費大國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沒有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有色金屬企業。通過國際合作,陸續引進了一批發達國家的硅材料和鉛鋅冶煉技術裝備,奠定了產業發展的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發展戰略,積極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施全面開放,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實現了產業騰飛。
2018年,我國銅鋁鉛鋅錫鎢鉬稀土等主要金屬品種的產量連續17年、消費量連續18年位居全球第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有色金屬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表2列出了一組比較重要的時間節點和數據。
跟隨不斷融入世界的腳步,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資源保障力、市場影響力、技術引導力和文化感召力明顯提升。一批有色金屬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進入世界前列,在國際市場影響力明顯提升,大型銅冶煉企業與國外礦業公司談判達成的銅加工費,開始成爲世界同類企業談判的重要參考依據。上海期銅價格已逐步擺脫“影子市場”的從屬地位,與倫敦銅形成“互爲引導、交叉影響”的態勢,共同成爲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兩個定價參考依據,鎢、銻、銦等品種外商報價開始參考或採納我國主要生產商的價格。
(二)我國在國際合作中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有色金屬工業是國際化程度很高的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摒棄封閉的發展方式,按照國際商業慣例全面走向世界,積極參與全球產業的戰略重組和整合,注重在國際範圍內整合配置資源,打造全球性產業鏈,形成了新的全球發展戰略。
1978年12月,貴州鋁廠從日本全套引進了我國第一條160 kA大型預焙槽電解鋁生產線,這是典型的“交鑰匙”工程,是日本企業交給中國企業。40多年過去,我國經過消化吸收,自主成功研發了280 kA、320 kA、600 kA超大型預焙槽電解鋁生產線。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現在是中國企業把“鑰匙”交給外國企業,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在印度、伊朗、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等許多地方都能看到中國將成熟的有色金屬採選業技術和大型成套設備輸出到項目所在國,帶動了中國數百家裝備企業、材料供應商和施工企業“走出去”,也帶給了所在國先進的中國技術和充分的本地就業。
銅冶煉閃速熔煉是我國1978年11月從日本住友和芬蘭奧託昆普引進的先進技術。該項生產技術引進後,我國企事業單位經過努力,吃透摸透、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發展出了“閃速熔煉+閃速吹煉”的雙閃工藝和其他各類新技術新工藝,我國的銅鎳閃速熔煉技術、銅鉛錫富氧熔池熔煉新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各項生產技術指標比原產國更加先進和優秀。
我國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在境外資源開發模式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我國境外資源開發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在國內短缺的銅、鎳等資源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中鋁、五礦、中國有色礦業集團等企業通過國際合作,境外資源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獲得大量境外資源,並利用這些資源爲中國和世界生產了大量成本和價格更低、質量和性能更好的有色金屬產品。比如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在贊比亞的銅礦項目,紫金、洛鉬在剛果(金)的銅、鈷礦項目,金川集團在菲利賓的紅土鎳礦項目,中冶集團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紅土鎳礦項目,以魏橋爲首的山東鋁企在幾內亞的鋁土礦項目,等等,都爲國家資源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三) 我國已經成爲開展國際合作爭取互利共贏的典範
當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成爲拉動世界有色金屬增長的主導因素,成爲推動世界有色金屬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成爲影響國際有色金屬主要產品價格的重點地區,在世界有色金屬工業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得益於與世界有色金屬企業的合作,得益於現有的世界貿易體系。中國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也爲全球做出了貢獻,使世界各國受益。中國以佔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生產了幾乎佔世界總量二分之一的有色金屬產品,這些物美價廉的產品相當大的一部分直接或間接地提供給世界各國企業和客戶,極大地滿足了各國人民的需求,促進了他們的發展。
中國人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艱苦奮鬥,以巨大的資源、能源和環境代價實現了自身的飛躍,同時,還向國外支付了巨額的知識產權費用。互利雙贏的合作也讓合作夥伴賺得盆滿鉢滿,中國的發展和貢獻無愧於世界。
許多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產品優良的有色金屬企業隨着“一帶一路”倡議走向海外,完成了從中國引進技術到中國輸出技術的大轉變。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真正實現了互利共贏、攜手前行。現在,我國新一輪更加深入和擴大的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已經展開,有色金屬企業也必將深入參與其中,與國際合作夥伴一起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創新驅動推進有色金屬工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有色金屬行業和全國其他行業一樣,對外,要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帶來的各種挑戰,對內,要完成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艱巨任務。黨中央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和遵循的重要方針和路線。我們要繼續狠抓創新:體制機制的創新、科學技術的創新、經營管理的創新,要在創新中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我們要繼續擴大開放,密切國際合作,推進互利共贏。我們要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破解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瓶頸和關卡。
(一)資源問題
資源問題一直是制約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瓶頸,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再生有色金屬資源提升國內資源保障力,另一方面推進境外礦山項目建設提升國際資源保障力。“十二五”時期,國內銅、鋁、鉛、鋅資源保障度分別比“十一五”末期的提高了4.6%、4.7%、1.7%、3.7%。許多企業在境外資源開發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以有色資源中最爲緊缺的對外依存度高達75%以上的銅爲例:截至2018年底,我國大約20家企業在境外實施了約47個銅礦開發和銅冶煉項目,我國企業在境外控制的銅資源量已超過1億噸。其中,五礦集團的拉斯邦巴斯銅礦項目,2018年產量達到48萬噸,中國有色礦業集團的項目產量爲33.2萬噸,中鋁集團和洛陽鉬業項目的產量均超過20萬噸。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國有色金屬行業迅猛發展帶來的巨大產量和消費量,使得我國高度依存國外有色金屬資源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中國作爲世界工廠,爲各國提供優質有色金屬產品,也需要國際資源保障,需要加強國際合作,需要從海外獲得更多更優質的資源,需要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上取得更新更大的突破。要加快境外資源合作方式的創新,根據目前國際產業結構和資源現狀,創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合作模式,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努力爭取新的突破和更大的成果。
(二) 話語權問題
在國際有色金屬市場上話語權的缺失,是我國有色金屬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障礙。相較其他行業,有色金屬行業開放更早,與國際市場關聯度更高,話語權的問題就更重要。雖然經過各方面努力,我們取得了一定的話語權,比如在銅加工費和鎢、銻、銦等產品的報價上,再比如在上海期銅對於倫敦銅價格的影響上,話語權有所增加,但是這與中國作爲有色金屬第一生產和消費大國的地位還差得很遠。
話語權缺失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我們自身。有色金屬工業是國際化程度很高的產業,大型和巨型企業集團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帶動力和話語權。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很低,企業非常分散是話語權缺失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民營企業更是過於分散。衆所周知,在中低端有色金屬工業產品領域,我國技術進步巨大,有龐大的市場和產業作爲支撐,我國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做得十分出色。面對量大質優的中國產品,外國企業無利可圖,不再涉足相關領域,只能任憑中國發展,購買“中國制造”。但是,中低端有色金屬工業產品雖然質量很好、很過硬,但是很難賣出好價錢,這裏面不僅是產品檔次問題,也有話語權的問題,許多中國產品並沒能賣出應有的價格。更不用說還大量存在衆多企業惡性競爭、低價出售寶貴資源的亂象了。
提高產業集中度,建立成體系的大型和巨型有色金屬企業,是解決話語權問題的根本出路。我們必須在企業改革相關機制體制上進行創新,要拿出更多的實招和新招支持有實力的大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兼並重組,特別是煤電鋁企業以及其他上下遊關聯企業的聯合重組,要在全行業打造出若幹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全面提升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和話語權。鼓勵和發展大型企業集團,對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海外資源開發,增強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整體實力等各個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 做大做強問題
我們一直強調,國家要從有色金屬大國邁向有色金屬強國,有色金屬企業要“做大做強”,但是許多企業只願意做大,不願意做強。我們必須擺正發展理念,不能因爲做大容易就只做大,做強難就不做強。也不能因爲推廣應用容易原創研發困難,就只抓應用不搞研發。要轉變發展方式,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單純依靠擴大生產規模等傳統要素驅動的時代,已經成爲過去。我們希望更多的中小企業通過科技創新,依靠優質產品在市場上崛起,不希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只靠拼人力、拼資源、拼環境和拼價格擴大規模。我們也不希望大型企業只習慣於引進、消化、吸收的老路,單純依賴購買國外先進裝備和技術,甘居國際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滿足於掙點“加工費”和辛苦錢。無論大企業小企業,只有不斷增強創新驅動力,才能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才能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才能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有色金屬企業要做大做強,要靠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作爲有色金屬行業的主管部門和服務部門,更應該走在創新驅動的前列。中國在網絡技術、數字經濟、信息化、大數據等新技術和新業態上已經能和先進國家並駕齊驅,要把這些新技術引進到行業服務中,爲有色金屬企業做大做強和技術創新服務。企業要掌握技術發展前沿,要了解市場,要了解上下遊相關企業,要了解競爭對手,首先遇到的障礙就是信息不對稱問題,所有這些信息和數據的獲得,都不是單憑一家或幾家企業就能完成的。因此,要建立有色金屬行業的數據中心和信息化服務平臺,集中行業的力量,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信息不對稱問題,小企業有,大企業也有,有色金屬行業有,其他行業也有,只有充分實現互聯互通,全面建設大數據智能化平臺,才能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我們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什麼叫中國特色?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就是最重要的中國特色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發揮科技第一推動力作用至關重要。有色金屬工業企業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着力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加快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努力使創新真正成爲建設企業的強大引擎。希望有色金屬工業企業能夠與時俱進,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始終走在創新、創造的前列,爲新時代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盡到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