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綠色出行成爲全球人民共同參與的話題,首當其衝的便是一系列針對機動車排放的優化。從提高燃油標準、大力發展新能源到制定淘汰燃油車計劃,世界範圍內開展的如火如荼。僅從2017下半年開始便有多個國家宣布淘汰燃油車計劃挪威設定的最後期限是2025年,印度是2030年,英國和法國都是2040年。而中國則喊出到2025年全部停止銷售傳統燃油轎車產品,實現全譜系產品的電氣化;這無疑是在全球市場內爲淘汰燃油車再添一把火。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新能源汽車能否興起普及關鍵仍在於核心技術。所謂破舊立新,破舊的同時必須保證新的產品成熟,各國停售燃油車的時間節點能否有效實現,最終還是取決於替代品市場能否真正成熟。一方面需解決電池動力問題,另一方面制造材料不斷創新優化。而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在電池及動力瓶頸難以突破的前提下,爲了最大程度地增加續駛裏程,解決電動汽車的輕量化問題顯得更爲迫切。
單就從制造材料來說,鋁合金已是不二之選,是僅次於鋼材的汽車用金屬材料。其中鋁合金壓鑄件在汽車領域的用量佔比最高,達到80%左右,鋁合金擠壓件和壓延件在汽車上的應用佔比各約10%左右。從鋁產業鏈下遊逐一看來,鑄造鋁合金佔汽車用鋁80%左右,未來鋁合金真空壓鑄技術將是鑄造領域最有前景的技術。鋁型材技術目前已較爲成熟,我國南山鋁業、忠旺集團及亞太科技等均已走在世界前列。車身覆蓋件和車身衝壓總成技術要求相對較高,大部分由車企合資或依賴進口。
但從目前汽車制造市場看來,成本仍是車用鋁材普及的一大攔路虎。受制於成本問題,除部分大牌豪車外車用鋁材還無法大規模應用於制造流程中;同時全鋁車身的維修和養護費用也相對較高。各汽車制造企業也在面臨鋼材和鋁材之間的抉擇,在車用鋁材尚未全面普及開來之時,成本、可靠性、強度和質量等方面仍需進行權衡。
未來市場,發展新能源限制內燃車已成必然,而車用鋁型材也必將突破各種瓶頸壁壘走進廣大消費者之中。預計到2020年,我國乘用車平均單車用鋁量將達231kg,年平均復合增速達15%。前期我國已制定了汽車輕量化三步走計劃,計劃於2020年達到單車用鋁量190kg、單車用鎂量15kg,於2025年達到單車用鋁量250kg、單車用鎂量25kg,於2030年達到單車用鋁量350kg、單車用鎂量45kg。而據相關機構統計,2015年我國汽車用鋁量爲312萬噸,預計2020年我國汽車用鋁量爲510萬噸,按照車用鋁合金4萬元/噸市場價計算,市場空間可達2500億元。2016-2020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爲12%,其中SUV和新能源汽車將是汽車用鋁成長最快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