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來,包鋁電解生產“有點煩”。頻繁大幅的限電降負荷幾乎成了一種“新常態”。據了解,由於受蒙西電網嚴重缺電及能源雙控政策的雙重影響,5月份以後,包頭市生產電力供應出現異常緊張的狀況,隨即電力部門對各企業生產採取了頻繁而嚴格的限電措施。包鋁遭受了建廠多年以來最嚴重的“電荒”。限電是電解生產的“大敵”。電解系列運行最重要、最關鍵的條件就是安全穩定供電。電壓、電流哪怕是一次極小幅度的波動,都會給電解生產穩定運行造成不小影響,再想恢復正常生產狀態需要很長時間,進而影響生產技術指標。就像是人的心髒,還別說是停跳,就算是一次“房顫”“心律不齊”,都會給人的身體造成極大損害,限電嚴重的情況下,整個電解系列就像“大病”一場。
包鋁就正在經歷這樣的嚴峻考驗。據統計,從5月15日到7月16日的兩個月時間裏,包鋁共被限電達31次之多,幾乎每兩天就來一次,7月5日以後更是幾乎天天限電,說它是“新常態”一點不爲過。特別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趨勢是,限電的負荷在不斷加大,從5月15日開始時的3萬千瓦,飆升到近期單日最大達54萬千瓦。
這是個什麼概念?就拿記者採訪的7月13日限電44萬千瓦來說,就相當於包鋁電解系列總負荷的20%以上沒有了!更直觀一點說,就是相當於包頭鋁業電解三廠240千安系列和電解四廠200千安系列直接關停;或者說,華雲電解一廠500千安系列降到近400千安運行,包頭鋁業電解二廠和華雲電解二廠兩個400千安電解系列降到近300千安運行。
包鋁電解系列在長周期的非正常供電狀態下艱難運行。據了解,此番兩個月來的長周期、不定時、大幅度的限電,給包鋁電解生產造成的影響已然顯現。五個電解系列正在運行的1300多臺電解槽的熱平衡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壞,電解質收縮、過熱度小、黏度大,電解效應頻發,爐底產生沉澱,進而影響電解槽電流效率,同時各種原材物料單耗持續增加,員工勞動強度增加,生產組織難度加大。
面對頻繁大幅限電“新常態”帶來的巨大困難和挑戰,包頭鋁業不等不靠、迎難而上,周密部署、科學應對,全力以赴、千方百計確保電解生產安全穩定運行,堅決打贏這場限電阻擊戰。
還在5月初,公司成立了應對限電應急處置領導小組,主要領導擔任組長、靠前指揮,同時制定了《包頭鋁業限電期間應急預案》,對各種限電降負荷情況下的具體措施作出詳細安排。公司主要領導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應對措施。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限電總負荷下降超過5%,二級單位就啓動應急響應;一旦超過20%,就立即啓動公司級應急響應機制,華雲電解一廠三樓會議室升級爲“指揮室”,包括五個電解分廠在內的各單位和部門負責人全部到位,全力應對限電。很多時候,限電來臨總在正常下班後,但限電就是命令,各單位、部門人員都會迅速集結,開啓“應急模式”。
應對頻繁嚴重限電是一場“協同作戰”。在“安全、穩定、低損失、穩在產、保分子比”爲重點的應急方案下,各單位和部門周密配合、協同作戰。裝備能源部牽頭“外聯”工作,並派一位副部長專門“駐守”包頭市供電部門,及時與工信局、供電局溝通協調,盡最大努力、最大程度地減少限電幅度或頻次。生產指揮保障中心負責指揮協調五個電解廠和動力廠等單位實施具體限電應急措施,密切跟蹤各電解系列的限電降負荷情況,隨時做出新的部署和調整。各電解廠和動力廠對生產應急人員進行詳細排布,有關人員24小時值班,隨時應對生產中的突發狀況;限電期間,加大對生產工藝、具體操作的檢查力度,強化對設備的點巡檢工作,消除安全及故障隱患:狠抓安全“十防”。熱電廠在超負荷運轉的情況下,要做好各項安全防護工作。安全環保健康部發揮部門職責,確保生產和應急工作安全有序進行。
最困難的當然是電解一線。當前正值最艱苦、最“難熬”的暑期生產期間,爲確保低電流下的電解槽的正常平穩運行,各分廠強化防暑降溫工作,班子成員、職能模塊、生產區域管理和技術人員每天輪流24小時值班,對電解、供電、發電等生產實行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特別是電解一線職工時刻處於待命狀態,隨時準備應急處置,往往要付出超出正常狀態下幾倍的體力和精力。尤其是7月中旬後應對連續大強度的限電,是對包括電解生產和管理人員在內的包鋁各級應急人員意志和能力的嚴峻考驗。
近日,記者就全程跟訪了這樣一次應對緊急限電。
7月13日,15點23分至20點38分,包頭市供電部門對包鋁限電降負荷達到44萬千瓦時,降幅之大歷史罕見。包鋁立即啓動應急響應,在家的公司領導第一時間趕在華雲電解一廠集控室,協調指揮降負荷及消化原鋁液工作。生產指揮保障中心、安全環保健康部、營銷中心、合金事業部、炭素廠等單位部門負責人在現場工作,裝備能源部負責人在供電區調不停地進行協調,電解分廠、動力廠、熱電廠等單位負責人在各自現場指揮應急處置。
期間,正在中鋁總部參加年中工作會的包鋁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蒲銘專門打電話,詳細詢問此次限電降負荷情況,要求公司各單位和部門務必全力以赴做好應急處置。
指揮人員緊盯公司電力調度集控的大顯示屏,根據各電解系列不斷變化的電壓和電流情況,及時下達指令,均衡分配負荷,控制工藝參數,適時進行出鋁作業。
與此同時,生產指揮保障中心組織召開現場會,根據不時變化的情況,制定出鋁、鑄鋁及恢復送電方案。由於限電降負荷後電解槽停止了出鋁、換極等操作,所以當日中班、夜班的出鋁和換極任務,都不得不在升負荷後的較短時間內集中進行。公司根據應急預案,決定由營銷中心聯系周邊下遊廠家,盡最大努力調用包鋁原鋁液,緩解包鋁出鋁壓力;華雲電解一廠鑄造區開動2條鑄造生產線,全力以赴搶出鋁鑄造任務;合金事業部要克服一切困難,將一條合金生產線臨時轉爲鑄造普鋁錠,消化當日的原鋁液。
20點39分,區調開始緩慢升負荷。公司當即指令五個電解系列有序開始出鋁作業。此時,各電解分廠一線職工中班下班後全部留守下來,參與夜間的出鋁和換極工作;電解分廠的中基層幹部全部頂到一線、靠前指揮,分管生產的副廠長、車間主任及工區長旁站管理,確保出鋁和換極作業安全進行。中鋁物流密切配合,保障出鋁車調度運行順暢。同時,爲了盡可能節電,炭素廠、電解二廠及華雲兩個電解廠將組裝車間臨時停產。高純鋁事業部抽出11名有相關經驗的職工,參加華雲一廠鑄造區搶鑄鋁錠大會戰。
由於此次限電負荷太多,電解槽能量急劇減少,給槽運行帶來極大影響,生產工序全部打亂,因此升負荷後生產作業工作量成倍增加,生產組織難度驟然增大,加之暑期電解和鑄造廠房內溫度高達50多度,幹部職工頂着極大的考驗和挑戰,連續奮戰、密集作業,確保電解槽盡快恢復正常。
隨着降下來的負荷逐步升至全額,在場的每一個人才長長舒了一口氣,這時已是14日凌晨1點18分。待在家現場指揮的公司領導及職能部門負責人到五個電解系列巡查一輪,確認各系列槽況穩定,時間已經指向凌晨2點多鍾。而在7點45分準時召開的早調會上,相關人員又開始對14日仍然面臨的限電降負荷工作進行研究布置。
據了解,經過一夜的奮戰,至7月14日早晨,公司各電解廠槽內積壓的2400噸鋁液大部分搶鑄完成。當日白天,各電解廠針對電解質收縮、發粘和效應增多等情況,積極控制好槽電壓,保持好槽熱平衡,努力改善槽狀況,迎接新的降負荷考驗。
14日下午15:47---18:17,區調下令限電44萬;15日凌晨0:07,區調通知再次降負荷44萬……包鋁幹部員工又立即進入新一輪的應急戰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