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雲匯 鋁業資訊 正文
廣告

福建印發《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

2018年10月08日 08:35:02 福建日報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並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全文公布如下: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美麗福建,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深刻認識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工作,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實踐到認識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福建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萌發地,是踐行這一重要思想的先行省份。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就極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親自指導編制和推動實施《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到中央工作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福建生態環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也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特別是2014年來閩考察時,要求樹立更強的生態意識,大力保護生態環境,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爲我省進一步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歷屆省委和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扎實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黨的十九大以來,省委和省政府進一步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先後制定出臺《福建省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考核辦法》《福建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福建省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省人大常委會在各省(區、市)中率先作出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決議;省政協開展“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專題協商,全省上下凝聚起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攻堅的整體合力。全省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長期保持優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加快形成,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有力有效,節能降耗水平居全國前列,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清新福建”成爲響亮品牌。

  同時,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也面臨着不少困難,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地方和部門對生態環境保護認識還不到位,一些地區結構性生態環境問題仍然存在,黑臭水體、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一些長期積累的環境問題尚未得到徹底解決,區域性、布局性、結構性環境風險不容忽視。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必須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爲人民羣衆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空間。

  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意願,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深刻回答了爲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系統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有力指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新時代推進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爲指導。

  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必須堅持和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平衡和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重點解決損害羣衆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是統一的有機整體。必須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着力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

  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須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讓制度成爲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堅持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美麗中國是人民羣衆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必須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爲準則,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爲全民自覺行動。

  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必須同舟共濟、共同努力,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推動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建設清潔美麗世界。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爲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必須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省各級各部門要增強“四個意識”,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加深刻認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增進民生福祉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緊迫感責任感,持之以恆下大力氣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把我省建設成爲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示範區域,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福建樣板、福建模式。

  三、全面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領導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強化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設計和組織領導,統籌協調處理重大問題,指導、推動、督促各級各部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和省政府重大政策措施。

  (一)落實黨政主體責任。落實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嚴格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四個意識”,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及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其他有關領導成員在職責範圍內承擔相應責任。

  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部署,細化出臺打好藍天保衛戰、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水源地保護、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農業農村污染治理、九龍江口和廈門灣綜合治理等七大標志性戰役的實施方案。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時間節點、責任單位,逐年確定重點任務和年度目標。省直相關部門要按照“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的要求和《福建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的職責分工,制定本部門配套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具體工作方案,明確責任主體和時間進度,強化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級各部門要緊盯各領域污染防治的目標任務,策劃生成一批生態環境保護重點項目,形成“以治理帶動項目建設、以項目促進污染治理”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抓出成效。每年1月底前,各地和省直相關部門要向省委和省政府報告上一年度工作落實情況。

  (二)健全環保督察機制。根據國家的部署要求,以中央環保督察及其問題整改爲契機,堅持問題導向、標本兼治、長效落實,制定出臺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交賬銷號、三合一督察、實化網格監管、信息公開、督辦問責以及“回頭看”實施辦法,構建與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無縫銜接的工作推進機制和制度體系;健全完善省級環境保護督察體系,開展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專項督察;推行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機制,夯實各級黨委和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推動環境保護督察向縱深發展。

  (三)強化考評與責任追究。制定對各設區市(含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委(黨工委)、人大、政府(管委會)及省直有關部門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實施細則,對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執法情況、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資金投入使用情況、公衆滿意程度等相關方面開展考核。繼續開展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考核結果作爲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嚴格執行《福建省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有關規定,對年度目標任務未完成、考核不合格的市、縣,黨政主要負責人和相關領導班子成員不得評優評先;對在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造成嚴重破壞負有責任的幹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轉任重要職務。

  對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負有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省直有關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和省政府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徹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執行不到位、污染防治攻堅任務完成嚴重滯後、國家和省重點目標任務無法完成、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的,約談主要負責人,同時責成其向省委和省政府作出深刻檢查。對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違法違規審批開發利用規劃和建設項目的,對造成生態環境質量惡化、生態嚴重破壞的,對生態環境事件多發高發、應對不力、羣衆反映強烈的,對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沒有落實、推諉扯皮、沒有完成工作任務的,依紀依法嚴格問責,終身追責。

  四、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並繼續保持全國前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城市和農村環境更加宜居;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持續推進並取得重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具體指標。到2020年,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細顆粒物(PM2.5)濃度進一步下降,臭氧濃度升高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國家考核要求,福州、廈門空氣質量在全國16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保持前列。全省12條主要流域水質達到國家和省考核要求並持續向好,小流域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達到90%以上,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2%左右(面積比例達到81%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66%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不超過2015年的排放水平,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較2015年分別減少4.1%和3.5%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

  通過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確保到2035年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前列,美麗新福建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實現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格局。

  (二)基本原則

  --堅持保護優先。落實“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硬約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推動環境增容。堅持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並重,不斷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實現分子減量;統籌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實現分母增量,不斷擴大環境容量。

  --強化問題導向。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爲核心,以解決羣衆關心關切的突出環境問題爲重點,針對流域、區域、行業特點,聚焦問題、分類施策、精準發力,不斷取得新成效,讓人民羣衆有更多獲得感。

  --突出改革創新。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改革,統籌兼顧、系統謀劃,強化協調、整合力量,區域協作、條塊結合,嚴格環境標準,完善經濟政策,增強科技支撐和能力保障,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注重依法監管。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規章體系,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完善環保網格化監管體系,依法嚴懲重罰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爲。

  --推進全民共治。政府、企業、公衆各盡其責、共同發力,政府積極發揮主導作用,企業主動承擔環境治理主體責任,公衆自覺踐行綠色生活。

  五、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堅持節約優先,加強源頭管控,轉變發展方式,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清潔化改造,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全面節約能源資源,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一)促進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結合閩東北、閩西南兩大經濟協作區建設,對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行業和產業布局開展規劃環評,重點推進福州新區、古雷和湄洲灣石化基地,及各類工業園區、開發區和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調整優化不符合生態環境功能定位的產業布局、規模和結構;2018年內全面完成流域面積500平方公裏以下流域綜合規劃和規劃環評。

  嚴格控制在閩江、九龍江、敖江、晉江、汀江、龍江以及木蘭溪、交溪等“六江兩溪”沿岸、全省各城市建成區布局環境風險項目。加快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同時,各地要組織對“六江兩溪”沿岸、城市建成區相關區域的冶煉、水泥、石油化工、印染、造紙、制革、電鍍等行業進行全面排查,2018年年底前制定重污染企業和危險化學品企業搬遷改造專項計劃並向社會公開。集中整治工業園區、高新區等,整合一批規模小、布局散、產業層次低的園區,對未按要求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污染物排放超標的園區及企業限期進行達標改造;推進水泥、造紙、玻璃等資源依賴性較強、對環境影響較大的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加快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繼續化解過剩產能,嚴禁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新增產能,對確有必要新建的必須實施等量或減量置換;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加大鋼鐵等重點行業落後產能淘汰力度,全省新建鋼鐵、火電、水泥、有色項目要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在能源、冶金、建材、有色、化工、電鍍、造紙、印染、農副食品加工等行業,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改造或清潔化改造;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促進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智慧農業發展。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加強科技創新引領,着力引導綠色消費。大力提高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綠色產業技術裝備水平,培育發展一批骨幹企業。大力發展節能和環境服務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積極探索區域環境託管服務等新模式。鼓勵新業態發展和模式創新。

  (二)推進能源資源全面節約。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加強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控制,強化單位產品能耗標準、綠色建築標準等約束。強化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資源“三條紅線”管理,完善水價形成機制,推進節水型社會和節水型城市建設,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到2020年,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223億立方米以內,全省平均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進一步提高,萬元GDP用水量降低到61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加強土地利用的規劃管控、標準控制和考核監管,從嚴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總量,“十三五”時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22% ,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低於國家下達指標、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國家下達指標範圍之內。合理開發與節約利用資源,大力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開展能效、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大幅降低重點行業和企業能耗、物耗,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深入實施綠色建築行動計劃,鼓勵新建建築採用綠色建材,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提高新建綠色建築比例;推進既有居住建築特別是公共建築節能改造,加快推進福州、廈門公共建築節能改造國家重點城市建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有效控制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確保完成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扎實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進一步推進廈門、南平國家低碳城市和三明生態新城國家低碳城(鎮)試點,以及低碳工業園區、低碳社區試點建設。

  (三)引導公衆綠色生活。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商場、綠色餐館等行動。推行綠色消費,規範快遞業、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推廣環境標志產品、有機產品等綠色產品。提倡綠色居住,節約用水用電,合理控制夏季空調溫度。積極發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鼓勵綠色出行,構建城市慢行交通系統。大力發展綠色公共交通,到2020年,全省城市公交更新爲新能源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全省城市巡遊出租車、網約出租車等城市出租車電動化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六、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

  對標更高空氣質量標準,編制實施打好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堅持臭氧和PM2.5協同控制,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污染天氣應對,遏制臭氧污染,降低PM2.5濃度,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繼續保持“清新福建”亮麗品牌,進一步增強人民羣衆的藍天幸福感。

  (一)加強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全面整治“散亂污”企業及集羣,進行拉網式排查和清單式、臺賬式、網格化管理,分類實施關停取締、整合搬遷、整改提升等措施,2019年年底前完成。堅決關停用地、工商手續不全並難以通過改造達標的企業,限期治理可以達標改造的企業,逾期依法一律關停。

  以福州江陰工業區和環羅源灣區域、廈門市島外工業園區、漳州市周邊工業區和臺商投資區、泉州市泉港和泉惠石化園區、三明三鋼、莆田華林和西天尾工業園區、寧德漳灣工業區和灣塢鋼鐵集中區等爲重點,削減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遏制臭氧污染上升的態勢。加大排放高、污染重的煤電機組淘汰力度,強化鋼鐵、建材、有色、火電、焦化、鑄造等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管理,推動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進石化、化工、制藥、工業塗裝、包裝印刷、制鞋、家具等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綜合整治,到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開展大氣氨排放控制試點。

  (二)大力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和鍋爐整治。積極穩妥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拓寬清潔能源消納渠道,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推動清潔低碳能源優先上網,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推進清潔能源替代,鼓勵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到2020年,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從2015年的50.5%下降到41.2%,清潔能源比重從24.9%提高到28.3%。加快天然氣管網建設和“煤改氣”步伐,清潔高效發展煤電,合理控制煤電建設規模和投產時序,大力推進工業園區集中供熱,推進電能替代。

  加大燃煤小鍋爐淘汰力度,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及茶水爐、經營性爐竈、儲糧烘幹設備等燃煤設施,原則上不再新建每小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其他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每小時1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環境空氣質量未達標城市應進一步加大淘汰力度。推廣清潔高效燃煤鍋爐。開展工業爐窯治理專項行動,推進爐窯達標排放。

  (三)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以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整治爲抓手,統籌開展油、路、車治理和機動車船污染防治。加大生產、流通等領域油品質量抽查檢測力度,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和使用非標車(船)用燃料行爲,徹底清除黑加油站點,嚴把油品質量關。2019年1月1日起,全省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油和車用柴油。盡快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標準並軌。內河和江海直達船舶必須使用硫含量不大於10毫克/千克的柴油。

  推進鋼鐵、電力、電解鋁、焦化等重點工業企業和工業園區貨物由公路運輸轉向鐵路運輸,逐步提高福州港可門作業區、廈門港、湄洲灣港東吳港區等大宗散貨鐵路運輸佔比份額。加快福州港、廈門港、泉州港、湄洲灣港等疏港鐵路建設,提高沿海港口集裝箱鐵路集疏港比例。

  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不達標車輛、排放檢驗機構檢測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爲。鼓勵清潔能源車輛、船舶的推廣使用,加快淘汰老舊車。建設“天地車人”一體化的機動車排放監控系統,完善機動車遙感監測網絡。嚴格實施船舶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大氣排放標準。鼓勵淘汰老舊船舶、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全力推進全省港區的岸電工程建設,新建大中型泊位須同步建設岸電設施,已有遠洋集裝箱船舶泊位應逐步開展岸電設施改造,引導靠港船舶優先使用岸電,主要港口和排放控制區內港口靠港船舶率先使用岸電。運輸有機液體等相關物品的車船應設置油氣回收接口。

  (四)強化國土綠化和揚塵管控。積極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加快環境修復和綠化。開展綠化美化行動,提升森林資源質量。在城市功能疏解、更新和調整中,將騰退空間優先用於留白增綠。

  強化城市揚塵污染管控,規範施工工地管理,建立健全日常巡查、通報、約談、信用評價、黑名單等制度,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和施工單位的主體責任,落實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土方開挖溼法作業、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六個百分之百”;加強城區路面養護、保潔,提高道路機械化清掃率,減少道路二次揚塵。顆粒物濃度較高的城市要綜合施策、精細管理,健全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城市揚塵綜合整治,降低顆粒物濃度。

  (五)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污染天氣應對。以福州、廈門、漳州、泉州、莆田、寧德等城市爲重點,強化大氣聯防聯控聯治,建立空氣質量聯合監測、聯合會商、聯合執法等機制,提前採取應急減排措施,實施區域應急聯動,扭轉區域污染連片化的態勢。根據冬春季顆粒物和春秋季臭氧污染特點,完善輕微污染天氣應急措施,明確政府、部門及企業的應急責任,科學制定輕微污染天氣管控措施和污染源減排清單。鼓勵和指導企業採取調整生產計劃、實施錯峯生產等措施有效應對污染天氣。加快空氣質量預測預報預警體系建設,2018年年底前,省級具備7天空氣質量預報能力並精確到各設區市(含平潭綜合實驗區)。

  七、着力打好碧水保衛戰

  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統籌左右岸、上下遊、陸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態水資源、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切實治理好水污染、保護好水環境,構建良好水生態系統,打造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碧水環境。

  (一)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從飲用水源保護區規範劃定、立標定界以及環境違法問題查處等三個方面入手,“一源一策”開展水源地污染排查整治,全面排查和整治縣級及以上城市水源保護區內的違法違規問題。2018年11月底和2019年9月底前,分別完成市縣兩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各地要強化縣級及以上水源地巡查,加大巡查頻次,重點排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污染源和風險源狀況,依法查處各種人爲破壞水源地工程設施與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爲。科學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推進規範化建設,進一步完善飲用水水源地管理與保護體系,加強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末梢水的全過程管理。定期監(檢)測、評估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供水單位供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狀況,縣級及以上城市的相關信息至少每季度向社會公開1次。定期組織開展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和環境風險等評估,編制或修訂突發環境應急預案,對於容易產生水華風險的應編制水華災害應急預案專章。單一水源供水的縣級及以上城市應當建設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以保障應急狀態下的飲用水供應,確保羣衆飲用水安全。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到2020年,全省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供水保證率、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均達到95%以上。

  (二)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大力實施城市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和黑臭水體整治,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盡快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加強源頭管控,對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的入河排污口進行全面摸排,採取合法認定、整改、封堵、分流等“一口一策”措施分類整改。從小區周邊支路管網、主次幹道管網、沿河截污管網完善以及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等四個環節入手,全面推進污水管網改造和加快截污納管建設,2018年起全省每年新建改造污水管網1000公裏以上。各地要加快完成現有管網全面清疏和破損管網修復,提升城市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加強城市初期雨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有效減少城市面源污染。科學開展河道清淤,2018年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要全面完成黑臭水體清淤疏浚、河道清障以及沿岸垃圾臨時堆放點的清理和整頓。推進生態補水與修復,增強城市水體流動性,提高水體自淨能力,構建良好的水生態系統。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各地要按規定將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盡快調整到位,原則上應補償到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設施正常運營並合理盈利。加強城市建成區河道巡查和水行政執法,堅決查處違法行爲。到2020年,基本消滅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實現長制久清。

  (三)打好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按照有關工作方案,推進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土流失治理及農地生態功能提升、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和地質災害防治、機制創新與能力建設“五大重點工程”。堅持以自然修復爲主,管控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強化源頭削減、過程控制與末端治理,深化閩江流域系統性修復和保護。到2020年,閩江幹流和二級以上支流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5%以上。制定閩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橫向縱向協調合作機制、監測預警機制和管理長效機制,到2020年,閩江流域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堅持坡耕地、茶園、竹林、馬尾鬆林、崩崗全面治理,山、水、林、田、路、渠科學配置,有效控制流域內的水土流失,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到2020年,閩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減少1000平方公裏以上。對歷史遺留無主礦山,通過土地整治、植被恢復等措施進行生態修復;對重點地段因採礦掛白的裸露山體,採取工程措施與自然恢復相結合進行生態修復,有效提高閩江流域廢棄礦山的植被覆蓋,消除災害隱患,加快山體復綠,到2020年,完成172處以上廢棄礦山治理。閩江沿岸各地要強化河漂、海漂垃圾清理整治,綜合治理入海排污源,共同保護和改善閩江口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力爭到2020年,顯著改善閩江流域環境質量和生態功能,有效提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爲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效模式。

  (四)打好九龍江口和廈門灣綜合治理攻堅戰。以廈門灣爲重點,開展廈門市和漳州龍海市的九龍江口海灣綜合整治,全面整治入海污染源,按國家要求完成非法以及設置不合理入海排污源整改工作,“一源一策”規範入海排污口設置,清理非法排污口。在廈門灣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制度,強化陸海污染聯防聯控,加強入海河流治理與監管。全面加強和規範廈門灣圍填海項目審批管理,統籌安排海洋空間利用活動,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有關規定審批圍填海項目用海,嚴禁越權審批、拆分審批。強化九龍江流域和廈門灣工礦企業環境綜合整治,九龍江沿岸一重山範圍內禁止新設採礦權,逐步退出已設採礦權。龍巖市新羅區、漳平市要開展鐵、錳礦業污染專項整治,推進已關閉鐵錳礦區的生態治理與修復。大力推進九龍江口和廈門灣範圍內鄉鎮及以上城市建成區污水管網工程建設,實現生活污水有效處理。嚴格控制海水養殖等造成的海上污染,強化海水養殖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鼓勵建設生態淨化池、人工溼地等水產養殖尾水處理設施,2019年實現水產養殖尾水處理後排放。開展“藍劍”聯合執法行動和“碧海”專項執法行動,推進海洋垃圾防治和清理,依法打擊各類涉海環境違法行爲。推進廈門港岸電工程建設,減少燃油污染。加強船舶港口碼頭污染防治,依法強制報廢超過使用年限的船舶,提高含油污水、化學品洗艙水等接收處置能力及污染事故應急能力。

  (五)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爲導向,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現全省行政村環境整治全覆蓋,提高農村環境保護公共服務水平。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幹溼分離,健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處理體系,加快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完善村莊生活垃圾常態化治理機制,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加快實現農村衛生廁所全覆蓋。到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提升,村莊環境基本幹淨整潔有序,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減量化專項行動,嚴格執行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質量標準,嚴格控制高毒高風險農藥使用。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比2016年減少10%以上。建立農村有機廢棄物收集、轉化、利用網絡體系,加快農業生產廢棄物處理利用,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推廣應用可降解地膜、增厚型地膜,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行動,減少農田殘膜污染。到2020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80%以上,農藥包裝物逐步實現回收處置。堅持種植和養殖相結合,就地就近消納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空間,深入推進水產健康養殖,開展重點江河湖庫及重點近岸海域破壞生態環境的養殖方式綜合整治。到2020年,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加強農村地區工業污染治理,分類開展工業園區綜合整治,依法取締“散亂污”企業。採取綜合措施,防止工業污染向農村地區轉移。建立健全“有專人負責、有監測設施、有考核辦法、有長效機制”的治理模式,全面推進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

  八、扎實推進淨土保衛戰

  全面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爲出發點,堅持預防爲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實施分類別、分用途和分階段管理,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

  (一)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2018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掌握全省農用地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開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2020年年底前編制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清單並實行分類管理,優先保護質量較好的耕地,積極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嚴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嚴禁在重度污染耕地種植食用農產品。2020年年底前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建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列入名錄且未完成治理修復的地塊不得作爲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建立健全污染地塊聯動監管機制,將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要求納入用地規劃和供地管理,嚴格控制用地準入,強化暫不開發污染地塊的風險管控。嚴格土壤污染重點行業企業搬遷改造過程中拆除活動的環境監管。建立全口徑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清單,開展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和整治。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建立省、市、縣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庫,在三明尤溪、大田和龍巖上杭率先開展土壤污染風險防控試點,加快推進南平、三明、漳州和龍巖等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2019年年底前形成一批土壤污染源頭預防、風險管控方面的典型案例,逐步改善區域土壤環境質量。

  (二)扎實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加快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環境敏感區和人文敏感區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要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整治,其他地區要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整治。加快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廈門市、福州市城市建成區分別於2018年、2019年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其他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城市建成區於2020年前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推進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建設,到2020年全省縣級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

  (三)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扎實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強化部門聯防聯動,嚴厲打擊走私,大幅減少固體廢物的進口種類和數量,2018年全年固體廢物進口總量控制在160萬噸以內,力爭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有序推進“無廢城市”試點,推動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完善省固體廢物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深入開展固體廢物大排查活動,調查、評估重點工業企業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情況,對於存在問題的企業,制定科學的分類處置方案,推動固體廢物規範處置。

  完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轉移等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化監管體系,提升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能力。福州、漳州、泉州、寧德等地要加大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精(蒸)餾殘渣、表面處理廢物等危險廢物的清理力度,2018年年底前全省超期貯存危險廢物基本清零;繼續實施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程包,加快推動福州、漳州、泉州、龍巖、寧德等地危險廢物綜合處置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全省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到2020年全省危險廢物處置能力達到100萬噸以上;持續開展“清廢”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跨界轉移、傾倒、處置等環境違法犯罪行爲;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落實國家嚴格限制高風險化學品生產、使用、進出口相關要求,並逐步淘汰、替代,保障環境安全。

  九、加快生態保護與修復

  堅持自然恢復爲主,統籌開展全省生態保護與修復,全面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一)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建立協調有序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機制,按照應保盡保、應劃盡劃的原則,將生態功能重要區域、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2018年年底前,完成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並按程序報國家審批。到2020年,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省“一張圖”,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加強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管,制定實施保護修復方案,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二)堅決查處生態破壞行爲。落實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辦法,對各類生態用地實行用途管制,實施特殊保護。2018年年底前,縣級及以上地方政府全面排查違法違規擠佔生態空間、破壞自然遺跡等行爲,制定治理和修復計劃並向社會公開。加大礦山植被恢復和地質環境綜合治理,開展病危險尾礦庫和“頭頂庫”專項整治,推進廢棄工礦用地的生態恢復治理。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爲,限期進行整治修復。

  (三)建立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到2020年,完成全省自然保護區範圍界限核準和勘界立標,建立以武夷山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相關法規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對生態嚴重退化地區實行封禁管理,穩步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依法依規解決各類自然保護地內礦業權的合理退出問題。實施天然林保護、溼地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點生態修復工程,加快防護林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大力開展林分修復,健全生態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的補償和管護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推進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試點。推廣“長汀經驗”,持續推進水土流失治理,每年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0萬畝以上,力爭到2020年全省水土流失率下降到8%以內。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實施福建“藍色海灣”綜合整治和“南紅北柳”溼地修復工程,開展岸線和海島整治修復。加強休漁禁漁管理,加強海洋牧場建設,加大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開展重要濱海沙灘恢復和重建。到2020年,完成不符合養殖規劃設施的清退工作。推動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海洋休養生息。

  十、改革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快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保障舉措,增強系統性和完整性,大幅提升治理能力。

  (一)完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根據中央部署要求,整合分散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強化生態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統一監管,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領導和管理體制、激勵約束並舉的制度體系、政府企業公衆共治體系。全面完成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進綜合執法隊伍特別是基層隊伍的能力建設。整合組建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統一實行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列入政府行政執法部門序列,推進執法規範化建設,統一着裝、統一標識、統一證件、統一保障執法用車和裝備。完善農村環境治理體制。健全區域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按中央統一部署,積極配合做好推進跨地區環保機構試點、按海域設置監管機構等工作。以九龍江流域試點爲基礎,加快推進按流域設置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試點工作,探索建立“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環評、統一監測、統一執法”的流域綜合管理機制。

  嚴格生態環境質量管理。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生態環境質量達標地區要保持穩定並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達標地區或環境問題突出的市、縣級政府,要於2018年年底前制定實施限期達標或改善規劃,向上級政府備案並向社會公開。2019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三線一單”工作。落實省人大常委會決議精神,對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進行全面自查和清理,在地方立法、政策制定、規劃編制、執法監管中不得變通突破、降低標準,不符合不銜接不適應的於2020年年底前完成調整。編制全省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開展生態環境狀況評估,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綜合監控平臺。強化水資源和水電站發電的科學調度,嚴格執行水電站生態下泄流量,逐步關停對生態存在較大影響和到服役期的引水式水電站。落實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建立天地一體化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加強生態環境質量預報預警,加快推進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事權適度上收。聚焦臭氧和主要流域水質等突出環境質量問題,建立健全預報預警信息推送機制。落實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健全覆蓋全省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網絡,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核與輻射監管,確保輻射環境安全,完善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強化對核安全工作的統籌。

  加強污染排放監督管理。嚴格執行排污許可制度,對固定污染源實施全過程管理和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全面落實企業治污責任,強化證後監管和處罰。2020年,將排污許可證制度建設成爲固定源環境管理核心制度,實現“一證式”管理。根據國家部署,實施入河污染源排放、排污口排放和水體水質聯動管理。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2018年年底前,重點排污單位全部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設備並同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聯網。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部門與公安機關執法聯動,持續開展“清水藍天”專項執法行動。整合轄區內生態環保監管資源,實化網格監管力量,形成網格監管新模式。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將企業環境信用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並依法向社會公示。督促上市公司、發債企業等市場主體依法依規披露環境信息。聯動綠色經濟金融政策,完善跨部門聯合獎懲機制。推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強化排污者的遵規守法意識。

  (二)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政策體系。資金投入向污染防治攻堅戰傾斜,堅持投入同攻堅任務相匹配,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常態化、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增加對限制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等生態功能重要地區的生態保護財力轉移支付力度;統籌整合並進一步加大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專項轉移支付力度,大幅度增加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力度。用活經濟槓杆政策,進一步調整優化環境保護稅適用稅額,建立健全綠色信貸貼息和風險分擔及補償機制,加大綠色信貸力度,創新排污權抵(質)押貸款,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落實環境高風險領域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落實助力綠色產業發展的價格、財稅、投資等政策,採取直接投資、投資補助、運營補貼等方式,規範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通過實施投資工程包、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快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

  (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法治保障。學習貫徹憲法,深入實施依法治省戰略,依靠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增強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法治意識。加快建立綠色生產消費的法規規章制度和政策導向。統籌生態文明地方立法,強化法規規章制度的銜接與配套,制定《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加快制定修改《福建省環境保護條例》、大氣污染防治、流域整治、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沿海防護林、海洋環境保護等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規章。積極探索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先於國家進行立法,科學規劃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立法項目,及時將切實可行的改革成果和經驗做法上升成爲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要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等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地方性立法工作。完善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機制,落實省政府與省法院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實現生態環境資源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無縫銜接,加大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爲的懲處力度;有序推進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和專門化審判,推廣延伸生態恢復性司法機制適用領域。加強涉生態環境保護的司法力量建設。

  (四)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能力保障體系。強化生態雲支撐。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要求,以環境質量改善、精準治污爲核心,以應用爲導向,加強福建省生態雲平臺建設,充分利用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持續推進數據的共享與開放開發,不斷優化提升平臺功能。統籌推進大數據應用推廣工作,實現與國家有機銜接,“省、市、縣”縱向相連,各生態環境相關部門橫向對接。建立健全大數據管理和應用標準規範,充分運用私有雲、互聯網等外圍數據,實現生態環境數據協同共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成果,提高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研判、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服務的能力水平,積極釋放數據紅利。

  圍繞我省水體、大氣和土壤等突出環境問題,組織一批環保科技重點項目,強化關鍵技術創新研發和集成示範。開展臭氧污染成因分析和防治對策研究,建立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源排放清單,科學精準地制定臭氧污染防控對策。推進廈漳泉和環湄洲灣區域、九龍江流域等區域性、流域性生態環境問題研究。強化地方環保標準制定,按照我省流域、大氣環境狀況和產業發展布局,制定並實施比國家更加嚴格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完成我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全面掌握污染源狀況,建立健全污染源信息數據庫。開展環境與健康調查,建立風險監測網絡及風險評估體系。

  強化能力建設。健全跨部門、跨區域環境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完善全省統一的環境應急預案電子備案系統。動態更新環境應急物資儲備信息庫,強化省、市兩級政府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企業環境應急裝備和儲備物資納入儲備體系。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建設規範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生態環境保護人才隊伍,打造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生態環保鐵軍。按省、市、縣、鄉不同層級工作職責配備相應工作力量,保障履職需要,確保同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相匹配。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國際技術交流和務實合作,積極推動落實綠色“一帶一路”建設。

  (五)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社會行動體系。抓好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培訓,強化領導幹部的環境保護責任意識,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2019年內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我省國民教育體系和黨政領導幹部培訓體系,常態化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公共機構尤其是黨政機關要帶頭使用節能環保產品,推行綠色辦公,創建節約型機關。

  抓好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省市縣鄉四級生態環境保護科普宣傳基地,2019年年底前各級政府要在城鄉社區等人口密集區域設立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欄、文化牆,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企業和自然保護區等爲依託,至少建成一個“生態文明實踐基地”;組織“6·5”世界環境日等重大宣傳活動,開展全媒體融合報道。各級政府要加大公益廣告投放力度,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公益宣傳。

  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加強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的信息公開,對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重大項目及時主動公開。構建全媒體宣傳矩陣平臺和相應的投入保障機制,省、市兩級要依託黨報、電視臺、政府網站,曝光突出環境問題,報道整改進展情況,開展客觀、理性的輿論監督,積極培育和弘揚生態文化、生態道德,使生態文明成爲主流價值觀。

  暢通公衆監督渠道,利用互聯網、舉報電話等及時收集社會各界舉報投訴信息,2019年年底前出臺有獎舉報制度。積極推進環保設施、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等向公衆開放,讓公衆更加直觀地了解生態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情況;2020年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符合條件的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社會開放,接受公衆參觀。

  十一、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圍繞中央關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繼續在體制機制創新上下功夫,對創新性強、實施較爲成熟的改革任務,加快總結提升,凝練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和有效模式,努力爲全國貢獻改革經驗;對形成初步經驗的改革任務,加大探索力度,加快完善提升,盡快實現創新突破;對中央在全國統一部署的改革任務,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體現試驗區的示範引領作用。

  (一)深化國土空間科學開發先導區建設。完成國土空間規劃職能整合工作,統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推動主體功能區戰略格局在市縣層面精準落地,健全不同主體功能區差異化協同發展長效機制。完善空間規劃體系,推動全省所有市縣實行“多規合一”,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銜接,全面完成全省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勘界定標、上圖入庫,建立常態化管控制度。深入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二)深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先行區建設。推進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統一全民所有各類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推進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改革,實行權利清單管理,創新自然資源全民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的實現形式。深入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修訂完善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辦法,建立統一的登記平臺,到2020年完成全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深化林權制度改革,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市場化實現路徑,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政策體系,完善多元化、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

  (三)深化環境治理體系改革示範區建設。完善落實陸海統籌的污染防治機制和重點海域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制度。健全農村環境治理體系,鼓勵市場化、專業化建設和運行管護,完善財政補貼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機制,構建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

  (四)深化綠色發展評價導向實踐區建設。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建設,開展綠色發展年度評價,強化資源環境約束性指標考核。建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制度,推廣到全省所有市縣,定期評估和公布核算結果。研究構建生態系統價值核算體系和核算機制,探索將生態系統價值不降低作爲經濟發展的約束條件。建設自然資源資產數據共享平臺,促進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生態系統價值核算等相關成果有效集成。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各地各部門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新福建作出新的貢獻。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的原創內容。來源未注明或非鋁雲匯的文章,刊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決策建議。
福建 污染防治 相關的信息

福建湛爐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熔鋁爐建設項目正式開工

近日,總投資1.2億元的福建湛爐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熔鋁爐建設項目正式開工,縣經濟開發區、縣招商服務中心等部門負責人參加開工儀式。福建湛爐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爲一體的綜合性工業熔爐企業,是目前國內業界加熱節能技術應用方案的解決方和供應商之一。該公司組建了一支由多名博士、碩士及高級工程師組成的熔化爐核心研發團隊,並與浙江理工大學等多家高等院校保持長期的戰略合作。該項目建設期預計
2023-05-16 10:28:30 福建湛爐 熔鋁爐

新疆其亞鋁電、新疆神火煤電項目獲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支持

近日,新疆其亞鋁電有限公司和新疆神火煤電有限公司電解鋁煙氣脫硫項目分別獲得1183.3萬元、1000萬元的中央財政大氣污染防治資金支持。這兩個項目是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推動的電解鋁煙氣脫硫提標改造項目。3月19日,記者在新疆其亞鋁電有限公司電解鋁煙氣脫硫項目建設現場見到,主體工程已建成。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總投資約1.4億元,目前共建成4套脫硫裝置(兩備兩用),預計6月初完成驗收。項目建成後

再生金屬分會會同中鋁集團赴江西福建考察交流

3月7日,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兼祕書長王吉位會同中鋁集團總經理助理、戰略投資部總經理武建強一行到江西豐城考察,與豐城市委書記徐結強、市長張書基、副書記彭林、副市長郭瑞清、
2023-03-14 09:45:28 再生金屬分會 中鋁集團

東方希望澠池鋁業榮獲澠池縣“2022年度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先進企業”榮譽稱號

近日,東方希望澠池鋁業被澠池縣委、縣政府授予“2022年度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先進企業”榮譽稱號。2022年,澠池鋁業深入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理念,加大環保治理力度,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科學治理,積極實施環保改造、危廢處置、能源節約,在設備綠色化生產、工藝綠色化流轉、企業綠色化發展上下深功,在深度治理改造、清潔生產審核、超低排放驗收下細功,爲澠池縣打好“藍天、
2023-03-02 10:31:03 東方希望

福建省武夷山市委書記楊青建一行到杭州錦江集團調研座談

2月17日,福建省武夷山市委常委、市委書記楊青建一行蒞臨集團調研座談。集團董事局主席鈄正剛、黨委書記陳江堯及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座談。集團領導對楊青建一行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集團歷史沿革、產業布局及近年來生產經營管理業績。圖:座談會現場楊青建表示,武夷山有着無與倫比、民族驕傲的生態人文資源,礦產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水力資源豐富,綠色能源優勢顯著。當前,武夷山市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
2023-02-21 17:44:43 杭州錦江集團

2023年福建重點項目名單:鋁項目10個

近日,福建省發改委印發2023年度省重點項目名單,確定2023年度省重點項目1580個,總投資4.09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480億元。其中涉及鋁相關項目10個,具體如下:1、福州羅源縣福蓉源年產18萬噸消費電子鋁型材及加工項目2、福州羅源縣福蓉源年產25萬噸再生鋁及圓鑄錠項目3、福清市福鑫輪轂年產90萬件高強度超輕量化鍛造鎂鋁合金車輪項目4、閩侯祥鑫軍民融合特種合金鋁新材料項目5、將樂縣富遠再生
2023-01-30 09:20:02 福建重點項目名單

福建省南平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加入鋁業管理倡議ASI

鋁業管理倡議ASI很高興地宣布福建省南平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已加入ASI,成爲生產和轉化加工類成員。福建省南平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創建於1958年,爲福建冶金旗下四大權屬企業之一。公司現爲中國建築鋁型材十強企業、福建省鋁行業龍頭企業、全國文明單位,入列福建制造業企業100強。公司主要產品爲高品質圓鑄錠、鋁型材、鋁板帶材、鋁加工及精深加工,現已打造出“行業領先、產品多元、產鏈集約
2023-01-19 21:11:20 福建省南平鋁業

福建省2021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附重點排放單位名錄)

日前,福建公布2021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詳情如下:福建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印發福建省2021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設區市生態環境局、平潭綜合實驗區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局:經請示省政府,現將《福建省2021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落實,做好我省碳市場2021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與清繳履約工作。一、結合2021年度碳排放核查結果,將符合條件的電力、鋼鐵、化工、
2022-12-20 10:07:58 福建碳排放實施方案
更多與 福建 污染防治 相關的信息
微信免費鋁價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