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雲匯 鋁業資訊 正文
廣告

錦繡鋁業:躬耕探尋“智造”路

2018年10月17日 13:40:49 無錫日報

  在錫企陣營中,江蘇錦繡鋁業有限公司或許並未做到家喻戶曉;但在鋁型材行業,尤其是鋁合金輪轂配件市場上,它卻是響當當的供應商,輪轂年總產量達500萬只。

  從只有一臺擠壓機的鄉鎮企業起步,發展成如今參控股企業年銷售10多億元的利稅大戶。錦繡鋁業是如何繪就這張錦繡圖的?

  “制造”到“智造”

  人均年產量從4000多只飆升至近7000只

  走進由江蘇錦繡鋁業有限公司與中信戴卡合資組建的無錫戴卡輪轂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放眼望去,流水線上各種型號規格的輪轂分流合流,偶爾見幾名工人來回巡視;走到近前,一臺臺機器人騰挪進退,機械臂上下翻飛,見縫插針地安排着多道工序; 再細看,它們還能準確地“認出”輪轂型號、敏銳地“感知”產品質量,聰明地進行計時計數,這些情況又被一條條數據線傳向“大腦”……

  過去,從鋁錠到最後成品出爐,輪轂制造共有十幾道工序,流程之間互相斷開,需要靠大量人工進行操作運轉。改變源自於2015年無錫戴卡三號線技改項目的啓動。無錫戴卡輪轂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戴潤介紹,通過自動化與數字化的兩化融合,實現智能化生產,用機器替代人,破解了人工成本高、作業效率低的傳統問題。在工作人員減少一大半的條件下,人均年產量從4000多只飆升至近7000只。

  “以前採用的是重力鑄造,鑄造工端着一個大瓢,從坩堝中舀出鋁水,端到模具上澆築,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一天下來腰酸背疼,下班後累得連飯都顧不上吃,倒頭就睡。”員工吳忠福感慨,現在下了班,渾身還有用不完的勁,與工友們打打籃球,感覺藍領的生活也很愜意。

  用智能生產線串聯起輪轂生產人員與十幾道工序,不僅減少了人力,還提高了產品精密度。“車間內所有的設備都具備輸出功能,能將信息及時輸送到軟件系統。比如,原先統計產量靠人點數的,現在每個工序都安裝了計數器。”無錫戴卡行政事務科副科長魏彥炎解釋,不僅如此,輪轂組件間隙大小、氣密性等各種指標也能通過各道工序間的數據輸出被第一時間掌握,一旦有數據的異常,系統將自動報警,技術人員便能第一時間處理。

  “智能化是一個系統工程。目前我們只是實現了自動化、信息化和部分的智能化,準確說我們還處於準智能化階段,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戴潤說,由於沒有可參考的先例,公司也是在“一邊摸索一邊前進”,下一步要通過進一步的研發、改造和大數據分析,實現生產智能化、研發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決策智能化,把無錫戴卡建設成真正的、全面的智能化工廠,爲裝備制造產業的升級提供“智造”支撐。

  “轉型”不“轉行”

  堅持做“無錫制造”的踐行者

  “從傳統制造到先進制造,進而升級爲精密制造,直至今日的智能制造,我們堅持做‘無錫制造’的踐行者,在產業升級進程中不斷前行。”回憶起這30多年的發展,江蘇錦繡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祖軍感慨萬千,“在蘇南,像錦繡這樣脫胎於鄉鎮企業的民營企業很多,但一路走來,有不少放棄了實業,轉行了。”

  1985年11月,無錫縣鋁合金廠掛牌成立,自此揭開了錦繡鋁業的發展史。

  2003年,錦繡鋁業與中信戴卡合資合作,創立“無錫戴卡輪轂有限公司”。“無錫戴卡的成立爲錦繡注入了新能量。”1998年進廠的顧曉紅說。初入廠時,她是一名普通的衝牀工,如今已轉爲質量部的檢驗員。這麼多年過去了,對於剛進廠的一切,她至今記憶猶新:“那時的設備與現在相比要落後很多,衝牀、車牀都只是最老式的機械車牀,沒有現在的光電保護; 產品的鑄造工藝還是採用重力鑄造,而且所有的產品從前到後都是靠人工運輸,工作量既大效率又低。”慢慢地,各類設備逐漸增加,同時淘汰掉一些“老古董”,以此來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在無錫戴卡成立後,需求量不大加大,所產輪轂量質並升,全面進入美國通用、一汽大衆、上海大衆等高檔車市場,爲50多萬輛轎車配套,成爲中信戴卡最佳合作配套的“樣板工廠”。

  2012年與美國德士隆公司合資創辦易事高公司,生產高品質高爾夫球車,成爲錦繡鋁業新一輪脫胎換骨式轉型升級的新起點。正是在那一年的春天,錦繡鋁業澆鑄車間的員工迎來了期盼已久的“貴人”——投資160萬元購進的高溫澆鑄爐前操作機器人。它的到來,替代了原來由工人在上百度高溫爐前的艱難作業,又提高勞動生產率15%。如今,錦繡鋁業所有特高溫度、特高勞動強度、特高危險程度的崗位都配備了機器人,把員工從艱苦的勞動條件下解放出來了!

  坐上智能制造列車的錦繡鋁業,駛上了轉型提速發展的軌道。2017年,成立紐維科精密制造江蘇有限公司,推動企業從傳統制造業向新能源輕量化汽車的新興產業邁進。同年,成功“牽手”德國凱斯曼,吸收採納德國凱斯曼先進技術和工藝,引進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到2020年,經過全面實現智能制造的科技創造、技術進步升級,我們要實現1000萬只輪轂生產能力。”戴祖軍對此充滿了信心。

  “躬耕”促“錦繡”

  一路的專心、專注、專業前行

  “30多年來秉持的‘躬耕’文化,促使我們一路的專心、專注、專業,是企業行穩行遠的法寶。”戴祖軍坦言。

  躬耕,意爲親自下田,耕種勞作。錦繡鋁業,是如何躬耕的?

  9月的一個工作日,早上8點,記者來到錦繡鋁業。比約定的採訪時間早了半小時,要不門口等等?正猶豫着,保安說:“老板,早到了,他每天都是第一個到廠的。”

  此時,董事長戴祖軍的辦公室裏,已經在開第二個會。“他只要不出差、不開會,每天都是早上6點半到廠。”陳加良,一位錦繡鋁業做了20多年的老員工說,“老板每天要去車間裏轉兩次,主要是與工人交流,發現、解決問題。”等待之餘,記者聽陳加良訴說起錦繡的故事。機器轟鳴的車間裏,一臺鑽孔機旁,幾名工人正圍在一起一邊摩挲着自己被鋁屑磨得毛糙不堪的手,一邊商量着用什麼方法改變鑽孔機落下的鋁屑工人用手去掏的難題。大家議論紛紛,有人提出最好設計一種自動排屑機……恰巧戴祖軍路過車間,聞聽此議,覺得很有道理,請來設備科技術員,會同鑽孔工一起研究,幾易方案,終於在今年春節前把這只“屑老虎”降服了。

  “錦繡人不怕吃苦,凡事都喜歡主動、親爲。”陳加良陷入回憶。1993年跟韓國都瑞公司合資合作,從單純的鋁型材生產,向多元化的鋁合金輪轂生產轉型升級,大家搶着做“拓荒牛”;2006年春,公司從原鎮中路40號遷入玉祁工業園內,鄭寒福,身爲公司董事,堅守到當年6月,等老廠所有設備全部搬走後,他才最後一個進入園區;鑽孔車間工人在生產中發現,利用多孔模可成批生產小料,減少損耗,按此操作一年節約成本80多萬元;還有“鑽孔排屑機改進”“烤模工藝新增定時報警器”“熔鑄車間自動卷簾門顯現溫室效應”等都是普通員工想出來的好點子……

  “躬耕,在牛的身上體現得最淋漓盡致,它不怕吃苦,任勞任怨,爲了完成任務堅持到底,做人、做事、做企業也是一樣的道理。”戴祖軍說,“躬耕,是我的初心,錦繡,會堅持在躬耕中尋找發展之路。”

  【掌舵者說】

  一個企業的真正價值,不能以規模體量的大小作爲唯一的衡量標準,而在於能將個人的夢想、人品和匠心融入產品,在平凡中創出不平凡,而且把這種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一定能創造更多的財富和價值,這樣才能行穩行遠,做強做長,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夢想,更是我們躬耕文化在企業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最好的呈現。

  ——江蘇錦繡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戴祖軍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的原創內容。來源未注明或非鋁雲匯的文章,刊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決策建議。
錦繡鋁業 相關的信息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code/application/modules/News/views/collection/detail.html on line 66
更多與 錦繡鋁業 相關的信息
微信免費鋁價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