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雲匯 鋁業資訊 正文
廣告

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全文)

2022年01月17日 16:48:02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

近日,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

《意見》指出,要引導產業合理有序轉移,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完整性,促進形成區域合理分工、聯動發展的制造業發展格局。其中

西部地區有序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建設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資源精深加工、新材料、輕工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綠色食品基地,以及區域性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基地。

東北地區加快高端裝備、航空等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深化與東部地區對口合作,拓展承接產業轉移新空間。

中部地區積極承接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建設內陸地區開放高地,着力打造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

促進技術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創新要素豐富、產業基礎雄厚地區轉移。

《意見》明確,到2025年,產業轉移政策環境更加完善,中西部、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顯著提升,各地區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立足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優勢顯著提升,制造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區域協同顯著增強。

全文如下。

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全文)

導讀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十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明確堅持市場導向、政府引導、自願合作,統籌資源環境、要素稟賦、產業基礎及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體系,促進資源要素有序流動,引導產業合理有序轉移,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完整性,促進形成區域合理分工、聯動發展的制造業發展格局。到2025年,產業轉移政策環境更加完善,中西部、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顯著提升,各地區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立足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優勢顯著提升,制造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區域協同顯著增強。

關於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

工信部聯政法〔2021〕21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科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商務、市場監管主管部門,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各直屬海關,各有關單位:

推動制造業有序轉移,是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拓展制造業發展新空間的重要途徑,是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維護我國產業體系完整性、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迫切需要。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市場導向、政府引導、自願合作,統籌資源環境、要素稟賦、產業基礎及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體系,促進資源要素有序流動,引導產業合理有序轉移,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完整性,促進形成區域合理分工、聯動發展的制造業發展格局。到2025年,產業轉移政策環境更加完善,中西部、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顯著提升,各地區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立足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優勢顯著提升,制造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區域協同顯著增強。

二、推進產業國內梯度轉移

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重點向中西部勞動力豐富、區位交通便利地區轉移。促進技術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創新要素豐富、產業基礎雄厚地區轉移。在滿足產業、能源、碳排放等政策的條件下,支持符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和環保、能效、安全生產等標準要求的高載能行業向西部清潔能源優勢地區集聚。引導軟件開發、信息服務、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協同轉移。引導有意願的優質企業帶動關聯產業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有序轉移。嚴格實施產能置換辦法,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三、引導各地發揮比較優勢承接產業轉移

西部地區有序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建設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資源精深加工、新材料、輕工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綠色食品基地,以及區域性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基地。東北地區加快高端裝備、航空等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深化與東部地區對口合作,拓展承接產業轉移新空間。中部地區積極承接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建設內陸地區開放高地,着力打造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東部地區強化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加快培育世界先進制造業集羣。

四、鼓勵特殊類型地區承接發展特色產業

通過共建產業園區等方式推動產業向以脫貧地區爲重點的欠發達地區梯度轉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鼓勵革命老區發展壯大農副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在滿足政策規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基礎上有序承接發展新材料、能源化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可再生能源等優勢產業。支持邊境地區依託資源優勢加快發展,以邊境經濟合作區爲主要載體,探索“小組團”滾動開發,加強相關產業承接能力。支持資源型地區發展接續產業和替代產業,促進資源型地區轉型升級。推動老工業城市制造業競爭優勢重構和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

五、推動中心城市和城市羣高質量承接產業轉移

發揮中心城市輻射作用,通過產業鏈優化升級和功能疏解帶動城市羣協同發展。鼓勵城市羣內城市合理分工,合作共建產業發展平臺,形成緊密產業協作關系。有序疏解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區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等功能和設施。發揮大中城市綜合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主動承接超大特大城市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立足差異化定位,因地制宜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區域專業服務中心。加快縣城補短板強弱項,推進產業配套等提級擴能,增強綜合承載能力。以城市羣爲中心,依託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區域性應急物資生產保障基地,促進救援、防疫等應急物資產業科學布局、合理集聚。

六、促進產業轉移國際合作

進一步健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健全外資服務體系,發揮好自貿試驗區示範引領作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提升外資利用水平,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鞏固東部地區在國際產業合作中的先導地位,加快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步伐,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培育全球重要加工制造基地和新增長極。發揮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平臺作用,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產業合作,推動市場、規則、標準方面的合作聯通。鼓勵有條件的邊境地區與境外接壤地區產業合作。依託國家級開發區深化高新技術領域國際合作,打造高水平中外合作園區。

七、創新產業轉移合作模式

推進產業鏈供應鏈上下遊對接合作模式,聚焦強鏈補鏈搭建產業轉移合作平臺,承接優勢資源,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創新區域間產業轉移合作模式,引導加快探索創新方式方法,支持東部地區通過託管、共建等形式支持中西部、東北地區發展。鼓勵中西部、東北地區通過在東部地區既有園區設置園中園等方式建立研發、金融中心,主動承接科技、人才、金融等資源輻射。探索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合作模式,發揮國家技術轉移區域中心作用,完善科技成果梯度轉移的利益分享機制,通過共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基地、新型研發機構戰略聯盟等形式,鼓勵東部地區科技創新成果在中西部、東北地區孵化轉化。

八、完善支持產業轉移的體制機制

健全產業轉移服務體系,完善國家產業轉移信息服務平臺,持續舉辦產業轉移對接活動,推動產業精準對接。遴選一批產業轉移典型合作模式,促進模式創新和應用推廣。加強產業轉移跟蹤評估,構建區域承接產業轉移評價指數,科學評估承接產業轉移情況和成效。鼓勵產業轉出地和承接地建立產值、收益、用地等指標的分享機制。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鼓勵地方建立健全產業轉移重點項目庫。支持省級人民政府統籌開展住所與經營場所分離登記試點,推動非涉及人民羣衆身體健康產品相關生產經營單位“一證多址”和資質跨地互認。進一步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推進有關電子證照歸集應用。對向中西部地區進行整體性梯度轉移的企業,按照原所在地區已取得的海關信用等級實施監管。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區按程序申請設立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監管場所。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創建一批行業產業轉移試點園區。

九、優化產業轉移政策環境

適時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落實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功能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支持產業轉移合作的金融產品,推動產業鏈融資、訂單融資、無形資產質押融資等業務發展。研究支持地方在風險可控和堅持市場化前提下,設立產業轉移基金。積極發展多式聯運,推動完善港口、物流園區集疏運鐵路、公路,提高物流運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鼓勵各地適度提高制造業企業集中開發區配套用地比例,完善存量土地盤活利用政策。支持承接地區開展與承接產業相配套的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工作,實施西部和東北地區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援助計劃。鼓勵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職稱地區間互認。

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同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作,強化責任分工,細化落實舉措,建立健全橫向協同、上下聯動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科學技術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生態環境部

  交通運輸部

  商務部

  中國人民銀行

  海關總署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021年12月25日

解讀: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現就《意見》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麼?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產業轉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11月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引導下遊地區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上遊地區有序轉移;2020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時強調,鼓勵支持東中部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Ο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促進產業在國內有序轉移,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引導產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強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建設。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我國產業體系完整性和產業鏈安全穩定面臨較大挑戰。同時,我國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需進一步增強,產業發展的戰略縱深優勢尚未充分發揮,亟需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出臺《意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迫切需要。

二、如何準確把握產業轉移工作總體要求?

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市場導向、政府引導、自願合作,統籌資源環境、要素稟賦、產業基礎及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體系,促進資源要素有序流動,引導產業合理有序轉移,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完整性,促進形成區域合理分工、聯動發展的制造業發展格局。《意見》就推進制造業有序轉移主要有5方面考慮:

(一)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尊重企業主體地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並向優勢地區集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同時,在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強政策引導,彌補市場失靈。

(二)堅持因業施策、因地制宜。針對不同類型產業的發展特點,精準施策、分類指導。同時,結合各地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條件,推動差異化承接產業轉移,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羣的承載力,支持特殊地區承接發展特色產業。

(三)堅持鞏固優勢、錯位發展。圍繞加強區域產業合作、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目標,鼓勵探索區域間產業合作的新路徑、新方式。通過政策引導優化產業布局,依據各地產業發展資源稟賦,支持各地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形成各區域產業發展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格局。

(四)堅持生態優先、安全發展。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安全發展、科學發展思路,在滿足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等要求基礎上,承接發展優勢主導產業。

(五)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既要立足國內市場和產業需求,推動國內產業轉移合作,又要高水平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培育新形勢下我國產業競爭新優勢,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三、如何把握制造業轉移和承接的重點方向?

《意見》充分尊重企業在產業轉移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加強政府在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政策引導,提出制造業轉移和承接的重點方向、重點產業。

(一)從產業維度,結合不同行業的特性和發展階段,聚焦增強產業鏈根植性和完整性。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高載能行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分別向滿足其發展條件的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

(二)從區域維度,引導各地統籌資源環境要素稟賦、產業發展基礎、能耗雙控和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差異化承接產業轉移。一是發揮各區域的比較優勢,提出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重點承接方向。二是重視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邊境地區等特殊類型地區產業發展,挖掘發展潛力、拓展發展空間、鼓勵承接發展特色產業。三是推動中心城市和城市羣進行更高質量地轉移承接。

同時,《意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突出產業轉移合作的開放性,在健全外資服務體系、提升外資利用水平、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提出合作方向。

四、《意見》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意見》明確提出制造業“轉什麼”“誰承接”“如何承接”,提出轉移的重點方向、重點產業和保障措施,具有4方面特點:

(一)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更好結合。《意見》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並向優勢地區集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充分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鼓勵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求進行有序轉移。堅持市場化原則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研究支持地方設立產業轉移基金。

(二)高度重視生態環境要求。《意見》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要求,將統籌資源環境、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等內容作爲開展工作的指導思想,在工作中突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等具體要求。提出要嚴格實施產能置換辦法,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三)精準與目錄配套互補。當前,優化產業布局領域的目錄主要有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其中,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是以各地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基礎、資源條件等爲基礎,從優先承接發展、引導優化調整兩個方面引導各地根據自身條件確定和發展相關產業,並提出主要承接地,助力當地產業高質量發展。《意見》是《目錄》的綱領,《目錄》是《意見》的細化,二者之間相輔相成,共同推動產業轉移工作有序開展。

(四)創新提出3種轉移合作模式。《意見》適應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建設的需求,結合產業轉移工作實際提出了3種模式。一是推進產業鏈供應鏈上下遊對接合作模式,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二是創新區域間產業轉移合作模式,支持東部地區通過託管、共建等形式支持中西部、東北地區發展。三是探索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合作模式,鼓勵東部地區科技創新成果在中西部、東北地區孵化轉化。《意見》通過“3種模式”豐富了區域間產業轉移合作的路徑,爲各地有序推進產業轉移工作提供參考。

五、《意見》如何保障產業轉移工作的開展?

近年來,我國產業轉移實踐不斷取得新成效。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意見》堅持目標導向,聚焦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環境優化,着重解決實際問題。

(一)體制機制方面。一是破解阻礙生產要素流動的體制問題。包括鼓勵產業轉出地和承接地建立產值、收益、用地等指標分享機制和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優化證照登記、海關監管、信息對接等政務服務。二是加強示範推廣和服務。包括舉辦產業轉移對接活動,開展產業轉移典型合作模式遴選。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創建一批行業產業轉移試點園區等。

(二)政策環境方面。一是突出統籌謀劃,適時修訂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等指導性政策,細化轉移方向。二是強化金融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支持產業轉移合作的金融產品,研究支持地方在風險可控和堅持市場化前提下,設立產業轉移基金。三是完善要素支撐。從物流、土地、人才等方面,完善產業轉移工作的各項配套措施,最大限度釋放政策效力。

六、如何推動文件落實?

(一)聯合多部門協同發力。《意見》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和市場監管總局10部門聯合印發,各部門將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統籌協調,做好組織指導和協調服務,落實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指導各地相關單位細化落實並實施有關政策,充分發揮各部門在促進產業轉移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引導制造業有序轉移。

(二)做好工作細化安排。《意見》印發後,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組織宣貫解讀。面向地方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等,詳細解讀和宣貫《意見》內容。二是建立工作機制。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形成橫向協同、縱向聯動的工作機制,按照《意見》明確的各項任務,細化重點任務分工,逐項抓好落實。三是加強過程管理。加強信息溝通、經驗交流、及時發現解決問題,確保重點任務真正落地。

消息來源:工信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的原創內容。來源未注明或非鋁雲匯的文章,刊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決策建議。
微信免費鋁價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