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證監會2022年系統工作會議精神
上海期貨交易所召開2022年工作會議
1月21日,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召開2022年工作會議暨黨史學習教育總結大會,學習貫徹證監會2022年系統工作會議精神,全面總結上期所2021年度工作和黨史學習教育情況,分析研判當前形勢,研究部署2022年重點工作。黨委書記、理事長姜巖,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鳳海出席會議並講話,黨委副書記、監事長宋麗萍主持會議。
會議首先傳達了證監會2022年系統工作會議精神。會議認爲,證監會系統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抓改革、防風險、強監管、促穩定,全面提升系統黨的建設質量,資本市場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這爲上期所謀劃工作思路、制定政策制度提供依據、指明方向。
會議總結了上期所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情況。一年以來,上期所深入學習宣傳黨的百年奮鬥史,聚焦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理論武裝作爲重中之重,堅持理論學習和現場學習相結合,個人自學和集中研討相結合,專題學習和輔導報告相結合;發揮支部組織力,開展形式多樣、主題鮮明的學習教育活動,並具有上期所特色的“七個紅色”系列慶黨百年活動;持續深入推進“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總體來說有探索、有實踐、有成果、且有持續性。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全所幹部員工“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四個意識”進一步強化,在學黨史有新收獲、悟思想有新提高、辦實事有新進展、開新局有新氣象方面展現明顯成效,把忠誠擁護“兩個確立”、踐行“兩個維護”體現在推進中心工作、圓滿完成2021年各項任務之中。
會議認爲,過去一年,上期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五個聚力”爲抓手,緊盯市場平穩運行、功能有效發揮,在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展現了新作爲。市場規模實現了新提升,資金量、交易量、客戶量穩步增長;市場生態取得了新改善,法人客戶數、套保交易量明顯增多,尤其是上市公司主動應對風險、參與套保案例越來越多;市場服務拓展了新空間,場外市場功能穩步拓展,質押業務卓有成效,大宗商品倉單注冊登記中心建設實現穩起步;市場監管展示了新力量,全面貫徹“零容忍”理念,緊抓交易本質,強化實控排查,運用科技手段打擊違規行爲;市場認可收獲了新成績,上海價格使用場景更廣,境外客戶參與度更高,榮獲全球獎項更多。
會議指出,2022年是上期所“三五”規劃的收官年,是全面開啓轉型發展的關鍵年。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對資本市場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深化運用“三政”大討論的成果,肩負起打造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政治使命,發揮好國家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政治功能,履行打造以“優監管、防風險,優運行、建生態,優服務、促發展”爲目標的“三優”期貨交易所的政治責任,積極落實國家戰略任務,全力確保期貨市場平穩運行,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是堅持穩字當頭,全力支持“穩增長”。實現“穩”的目標,堅決遏制過度投機,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爲;充足“穩”的政策,推出更多如“期權穩產行動”“期貨穩價訂單”等有利於穩增長的措施;引導“穩”的預期,加強預研預判,及時回應市場熱點。
二是堅持底線思維,全力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抓牢安全生產常態化工作,進一步完善“大安全管理”體系,保證生產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緊盯重點領域風險化解工作,持續加強開放條件下的監管能力建設;壓實安全生產責任,把責任層層細化、分解到崗到人。
三是堅持改革開放,全力踐行“國之大者”。聚焦重點品種,多措並舉引導實體使用期貨價格作爲貿易基準,提升價格影響力;穩步建設場內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注冊登記中心,助力統一大市場建設;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主動服務國家“雙碳”目標,穩步推進綠色轉型發展。
四是堅持強化服務,全力激發市場活力。通過完善運行機制、加強市場培育、優化發展環境,爲投資者參與提供更多便利性,與實體企業形成良性互動,更好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管理經營風險。
五是堅持暢通循環,全力培育直達實體的工具池。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推動完善系列化品種體系,規範發展場外市場,打造多層次的市場體系,爲實體經濟提供更高質量、更加精準的衍生品服務。
六是堅持數字賦能,全力提升監管治理水平。緊密結合數字化技術,增強技術系統數字化水平、防風險數字化水平和內部治理數字化水平,持續爲業務運營和發展賦能,進一步提升科技監管能力。
七是堅持黨的領導,全力抓好黨的政治建設。旗幟鮮明講政治,推動完善黨史學習常態化、長效機制,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實現以黨建統領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築牢發展的政治保障。
會議還對2021年度各類優秀集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上期所黨委領導、各部門(子公司)負責人及部分獲獎代表根據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現場參會,全體員工通過網絡視頻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