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場管理中往往運用目視化手段進行防錯糾錯,可以一目了然的通過視覺來判斷偏差,從而避免現場作業可能出現的錯誤。防差錯的基本原則就是使作業動作輕鬆、使作業不依賴技能與直覺、使作業不會有危險、不依賴感官判斷。電解三廠在防錯糾錯上創新管理方法,讓標準化操作更精準,從而達到預防生產誤操作的目的,提高作業的安全性,爲出鋁質量提供保障。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電解三廠的改善案例。
給出鋁工一雙“透視眼”
——電解三廠制作“真空包吸鋁管下管深度測量器”
在出鋁作業的操作中,出鋁工習慣先把真空包吸鋁管下入電解槽爐底,大致探到準高深度後,再憑經驗把真空包向上吊,讓吸鋁管從爐底提起一截,開始吸槽內鋁液,吸鋁管下進電解槽鋁液層的深度僅憑出鋁工經驗來判斷,出鋁作業往往會在出鋁工判斷失誤、個人操作習慣的影響下,出現吸鋁管頂爐底或提到電解質層的情況,造成真空包出鋁精度誤差大、吸進大量爐底沉澱或電解質發生堵管或長包。
電解三廠電解南區幹部骨幹針對這一問題齊上陣,按照“五標一控”的作業標準,繼續深挖生產中每個環節精準操作,不能讓憑經驗、憑感覺的操作環節存在,對出鋁過程中有關影響精度、效率、質量等方面的數據進行系統分析,明確進行數字量化、標準化、可視化的改進方向,他們把激光測距儀的功能原理,用在出鋁操作過程防差錯產生的措施中,出鋁作業時,出鋁工將激光測距儀安裝在真空包身,出鋁工根據電解槽上安裝的“電解槽目視化看板”提供的每日電解質和鋁液高度數據,精準測量此時吸鋁管下管位置和深度,操作完畢後隨即收回測距儀,簡單操作30秒即可完成。試用一個月,效果良好,這下讓出鋁工仿佛有了一雙能看穿電解槽裏面的“透視眼”,清楚的知道吸鋁管的位置,出鋁工給它起了一個新名字叫“吸鋁管下管深度測量器”。
“吸鋁管下管深度測量器”在出鋁包樑轉軸一側放置。在出鋁作業前,將吸鋁管端頭與電解槽出鋁平臺接觸對齊,標定出鋁包高度“h1”;標定完成後將吸鋁管下入電解槽內,標定出鋁包高度“h2”;由“h1”與“h2”之差即可算出當時吸鋁管進入電解槽深度,按照電解槽準高數據,出鋁工調整下管深度。
“吸鋁管下管深度測量器”的使用,可以提示出鋁工當前吸鋁管深度是否處於虹吸鋁液的安全區域,實現了出鋁作業下管深度標準的量化和可視化,電解南區出鋁精度、效率、質量大幅提升,保證了出鋁作業過程的質量控制。電解三廠把“吸鋁管深度測量器”具體操作程序編制進標準作業指導書,進一步爲電解穩定生產保駕護航。
文字:馬新民/圖片: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