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大礦、找到好礦、找到急需礦
——摘自在第十九屆全國地質勘查行業發展與改革高層論壇上的講話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 葛紅林
全國地質勘查行業發展與改革高層論壇,從第一屆到第十九屆,已經形成了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今年的參會代表覆蓋全國90%一級行政區,包括19個省、5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成爲推動我國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特別是這一屆,正值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完善戰略性礦產資源探產供儲銷統籌和銜接體系”的重要決定,地勘行業形勢將發生重大變化,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將更加如火如荼,在這個時候舉辦論壇意義更加重大。下面我講兩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 有色地勘行業要找大礦、找好礦、找急需的礦
當前,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的健康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提高礦產資源的自給能力和新礦產資源的補給。比如,關鍵礦產資源仍然短缺;又如,對外礦產依存度仍然偏高;再如,新發現的礦產資源仍然不多。
自然資源部公告顯示,我國已發現礦產資源173種,其中,有色金屬礦56種。目前,常用的有色金屬礦產約有30餘種,其中,2/3可單獨成礦,1/3主要來自伴生礦產。但受資源稟賦下降影響,國內主要有色金屬礦產量出現下滑。此外,隨着我國對有色金屬需求規模的不斷擴大,礦產資源的“外採比”不斷提高。根據海關統計,2023年我國進口各類有色金屬礦達到2.2億噸實物量,折金屬約4300萬噸,有色金屬行業總體“外採比”達到58%。其中,銅礦超過80%、鎳礦達到88%,我國相對優勢礦種鋅精礦“外採比”也已超過36%。未來,與綠色低碳、可再生能源、儲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的有色金屬品種需求將繼續保持增長,銅、鎳、鋰等新能源相關礦種仍將短缺。
一是必須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能源和礦產資源安全保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深入開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
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23年全國兩會兩次強調“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2022年10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六隊的回信中指出,要加大勘查力度,加強科技攻關,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發揮更大作用。2024年5月5日,二十屆中財委第一次會議指出,要加強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和儲備,大幅增加找礦投入。
我們要深刻領會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充分認識到有色地質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支撐作用越來越大,國家對有色地質工作者找礦的期盼越來越大。要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面臨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加快轉變。
二是必須堅決落實能源資源安全的國家要求。今年3月14日,自然資源部召開礦產資源管理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推進會,會議要求要繼續深入開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千方百計找大礦、找好礦、找急需的礦,爲發展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能源資源保障。會議還提出了五大要求,即不斷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構建繁榮礦業市場的長效機制;繼續深入開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力爭全面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全面推進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大力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培育礦業領域新質生產力;主動履責擔當,加強統籌協調,確保各項重點工作落實。地勘行業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落實能源資源安全的國家要求,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作出更大的貢獻。
三是必須肩負找到大礦、找到好礦、找到急需礦的歷史使命。找礦工作事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大局,要想國家所想,急國家所急,全力以赴,加快找到有色金屬的大礦、好礦和急需礦,不僅國內要加快找,而且國外要加大找。比如,要找更大儲量的鎳鈷礦;又如,要找到更高品質的銅礦;再如,要找到急需的鋰等稀有礦。
➤ 地勘行業要跑蠃行情、贏得發展的建議
當前,地勘行業處於一個大轉型、大變革的特殊時代,挑戰多,機遇多,但機遇大於挑戰。敢於挑戰,搶抓機遇,就是最好的年代;反之,守舊躺平,喪失機遇,則是最壞的年代。我們要跑贏行情、贏得發展。
(一)認識新形勢下的六大行情迫切
地勘行業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性、先行性、基礎性的上遊行業,往往受到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周期的影響。從外循環上看,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下行壓力加大,貿易摩擦逐漸升級,政治穩定和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增加;從內循環上看,當前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期盼“全面啓動新一輪戰略性礦產國內找礦行動”盡快落地生根和開花結果。我們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對地勘行業的六大行情迫切。
一是迫切需要加大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供地質規劃建議、技術支撐和信息服務的力度。
二是迫切需要加大清潔低碳能源和鋰、鈷、“三稀”、晶質石墨等戰略性礦產調查的力度。
三是迫切需要加大海洋地質調查,摸清海洋資源“家底”的力度。
四是迫切需要加大城市地質工作的力度,服務城市地下空間科學開發利用,加大土地特別是耕地的地球化學調查的力度。
五是迫切需要加快推進綜合地質調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提升服務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的力度。
六是迫切需要加大地質科技創新,着力在提高找礦勘探科技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二)加快新形勢下的六大轉變
從總體來看,地勘行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支撐作用越來越大,要面臨新形勢,加快實現六大轉變。
一是加快從以資源爲主向資源環境空間多要素並重的轉變,從資源拉動向多要素驅動躍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定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強力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成就。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對地勘行業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地質工作既要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又要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支撐,服務好國家和地方重大發展戰略,這就要求我國地質勘查工作不斷拓展業務領域,從美麗中國、鄉村振興、生態保護、地災治理等方面入手,充分發揮地勘行業特色優勢,轉型升級服務資源環境多要素空間格局,更好地發揮地質工作的公益性、基礎性、先行性作用。
二是加快地勘從傳統的固體礦產向清潔能源礦產和戰略性礦產轉變。要樹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思路,在國家總體發展戰略中謀劃找礦工作,緊扣國家產業發展需要積極找礦。隨着當前清潔低碳能源需求持續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要加強國內鋰、鈷、“三稀”、晶質石墨等優質資源勘查力度。
三是加快地勘從淺部向深部、陸地向海洋轉變。隨着近地表礦牀發現率的快速下降,向地球深部尋找更多資源是地勘人的共識,是全球礦業發展趨勢。2024年,國家啓動深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相關工作,解決國家能源資源需求,同時,開拓地下發展空間。近年來,海洋資源和海域管理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重要,地位不斷提升,地勘工作重心逐步由陸地向海洋發展。我們要爲構建“三深一土”的國土資源戰略科技新格局作出貢獻。
四是加快地勘從境內向境內外並舉轉變。爲有效應對國內若幹礦產資源的短缺問題,地勘行業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要擴展視野,加快從境內向境內外並舉轉變,有條件的要在國外建立資源勘查與開發基地。
五是加快地勘從以採集數據提供地質報告向大數據挖掘提供解決方案的轉變。近年來,隨着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地質調查工作的融合發展,以地質調查信息化技術創新帶動地質調查工作模式轉變,以信息化推進地質調查工作的現代化,取得了重要進展與成果。地勘行業要積極引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基於大數據的地質調查工作模式,建立對地觀測信息化應用技術體系、加快地質調查業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探索建立智能地質調查與智慧探礦新模式等任務,已成爲未來地質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六是加快地勘行業從強調數量向重視質量和效益的轉變。當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地勘行業要摒棄拼資源、拼消耗,追求數量產量的發展方式,轉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努力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模式的轉變,從而實現經濟發展質量、效益與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三)地勘單位需要注意的四個問題
一是要深化改革,探索地勘事業單位與礦業央企和地方國企的優化重組,構造探採一體化的現代礦業公司。
二是要聚焦主業,堅持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加快向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的發展方式轉變,着力塑造能夠持續創造效益的獨特競爭優勢。
三是要聚焦主責,優先做好本省本區域的地勘工作,摸清家底,加快將地方礦產資源轉化爲地方經濟發展的資本。
四是要減少內卷,在國內,要營造企業自律、行業有序的地勘市場環境,在國外,要形成優勢互補、互相幫襯的地勘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