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江蘇華鎂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鎂時代)鎂基固態儲氫項目取得了重大進展——全球首條百噸級鎂基固態儲氫材料生產線在我國投料試車成功。
據悉,該條生產線是目前全球產能最大的一條鎂基固態儲氫材料生產線,華鎂時代於2023年將整條產線及技術從法國引進,氫化鎂的年產量可達100噸。
2000年,米歇爾·讓及其團隊開始進行氫化鎂儲氫材料的技術開發,於2012年完成了生產工藝研發和產線的裝配。此後,該團隊一直致力於對氫化鎂材料性能和生產工藝進行革新。2023年,該團隊憑借此項技術榮獲了2023年度歐洲發明大獎。據了解,該項技術使用氫化鎂混合金屬添加劑和石墨,將氫壓縮成固態圓盤,便於儲存在專門設計的儲罐中;與其他方法相比,儲存和釋放氫氣所需的能量更少,氫氣從儲罐中釋放時的壓力也相對較低;不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損失氫氣,可以長期儲存。
2023年,華鎂時代與米歇爾·讓及其團隊達成合作,將此項領先技術及產線、設備全部引入國內。華鎂時代組建了國內的研發團隊,與米歇爾·讓及其團隊共同對原有技術進行了升級迭代,對引進的生產線進行調試。本次生產線投料試生產就是對最新的技術成果的應用。
華鎂時代研發總監馬兆偉介紹,本次試生產中下線的氫化鎂儲氫材料質量儲氫密度可以達到6.5wt%,每塊鎂餅可以儲存氫氣65克,符合設定質量標準;應用最新技術試產的氫化鎂儲氫材料可以循環使用7200次以上,且材料85%以上可以回收利用。
華鎂時代百噸級鎂基固態儲氫材料生產線的投料試車成功,意味着華鎂時代鎂基固態儲氫材料正式邁入了商業化階段,也表明我國已具備規模化制備鎂基儲氫材料的能力,打破了氫能儲運的發展瓶頸。
華鎂時代董事長尹美宗表示,華鎂時代採取“1+N”產業格局。“1”爲無錫總部,作爲材料技術和生產工藝的研創中心,負責產品和技術的升級迭代;“N”爲生產基地,負責氫化鎂儲氫材料和系統裝備的規模化制造。接下來,華鎂時代將加速全國生產基地的建設工作,致力於爲不同的應用場景提供氫儲存、氫運輸的系統化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