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在江西理工大學,高性能稀土金屬陶瓷產品開發科研團隊負責人呂健介紹,其團隊經過一年期的技術論證、中試孵化,研發出的精密切削刀具避開了與地方企業的同質化競爭,使得該公司迅速打入鎢產業鏈鏈環,與區域內上下遊企業建立了良好業務關系,形成了“鏈上互補”。這一產品定位也在江西產業鏈的“補鏈”環節發揮着重大作用。
興國縣人民政府與江西理工大學永磁磁浮技術及應用成果轉化合作籤約儀式現場。
目前,科技成果的轉化已成爲科研創新鏈的重要一環。據江西理工大學介紹,系統性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管理系統,完善規章制度體系;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信息化建設;加快高素質科技成果轉化技術經紀隊伍構架及作用發揮,是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3個重要思路。
依託“智力輸出+資金保障+渠道護航”的成果轉化模式,江西理工大學“高性能稀土金屬陶瓷產品開發及產業化”項目負責人呂健帶領科研團隊,基於《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和江西省贛州市區域特色,主攻精密切削刀具領域,專注難熔金屬與硬質耐磨材料技術,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目前,該團隊成果孵化公司江西九天精密工具有限公司主營高硬鋼、鈦合金及高溫合金等精密加工用整體硬質合金刀具,產品廣泛應用於模具制造加工與金屬零件切削,如工業機械、建築機械、醫療器材、家電、玩具和鍾表等。該項目的落地有望爲國內切割刀具下遊客戶節約6000萬元以上,在江西省內,預估可爲終端客戶節約刀具成本1000萬元以上。
近年來,江西理工大學高度重視科研創新及成果轉化。聚焦稀土、銅、鎢、鋰電、鋼鐵5大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特色領域,提出了“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服務區域和行業發展”的辦學使命,“建設江西一流、全國較大影響、行業地位突出、區域最具貢獻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學”的辦學目標,“以貢獻求支持、以特色爭優勢、以創新謀發展”的辦學思路,做好有組織科研攻關,探索出了一條跨越科技成果轉化“死亡谷”、架起科技成果產業化“鐵索橋”的“七個一”的“江理新模式”:通過組建一個管理機構、推出一套改革方案、打造一支專業隊伍、建好一個孵化園區、建設一個轉化平臺、成立一個專項基金、搭建一個服務平臺的“七個一”閉環系統,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真正讓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了“大市場”。
“‘七個一’模式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能夠促進解決高校成果‘不想轉、不敢轉、不能轉、不會轉’的問題,通過‘七個一’的科技成果轉化江理模式探索,構建了科技成果從創造到轉化的全周期-全過程-全生態管理體系,也走出了一條江理特色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路徑。”江西理工大學科技轉化中心負責人說。
近5年來,江西理工大學成功籤訂科技成果轉化合同126項,轉化金額共計3.3億元,多個重大科技成果項目陸續落地轉化。目前,江西理工大學項目孵化成果已涵蓋軌道交通、先進金屬材料、新能源、生物增材制造等多個領域。
未來,在科技成果轉化道路上,江西理工大學將更加瞄準國家戰略和行業需求,緊密對接江西省“1269”行動計劃,聚焦有色金屬、鋼鐵、新能源重點產業鏈,不斷深化成果轉化機制體制改革,落實江西省科技委協同推進“1+M+N”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要求,積極探索成果轉化新路徑新模式,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與教育鏈深度融合,貢獻新質生產力發展,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