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無廢園區”“無廢企業”典型案例,一些園區和企業通過創新技術手段和科學管理機制,推動實現對產生量大、利用難度高的固體廢物規模化處置和利用。這些案例體現了重點產廢行業對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的路徑探索,形成了具有示範意義且可推廣的典型模式。有色金屬工業是固體廢物產生的重點行業之一,案例的發布,對於有色金屬工業向“無廢化”轉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有色金屬工業無廢化轉型意義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詮釋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一核心理念,並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爲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2024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無廢城市”建設,到2035年,“無廢城市”建設實現全覆蓋。工業領域的無廢化轉型是實現無廢發展的重要領域,“無廢園區”與“無廢企業”是工業領域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
有色金屬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在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中都發揮着重要作用。再生有色金屬是有色金屬行業資源供給的重要渠道、節能降碳的重要支撐和綠色發展的重要方向,2023年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合計1788萬噸,替代礦產資源9億噸,減少碳排放1.5億噸。同時,有色金屬大宗固體廢物,如氧化鋁企業新增赤泥超過1億噸,鋁行業每年產生的大修渣、鋁灰渣和炭渣等典型固廢總量超過500萬噸,這些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利用對於有色金屬工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典型案例中,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中鋁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及河南金利金鉛集團有限公司等產業園區和企業的做法,爲有色金屬行業推動無廢化發展提供了參考和借鑑。
二、勇於擔當,破解有色金屬工業固廢處置與利用難題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電池產業的蓬勃發展,廢舊動力電池富含鎳鈷鋰等金屬資源,做好其回收利用十分重要。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打造的園區內外循環聯動、形成集“循環經濟+多元共治+智慧管理”於一體的產業模式,爲產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與借鑑。
鋁行業產生的工業固廢如赤泥、大修渣、二次鋁灰、碳渣等的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我國廢鉛蓄電池年產生量高達600萬噸,實現鉛冶煉行業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也是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必答題。中鋁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金利金鉛集團有限公司的積極實踐,充分展示了我國先進企業在固廢處理方面的卓越貢獻與深遠影響。
三、開拓創新,推動有色金屬工業無廢化發展
有色金屬工業有關企業應當堅持無廢發展理念,積極推動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綜合利用:首先,企業需不斷加強技術創新,突破現有技術框架,結合自身特點開發新處理技術,並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提高廢物資源化能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其次,優化管理流程,建立智慧化管理平臺實現固廢處理的實時監控和精準管理,提升固廢資源化效率;最後,加強產業鏈上下遊的聯動和企業間合作,實現原料綠色替代和資源化應用領域的拓展。
下一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將更加緊密地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等政府部門,積極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無廢體系建設,確保最新的政策、技術規範和標準能夠及時傳達至全行業。加強典型案例宣傳與推廣,加快研究再生有色金屬企業和相關園區向無廢化轉型。同時,我們還將協調各方力量,推動上下遊企業深化合作,跨行業聯合攻關,共同提升資源循環利用的整體水平,爲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和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新的力量。
(作者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祕書長、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兼祕書長、赤泥綜合利用推進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