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的公告。公告內容顯示,取消鋁材、銅材等59種產品出口退稅。將光伏、電池、部分非金屬礦物制品等209種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9%。
針對此次退稅,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亮股份)11月18日發布《關於出口退稅率調整對公司影響事宜的提示性公告》稱,此次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取消鋁材、銅材等產品出口退稅,主要涉及公司的銅管產品出口,且公司產品出口90%以上都是以進料加工的方式展開,進料加工業務模式是以加工費爲稅基,受退稅調整影響很小。
海亮股份是行業最早展開全球化布局的企業之一,有着豐富的全球化經驗和經營能力應對各種貿易、稅收政策的變化。新政出臺後,該公司積極調整經營策略,自2024年11月18日開始,所有產品出口調整爲來料加工或者進料加工方式。海亮股份表示,海外銅管產品的競爭,實際是中國銅管加工企業之間在海外的競爭,海亮股份在海外9個國家擁有12個基地,海外銅管產能佔中國企業在海外銅管產能約2/3,退稅政策的調整,會顯著提升公司在海外基地生產產品的競爭力。公司的印尼銅箔項目是國內銅箔加工企業唯一海外項目,已試生產,明年將實現批量生產供貨,退稅政策的調整將極大的提高印尼銅箔基地的戰略地位與海外競爭力。海亮股份將會進一步加快海外戰略的推進,挖掘海外越南、泰國、德國、美國等10個成熟基地的產能,同時,進一步加快摩洛哥基地產能的建設進度,最快速度提升海外整體產能,進一步提升全球競爭力。
國金證券金屬材料首席分析師李超認爲,此次取消出口退稅政策涉及7407-7411項目下銅材產品,包括銅條杆型材、銅絲、銅板帶、銅箔及銅管。2023年,此次取消出口退稅的銅材出口量爲56.64萬噸,佔銅材出口總量的83.6%,其中,來料及進料貿易共20.77萬噸,一般貿易共34.12萬噸;2024年1—9月份,此次涉及的銅材出口量爲52.36萬噸,佔銅材出口總量的85.5%,其中,來料及進料貿易共15.69萬噸,一般貿易共35.36萬噸。2023年,我國一般貿易類型的銅材出口量共34.12萬噸,佔銅材總產量的1.5%,佔國內消費的2.35%,總體佔比有限。此次政策出臺可能導致銅材出口成本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但高附加值的銅材產品或仍能維持一定利潤空間。據SMM測算,受出口退稅取消影響,預計2025年銅材總出口量下降21萬噸,約佔需求的1.4%。我國對銅進口需求較大,初級產品出口佔比較小,整體影響有限。
此次取消出口退稅政策涉及7604、7606-7609項目下的鋁材產品,包括鋁型材、鋁板帶、鋁箔、鋁管、鋁制管子附件,此後所有鋁材均不享受出口退稅政策。2023年,此次取消出口退稅的鋁材出口量爲523.67萬噸,佔鋁材出口總量的99.1%;2024年1—9月份,涉及的鋁材出口量爲461.98萬噸,佔鋁材出口總量的99.2%。海外對我國鋁材需求大,內外價差及海外鋁加工產能不足有望重新給予鋁材出口利潤。出口退稅取消將導致鋁材出口成本擡升,影響鋁材出口意願,我國每年出口500萬~600萬噸鋁材,所涉量級較大,取消出口退稅將導致鋁內外價差擴大。一方面,我國鋁材在海外市場存在相對價格優勢,內外價差擴大後有望重新給予鋁材出口利潤,打開出口窗口;另一方面,海外市場對我國鋁材需求量較大,短期海外供應或暫難彌補,供需趨緊有助於推升鋁材海外價格,同樣有助於打開出口窗口,成本壓力有望向海外下遊傳導,對衝出口成本擡升導致的出口量下降。
此次取消出口退稅的對象僅爲銅鋁初級加工產品,對於銅鋁制品等高附加值產品仍維持出口退稅,顯示鼓勵加工產品向高附加值轉變的政策導向,同時,推動過剩加工材產能出清並向高質高價值方向發展,有望改善行業低加工費“內卷”格局。鋁爲能源密集型行業,鋁材出口退稅相當於部分能源出口補貼,取消出口退稅有望促使海外下遊爲我國鋁行業能源成本及“內卷”之下的低加工費支付相應費用,並制衡海外不合理貿易關稅對我國加工材的負面影響,掌握供應方議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