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在經過兩年的籌建之後,明月湖實驗室正式揭牌。明月湖實驗室以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爲核心,瞄準材料領域,聚焦新一代顛覆性儲能材料、高性能輕量化材料、智能新材料和材料智能設計等重點方向,整合優勢科技資源,建設材料領域國際一流的創新高地、產業化高地。
明月湖實驗室自啓動建設以來備受關注,目前建設進展如何?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果?未來又有哪些重大規劃?筆者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協主席、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院長潘復生。
培育和創造
重慶新一代支柱產業
當前,全球能源結構仍以化石能源爲主,但能源轉型加速,特別是水能大幅度增加,煤炭佔比已大幅度減少。而我國能源結構“一煤獨大”,嚴重制約減排進程。
潘復生認爲,要解決這一難題,有兩個途徑必須給予特別的關注。第一個途徑是節能減排,第二個途徑是能源轉型。前者是目前保障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最現實的途徑,後者是解決“雙碳”問題最根本的途徑。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儲能是核心,新一代儲能材料與裝備的發展尤爲關鍵。只有把儲能材料裝備產業做大做強,才有可能實現可再生能源和氫能的大規模使用。
明月湖實驗室是重慶布局戰略科技力量,加快構建實驗室體系,推動國家實驗室重慶基地等落地,高標準打造“重慶實驗室”的重要舉措,是聚焦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新質生產力需求,打造重慶市科技創新高地、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工程,是培育和創造重慶新一代支柱產業的重要舉措,體現了重慶對我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能源轉型和實現“雙碳”目標偉大徵程重要歷史擔當。
2022年11月,明月湖實驗室進入籌建期。經過兩年的籌建,實驗室積極開展人才團隊建設、布局科研攻關、謀劃產業化項目、籌備產業引導基金,已經形成以“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爲支撐的“四個一代”建設雛形。
已引進15個科技團隊
潘復生介紹,在人才團隊方面,實驗室築巢引鳳、優化完善人才管理體系,暖巢留鳳、強化營造人才創新氛圍,固巢育鳳、加快搭建人才引育平臺,人才聚集效果明顯,實驗室人才數量近300人。
“我們引進鎂基固態儲氫團隊、鎂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團隊、鎂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團隊、鎂離子電池電解液團隊、鎂離子電池隔膜材料團隊、金屬空氣電池團隊、熱電材料團隊、智能材料團隊、納米新型儲能材料綠色制備團隊、高溫超導材料技術團隊等15個科技團隊;謝建新、彭壽、陳光、韓恩厚、郭再萍、郭正曉等院士等已開始積極組建團隊。”潘復生介紹。
不僅如此,實驗室還向全球招募高層次人才,報名人數超過1500人。目前,已從海外多個國家引進優秀青年學者10餘名,引育國家級人才10名。截至目前,明月湖實驗室已有全職人員287人,兼職人員53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以上人員達70%以上,初步形成了人才匯聚效應。
連續3年榮獲“鎂未來技術獎”
科研攻關方面,明月湖實驗室積極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活動,在國內外開始產生重要影響,實驗室自我發展有了良好的開局。
聚焦儲能材料、輕量化材料、智能材料與材料智能設計領域,實驗室累計牽頭、參與申報項目14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題項目2項、市科技局“揭榜掛帥”重點項目2項、技術預見與制度創新項目1項。
實驗室籤訂重大橫向科研項目1項,獲得橫縱向科研項目總經費2000餘萬元,安時級鎂離子電池榮獲2022年國際鎂協“鎂未來技術獎”。隨後,鎂基固態儲氫材料與裝置和鎂合金一體化超大壓鑄件再次斬獲國際鎂協“鎂未來技術獎”。
一大批產業化項目落地
明月湖實驗室着力加快推進項目產業化,一批重要產業化項目已經落地。
2022年7月,實驗室與中鋁集團、廣東國研籤訂鎂儲氫和鎂電池合作協議。實驗室還與寶鋼金屬籤訂了《低成本鎂基固態儲氫》合作協議,目標2~5年實現工業化生產;寶武集團已投入200多億元進入鎂產業,推動重慶博奧鎂鋁金屬制造有限公司的“高性能輕量鎂鋁合金生產基地暨鎂鋁合金創新研發中心”項目獲得國家超長期特別國債;鎂合金儲氫材料正在向產業化推進,市場需求量有望每年超過200萬噸。去年8月,實驗室與青海鹽湖籤訂鎂電池合作協議。
今年以來,世界電池頭部企業超威集團投入4億元,在兩江已注冊成立重慶超威鎂儲能研究院有限公司,開發鎂電池商業化產品;與寶武集團、重慶美利信合作成立中國鎂鋁合金超大鑄件研發中心,與賽力斯籤訂正式合作協議,鎂合金一體化鑄造產品已開始規模化應用。除此之外,明月湖實驗室正在與浙江物產中大、華電集團、海暢集團籤訂產業化合作協議。
未來科技成果轉化200項以上
在國際國內平臺建設和學術交流方面,實驗室積極開展開放合作,平臺建設與學術交流成效明顯。實驗室牽頭成功獲批了中國儲能材料與裝備協同創新平臺,團隊成員參與組建了“高端裝備鑄造全國實驗室”“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國家級平臺,以及“國際鎂學會”“國際儲能材料學會”等國際平臺,正在牽頭組建國家輕金屬技術創新中心和國際功能材料學會。
未來,明月湖實驗室力爭通過爲期12年共4期的建設,建成國家級平臺1個,累計形成高水平標志性成果10項以上、培育國家級人才40名以上、建成高水平科技團隊30個以上、人員規模超過3000人、形成專利(含申請)5000項以上、完成科技成果應用及轉移轉化200項以上、服務或孵化企業共計1000家以上。
“我們將深度聚焦新一代顛覆性儲能材料、高性能輕量化材料、智能新材料和材料智能設計等核心領域,整合國內外優勢科技資源,聚集國內外頂尖研發人才和團隊,明月湖實驗室人員規模不少於3000人、構建‘生產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科研布局,力爭建成國際一流的材料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化高地。”潘復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