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方嘉軒永磁電機生產基地,工作人員正在進行一期項目試生產。這一填補內蒙古自治區工業領域永磁電機產業空白項目,可實現1.6MW及以下各電壓等級永磁電機產品全覆蓋。自今年8月籤訂第一批訂單以來,該公司生產運行穩定,預計今年可實現產值7000萬元。
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科研院所走向企業、從實驗室躍上生產線,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今年以來,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圍繞建設“兩個稀土基地”,布局實施稀土產業重大科技項目攻關,依託稀土科研“最強大腦”和百餘家各級各類研發平臺,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形成核心競爭力,不斷拓展稀土產品應用新場景,引領稀土產業向高端領域邁進。
筆者走進北方稀土瑞泓公司“稀土改性高分子材料專用料及制品產業化關鍵技術”項目組,該公司總經理、稀土高分子材料及功能助劑領域專家曹鴻璋正在帶領科研人員進行稀土改性聚乳酸耐熱、增韌復合材料,稀土改性線纜用阻燃復合材料和稀土改性PVC/PE復合材料等課題攻關,以獲得稀土高分子功能助劑的關鍵技術切入點,解決進口高端功能助劑“卡脖子”技術壟斷。
“該項目屬於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稀土點位重點專項,是立足國家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戰略布局,圍繞塑料高性能化開展的產業鏈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攻關,項目結束後將計劃建設年產百噸級稀土改性生物可降解材料專用料及制品產業化培育示範線,加速促進稀土科研成果落地生金。”曹鴻璋表示。
只有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加快新技術的研發和成果轉化,提高創新發展能力,才能切實提升稀土產業發展水平。
近年來,包頭稀土高新區着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實現了人才、技術資源共享;建立國家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並相繼與國內稀土領域的4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研發合作關系;全國首家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正式運行,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創新優勢不斷凸顯。
鼓勵產學研用協同配合,集聚產業鏈上下遊、大中小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把科技創新“量”的優勢轉變成“質”的提升,不斷提高稀土產業競爭力。
堅持以產聚才以才興業,根據產業發展需求“精準滴灌”“靶向施策”,細培產業領軍人才,厚植優秀青年人才,積極搭建“人才+項目+團隊+產業”的創新創業平臺,推動實現引進一名人才、帶領一個團隊、做大一個產業,讓人才“關鍵變量”轉化成產業發展的“最大增量”。今年,包頭稀土高新區將力爭引進稀土領域高層次人才團隊和產業人才50個、6000人以上。
數據顯示,2023年,包頭稀土高新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爲3.5%,高於內蒙古自治區2.57 個百分點、全國0.85個百分點,科學技術總支出達3.67億元。今年前三季度,新增授權專利791件,其中稀土專利130件,同比增長8.4%;稀土產業增加值增長29.8%,佔該區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的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