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硅庫存(含社會庫存和交割庫存)(萬噸)
數據來源:SMM,國海良時期貨研究所
多晶硅社會庫存(萬噸)
數據來源:SMM,國海良時期貨研究所
工業硅主力合約價格在11月26日觸及新交割規則實施後的最低點,以11870元/噸收盤,並在此後的時間裏在11900元/噸附近波動。回顧去年11月底的市場動態,工業硅價格在集中注銷前後確實經歷了兩次明顯的單日下跌,具體爲2023年11月27日下跌1.76%,2023年12月5日更是大幅下跌3.87%。基於這些歷史經驗,筆者認爲,今年的市場可能會利用集中注銷的時機,進行一輪基於利空消息的炒作。
參考過去的市場交易情況,目前工業硅盤面已經實現了11月底前的一輪下跌預期。接下來,須關注12月初是否會出現另一輪更大幅度的做空機會。從期貨主力價格的角度來看,10月17日的工業硅收盤價爲9580元/噸,結合筆者計算的12月及之後合約的合理升水僅爲1500元/噸,從當前的盤面價格推算,可能還存在每噸800多元的下行空間。
近期,新疆啓動了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這一舉措引發了市場對新疆工業硅減產的預期,預計導致全國工業硅總產量減少超過6%。據SMM周度調研數據,新疆的硅企目前仍在持續交付期現訂單,尤其是非標貨的點價較爲熱門。上周,倉庫自提價格大約在1.08萬元~1.09萬元/噸,且這一價格尚未觸及新疆的成本線,因此硅廠主動減產的意願較低。
在雲南省,除保山外,大部分硅企已經停產。仍在生產的硅企開工穩定,但已進入做庫存階段,完成前期未交付訂單後,也將因枯水期而停產。目前,盤面價格導致成本倒掛,使得在產硅企按當前價格籤訂新訂單的意願較低,導致當地廠庫庫存上升。四川地區的企業則已在10月底開始減產,僅有個別企業仍在生產(整體開工率33%),且12月份當地電價將上調,預計後續會有進一步的減產。
從總體來看,幾個工業硅主要產區都有減產預期。盡管新疆的減產是否能真正落地尚不確定,但至少產量不會繼續增加。11月底,西南地區的減產將導致全國產量下降6%。
從庫存角度來看,截至11月22日,工業硅總庫存爲51.8萬噸,整體呈現持續小幅增長的趨勢。然而,社會庫存並沒有繼續增加的跡象,穩定在15萬噸左右,而交割倉庫的庫存則一路增長,超過35萬噸。從總庫存來看,現有的貨物還能夠支撐34~36天的生產,足以覆蓋12月份。因此,在庫存出現明顯拐點之前,可能仍然難以看到價格向上的拐點。如果以提前7~10天備貨來計算,至少需要將總庫存消耗至15萬~20萬噸的水平,才會出現現貨偏緊的局面。
近期,下遊多晶硅行業再次傳出即將大量減產的消息。自今年5月份開始減產以來,多晶硅的社會庫存經歷了一波高位去庫的過程,但這一趨勢並未持續太久。這主要是由於光伏產業鏈全線虧損,產生了向上的負反饋效應,導致對多晶硅的需求降低,從而使得去庫進程受到幹擾並最終終止。
從今年8月份開始,多晶硅的月產量基本爲13萬噸。然而,11月份的排產量卻不及預期,僅爲11.16萬噸,環比下降15%。12月份後,由於枯水期電價上漲帶來的進一步成本壓力,以及行業自律會議的召開等因素的影響,多晶硅的排產量再度下降,預期值僅爲9.11萬噸,環比下降18.3%。因此,11月份和12月份合計對工業硅的需求量下降4.86萬噸。
與此同時,有機硅DMC目前的基本面也呈現出供應增幅放緩、需求表現較差的情況。由於價格已經處於虧損狀態,DMC行業的挺價情緒濃厚,成本支撐較爲堅挺。此外,再生鋁廠也面臨着價格壓力,報價堅挺不下調。然而,下遊的採購主要以剛需爲主,成交情況相對一般。
從總體來看,多晶硅的減產將對工業硅的需求造成顯著的拖累。這一趨勢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工業硅市場的供需矛盾,對價格走勢產生重要影響。
(作者單位:國海良時期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