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川集團憑借“手撕鎳”與大卷重“純鎳帶”的成功研發,徹底打破了長期以來對進口產品的依賴,並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強勁動力。
走進金川集團鎳合金公司生產車間,濃鬱的現代化工業氣息撲面而來。高科技的儀器設備像守護神一般,時刻監控着生產流程中的細微變化,確保每一個步驟都精確無誤。生產線上的每一個環節如同精密的齒輪,相互咬合,運轉得既高效又穩定。職工們穿着整齊劃一的工裝,在機器的轟鳴聲中穿梭,忙碌又不失有序,宛如一幅人與科技和諧共鳴的生動畫卷。
鎳合金公司生產車間是金川集團科技研發的前沿陣地之一。走進車間深處,目光所及,一排排壯觀的電解鎳板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它們是鎳合金產品的基礎原料,經過一系列復雜工藝處理,變身爲各種高附加值產品。
在車間內側面,筆者被一方展臺吸引。展臺上的超薄純鎳箔材,厚度只有0.05mm,輕輕一撕就能撕裂,而在這片超薄箔材的緊鄰之處,則是一派截然不同的壯觀景象——大寬幅、大卷重的純鎳帶卷,以它們雄渾的體態和沉甸甸的分量,彰顯着鎳的力量與韌性。兩者並置,既形成了鮮明對比,又奇妙地融合,仿佛在訴說着從精細入微到磅礴大氣的工業美學,精湛的工藝令人贊嘆不已。
“這是我們的高端產品!”鎳合金公司市場營銷部經理李淵的自豪溢於言表。鎳合金公司已經成功研發出一系列替代進口產品,解決了生產工藝中諸多“卡脖子”難題,相繼取得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甘肅省企業技術中心等一系列榮譽稱號,展現出鎳合金公司在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等方面競逐新賽道的強勁勢頭。
“這一路走來,容易嗎?”面對筆者的提問,李淵用“沒有一條路是好走的”來答復。
2010年,懷揣“做好鎳精深加工和產業鏈延伸文章”的初心,鎳板帶材項目正式上馬,不料初露鋒芒即遭遇“寒流”。該項目僅運行一年,發展態勢急劇下滑。那時,整個公司仿佛被一層陰霾籠罩,沉重的危機感侵襲着每一個角落,與之並行的是彌漫在空氣中的焦躁與不安。一切運作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沌狀態,日常的秩序與效率仿佛被無形的力量撕裂,企業能否維持基本的運營成爲懸在每個人心頭沉甸甸的問號。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有的職工迫於生計選擇離開,許多老師傅轉崗,而更多像我這樣的,選擇了堅守,沒有輕言放棄。”李淵說。留下來的骨幹人員在技術研發與生產制造的雙重領域深耕細作,在艱難的情況下堅持致力於推進技術鋪墊和產品研發。
2020年,市場終於透露出回暖的曙光,鎳合金公司借此契機,通過加強市場開拓,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生產效率等措施,與國內外客戶建立更加穩固的合作關系,成功抓住市場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特別是在高端材料的研發和生產上取得重大突破。“手撕鎳帶”的成功研發和量產,不僅填補國內市場的空白,更憑借其卓越品質遠銷海外,成爲金川鎳加工帶材產品走向國際舞臺的閃亮“名片”。
“我們的工作,如同制作一碗面條,面條的口感與品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和面的技藝。我們是掌握關鍵技藝的匠人。”李淵打比方說。
2021年,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鎳合金公司主動邁出戰略步伐。經過一系列深入細致的市場調研分析,成功架設起與蘭石集團、酒鋼集團這兩大甘肅省內企業的合作橋樑。目前,三方強強聯合,構建“金川熔煉—蘭石鍛造—酒鋼軋制”的協同生產模式,實現資源高效整合與優勢互補,共同開啓大卷重純鎳帶(N6)研發生產新篇章,徹底打破了長期以來對進口產品的依賴,爲國家新能源、化工等關鍵領域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真金白銀的投入是鎳合金公司的“定心丸”。鎳合金公司成功邁出專精特新的第一步,離不開金川集團的有力支持。“金川集團爲了我們的茁壯成長,不僅傾注了巨額的發展資金,更是精心布局,特別成立鎳合金產業項目組,猶如爲這一領域量身打造的智囊團與護航艦。”李淵坦言。
採訪手記
弦歌悠揚,芳華璀璨,正蓄勢待發。由鎳合金公司過往與今朝這兩扇“時光之窗”,筆者深切地體會到,一股不可阻擋的蓬勃力量正自其內部噴薄而出,引領鎳深加工產業跨越重重界限,實現從“傳統制造”向“智慧智造”的華麗轉身,再由“單一產品”向“卓越品牌”的璀璨蛻變。
徵途漫漫,挑戰重重,然則行者無疆,終至彼岸。鎳合金公司以其不懈的探索精神,面對困境時,每一步都堅實而有力,每一程都閃耀着創新與智慧的光芒。這不僅是金川精神最深刻、最鮮活的詮釋,更是時代浪潮中,勇於擔當、不懈追求的光輝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