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赤泥等多固廢協同利用理論及其在路面基層材料中的應用”項目鑑定會在京召開。由北京科技大學、中色十二冶金建設有限公司承擔的“赤泥等多固廢協同制備路面基層材料理論與實踐應用”項目通過了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組織的成果鑑定。鑑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爲,該成果填補了赤泥基多固廢復合材料在路面基層材料中的應用空白,對我國赤泥等大宗工業固廢的資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義,經濟、社會效益顯著,應用前景廣闊。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色十二冶金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於廣業出席鑑定會並致辭。他說,在北京科技大學歷經數載、潛心進行赤泥等多固廢協同制備路基材料實驗室研究的基礎上,十二冶與北科大校企強強聯手,合作進行半工業化試驗和項目的實際應用,在山西興縣中鋁華興公司赤泥堆場道路項目中成功應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赤泥等多固廢協同制備路基材料理論與實踐應用技術。期間,研發團隊進行了頑強的科技攻關,解決了實驗和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大量的技術難題,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該項目自2004年實施以來,實現了材料研發、理論研究、和實際工程應用的一體化研究,累計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並成功應用。
本次科技成果鑑定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李龍土教授任組長,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教授級高工隋同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王棟民教授爲副組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張以河教授,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張文生教授,北京工業大學崔素萍教授,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劉英研究員,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周永祥研究員,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李志國高工組成。
鑑定委員會在認真審閱了鑑定材料、聽取項目組的工作報告、研究報告、經濟與社會效益分析報告及用戶使用報告和專家現場考察報告,經過質詢和討論後,對該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鑑定委員會專家認爲,項目主要創新點表現在:一是基於地學“熱液蝕變”理論,提出了赤泥煤矸石物料體系硅鋁質惰性礦物復合熱活化的新方法,有效提高了赤泥等固廢中硅鋁質惰性固廢膠凝活性。二是闡明了隨着硅鋁質凝膠材料水化齡期的延長,存在硅對鋁的四配位同構效應,揭示了物料硅(鋁)氧四面體聚合度對膠凝材料硬化體中Na+的固話機理,爲赤泥等固廢綜合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三是赤泥等多種固廢資源的復合協同效應,研發了多固廢協同利用的新技術,促進了多固廢的協同綜合利用。四是開發了溼赤泥均化分散新技術,形成了赤泥基路面基層材料施工工藝,減少了赤泥幹燥和脫鹼的環節,實現了赤泥、煤矸石等固廢在公路基層中的高摻量和低成本利用。該成果實際應用於山西華興鋁業有限公司的道路工程,施工工藝便捷,應用效果良好。建議盡快推廣應用。(淮金 李璇 任君芳)